“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实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应用及路径探索
2018-02-27周创奇
周创奇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史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富矿。文章作者认为“纲要”史实能以国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以民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内涵,以“四个选择”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抓好课堂主渠道,浓郁教育氛围,引入与历史关联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等途径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实;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0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31-0056-02
1.“纲要”史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富矿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千年来虽历经磨难仍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中进一步凝练和升华,必然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和优秀素材。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探索救国救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史、探索史。近代中华民族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人民奋力抗击,展现出的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能成为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基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历经艰辛,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中展现出来的爱国情结,能成为大学生承担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使命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儿女胸怀国家,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相连,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自觉承担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其爱国精神能成为大学生提升精神修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据调查,大学生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满意度评价较低,认同度不足40%,这与教育者的期望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弱化了国民的民族意识、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抬头,价值多元化等社会大背景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也有很大关系。“纲要”史实中蕴含着大量爱国奉献、服务人民、探索创新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爱国题材,不仅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而且能改进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与“价值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2.“纲要”史实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现
(1)以国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国耻教育是指利用本民族被侵略凌辱的屈辱历史对学生进行荣辱感、责任感和爱国情感的教育。中国古代历史辉煌,而近代百年沉沦,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列强6次大规模侵华,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及协定,还掠夺了大量财富。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更是造成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通过揭露列强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悲惨命运和屈辱历史,明白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历史根源,进而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忧患意识,使其明确责任担当,发奋图强,以高昂的斗志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以民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内涵。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和探索史,其中不乏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林则徐、关天培、冯子材等,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民族利益前赴后继,顽强不屈,甚至殉国也在所不惜。这是一场民族之战,也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期间,凝练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爱国主义的典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虽历经劫难仍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这些丰富、经典、气势磅礴而又可歌可泣的历史事实和伟大精神力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也成为中华民族在当代团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快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以“四个选择”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四个选择”是纲要课程的重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断挺身而出进行抗争并探索救國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吸取他国之长,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解决了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坚持“四个自信”是强大中国的必由之路,爱党、爱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及改革开放也是重要的爱国表现。
2.“纲要”史实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途径”
(1)抓好课堂主渠道,发挥学生主体优势,激发其爱国热情。“纲要”课是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抓好这一主阵地,发挥“纲要”史实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能有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三进”工作。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以“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教学,可以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此外,发挥学生主体创造力,组织搜集研究近现代祖国的河山变化、英雄人物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情况,学习或创作革命歌曲,组织学生讲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残杀同胞、抢夺财富、霸占国土等史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历史,并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的错误想法,帮助学生在客观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建立积极持久的爱国情感。
(2)做好宣传动员,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浓郁氛围。充分利用代表性强、关注度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重大事件,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重要人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系列主题宣传、知识讲座和演唱比赛等活动,督促学生牢记历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其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学生可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按照先辈在革命建设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反省自身理想信念、价值观、精神气质、生活态度、生活作风等问题,以此既弘扬了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又改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引入与历史关联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爱国实践。与历史关联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与历史事件联系较密切,在特定时期内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且有着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这类事件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对大学生爱国教育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例如,从历史角度看待当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威胁论”等,对这些问题,有些不明历史的人难辨是非,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思想混乱。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历史材料分析思考,并积极总结引导,帮助学生明晰历史真相,增强其民族情感,并鼓励大学生秉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从身边小事做起,多参加社会调查研究、社会公益事业和各类社会劳动,将爱国精神最终落实到建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