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五化”同步战略 助推校地高质量发展

2018-02-27魏文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五化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

魏文芳

摘   要: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提出了“四个着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提出了“四个切实”,从“四个着力”到“四个切实”,始终贯穿“质量”“效益”“绿色”等核心思想,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实践中,学院必须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使命担当,开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施“五化”同步战略,助推校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6-0001-03

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提出“四个切实”要求,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七月,中共十堰市委出台《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全市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学院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决定》为引领,科学谋划学院发展、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谋划科学发展,以新作为确立学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1.深刻认识新时代对技术技能资源供给的新要求

从无论是近些年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还是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大量职工的转岗培训,都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摇篮和技术资源供给方,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能力,无疑对现代化强国、强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深刻认识新时代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全国高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和优质校建设工程已到了“收官”时期,成功入选能占领国内乃至国际职业教育的制高点,将获得更多高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以及数以亿计的专项资金支持。其次,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启动,推动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为学院冲刺教育部“双高”计划提供了机遇。再次。国家提出以高层次、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迫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院的发展与改革中去建功立业。

3.深刻认识新时代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推动十堰市高质量发展《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五个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目标。作为由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发展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变化,了解并掌握新兴产业的前沿科学技术与知识;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新产业、新技术、新岗位的需要,及时精准实施专业群与地方产业对接;必须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扛起应有的使命担当、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只有这样学院的才能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二、聚焦地方发展,“五化”同步发力,为服务十堰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迎接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和优质校建设工程验收,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深入实施“五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即“本土化、一体化、精准化、智慧化、国际化同步发展的战略。

1. 实施“本土化”战略,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

实施“本土化”战略,就是将学院生源、就业重点逐步转移到十堰本地,重点落实好专业群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工作。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实现学院生源的70%来源于十堰本地,学院70%的毕业生在十堰本地实习就业。同时出台激励措施,大力引导专业教学团队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比如,建筑、艺术设计、旅游等专业教学团队,要在全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地方乡村振兴的旅游项目建筑规划、设计与实施工作,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基地;环境专业教学团队在乡村振兴、生态农业观光、环境治理方面要有所作为,为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与治理尤其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的水资源治理提供最有力的智力支持;智能信息教学团队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人才和信息技术优势,为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打造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经贸类专业教学团队要在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培训,搭建农业产业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制造类专业教学团队应着重在全市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工藝改造等方面开展合作,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如此等等,以推动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的高度融合,为地方产业转型、农村精准扶贫贡献知识财富。

2. 实施“一体化”战略,共建共享区域职教优质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是十堰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技能强市,加快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尽管有政策、项目支持,全市职业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还存在专业融入产业不足、中高职衔接及一体化办学不优、职业教育资源闲置分散、市场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学院推进“一体化”战略,既要发挥区域职教龙头作用,也要统筹协调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优质资源建设,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与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办学等方面实现全面、深度合作,以及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大胆探索创办以县(市区)职业学校为主体、彰显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对接地方产业、校地合作共建的具有鲜明特色特点的产业学院,鼓励各二级学院以专业群精准对接县(市区)产业,把产业学院办到县城,办到乡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办学有特色、地方离不开、国际有交流的目标,进而实现中职、高职与应用本科一体化培养,达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目标。

3. 实施“精准化”战略,优质供给十堰产业技术资源

精准化,目标是“高质量”,内涵是“十精准”:精准定位办学目标、精准设置专业、精准确立培养规格、精准确定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精准遴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准实施教学保障、精准组织教学活动、精准设计学业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精准开展技术服务、精准提供终身学习资源。精准定位办学目标是基础、是前提,必须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精准设置专业是重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精准设置同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高度跨界、嫁接和融合的新兴产业的专业,抢占新兴专业的制高点。精准培养规格是难点,要从培养一般的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成培养熟悉“云物大智”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精准确定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是关键,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精准与否,直接关系中、高职与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其他六个精准是方法、是手段,既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具体反映。只有精准,才会有高质量;只有精准才能节约资源,推动实现办学绩效最大化。

4. 实施“智慧化”战略,高效融入十堰智慧城市建设

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面向专业”的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基于资源库应用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熟悉“云物大智”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要全面推进、加快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应用,高标准、高起点实施数字化建设工程,尽快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智慧服务”目标,努力为师生和辖区居民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化发展服务。

5. 实施“国际化”战略,全力助推地方产业走出国门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赋予新时代高职教育新使命。要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借助东风汽车公司平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地区的国家助力“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伴随东风走天下”的目标,带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物流专业发展;借助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品牌,加强与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国家联系,助力十堰市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文化创意专业的发展;借助竹山绿松石产业在我国新疆、西藏以及东南亚、中亚地区国家影响,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珠宝设计与加工专业,带动绿松石产业发展,把绿松石打造成為十堰市第四张名片;借助竹溪县生漆对韩国、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的影响,大力发展生漆产业,推动学院陶艺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与发展,将校企协同育人上升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层面。

三、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实践,做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自增压引擎

1. 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

在“五化”同步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聚合优秀师资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智库智囊作用,推进政校行企对接,强化技术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一个专业引领一个县域特色产业,一个团队支撑一个品牌产品”。目前学院已与竹溪县、竹山县、茅箭区和丹江口市、郧西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在人才培养协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2. 科学谋划职教未来,推动完善十堰现代职教体系

聚焦现代化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湖北汽车服务职教集团、十堰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教集团两大平台作用,加大与湖北汽车行业协会、东风汽车公司以及各级各类汽车制造、维修、销售企业以及相关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力度,同时强化、优化与全市中职学校的“3+2”联合培养,实现生源的50%来自中职、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

3. 显著增加办学特色,实现学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我们的命运与十堰的命运紧密关联,我们的特色与城市的产业特色和地方的区位特点高度相融。在新的形势下,学院将全心全意致力于擦亮武当山、东风车、丹江水、绿松石4张城市名片,致力于秦巴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全面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彰显服务绩效。将通过教师在本地全年全部技术服务项目中的参与率、相应项目技术成果获奖率及成果运用对企业(地方)增收贡献率、学院培训收入在本地全年全部社会培训费用支出中占比、辖区居民终身学习本院服务率三个方面五个比例来审视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展现地方高职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五化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