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教学,教师的引领策略初探
2018-02-27王晓琴
王晓琴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水挂庄小学,甘肃 兰州)
一、“大问题”教学模式综述
所谓“大问题”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将教材中重难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整合,合理布局课堂内容,设立多种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内容的教学模式。“大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首先满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当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重实践、重运用”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通过与现实生活契合度极高的问题设置来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课程开展方式。
“大问题”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于教师的环节设置、课堂把控、时间控制、总结手法等都做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中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演讲者”,把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积极转变为全新的“引导者”的形象,通过课前准备的多个与知识点相结合的问题的提出,带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并从中发现相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
二、导学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中,我们发现,教师需要准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课程安排,(2)课堂导学,(3)问题解决,(4)知识点整理。而在这四个步骤中,课堂导学作为重要的引用方式成为学生开展学习的重点环节。良好的课程导学既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将课程安排内容介绍给学生,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问题的实践解决过程中。
导学的方法在目前各种教学法的应用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通过科学的导学方法既可以将课程内容顺利自然地融入课程中,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导学法在课堂中成为课堂内容引入的“敲门砖”,对于相关内容的引入与各个环节的进行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对于小学数学课程安排与学生特点,教师在进行“大问题”教学法中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主的导学法。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首先需要积极准备相关的课程内容与安排。课程内容与安排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设置而开展的。教师需要在准备期间将知识点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归纳,通过相关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问题与知识点的贴合来进行相关问题模块的设置。在课堂上导学法具体应用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手段,一种是以课前准备的问题模块直接引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另一种是通过情景的设置将问题模块抛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直接引入问题模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学中。比如百分数、分数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将问题模块直接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生活经历进行相关的学习。这种直接引入的模式首先在课堂时间利用上效率较高,学生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此外直接引入问题模块的导学方法可能从侧面配合教师整节课堂的教学意图,在问题模块设置和排序上通过相关课题的引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题与课题间的相关联系,更好地为教师后续知识点归纳总结环节服务。
与直接引入问题模块开门见山的方式不同,情景设置导学法主要采取教师对于问题模块相应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代入进行问题的探究。情景设置导学法主要适合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比与比例的教学中。类似问题在传统教学法和直接引入问题模块法开展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上都会出现相应的偏差和各种困难。对此,情景引入导学法就可以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的完整构设帮助学生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情景导学法时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现实环境,可以这么说,教师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与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审题过程类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将自己代入问题当中,在“实际”的要求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
三、两种导学方式的辨析
对于直接引用导学法与情景代入导学法来说,二者具体适用的方式和情况有着一定的区别。首先情景代入导学法适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授课,而直接引用导学法则适用于相应简单概念的教授。同时情景代入导学法需要教师用一定时间来构件情景,而直接引用导学法与之相比则可以节省这一部分的时间。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适宜的导学法对于“大问题”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大问题”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教材、学生具体情况相结合,总结发展出更为有效的导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