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一体化蕴德怡情
2018-02-26金建松姚晓芬
金建松?姚晓芬
我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以学校“亮点”核心文化为统领,围绕“人人显亮点,个个享成功”这一办学理念,确立了“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德育思路,通过学段目标螺旋上升、学科间大融合、文化资源大整合,实现德育课程一体化,积极创建亮点德育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作好分层无缝对接,
实现学段目标一体化
学段目标一体化是德育保持连续性、系统性的基石。分层主要指德育总体目标细化为每個学段、每个年级的分目标。各个目标也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德育课程目标中体现。
1.作好幼小初的衔接
学校以“兰芽、兰苗、兰娃”成长足迹为主线,设计了针对学生的“一日游+约定+梦想”活动和针对家长的“菜单式培训”活动。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幼儿园大班小朋友进行“兰江一日游,我想当兰娃”活动;组织中段的学生开展“我与校长有个约定”活动;组织毕业班学生“中学一日游”“青春、梦想、规划”等活动,以期作好孩子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衔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初中生活。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新生、毕业生家长菜单式培训”,作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同时指导家长明晰各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2.作好学段内容的对接
每一个德育内容都设置不同的层次,每一门课程、每一次活动都按照学段设置有梯度的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红色课程”中,一、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认知,开展诸如观一部红色电影、画一幅红色儿童画、学唱一首红色歌曲等活动;三、四年级学生重在感悟,开展的活动有讲一个红色故事、写一篇红色作文、吟诵一首红色诗词等;五、六年级重在实践,开展的活动有访一位红色英雄、演一部红色课本剧、走一次“红军长征路”等。“田园课程”我们也依照低段、中段、高段学生年龄特点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分为种蔬菜、种草药、种粮食三个不同层级,内容由易到难。学校利用二楼的平台,将PVC粗水管裁断并挖孔处理,用不锈钢搭建起了“空中菜园”,根据时节播种不同的蔬菜,并进行日常管理;在学校的一角开辟了“中草药百草园”,面积虽小,品种多样;学校还与社区联盟,开辟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组织了“春季我们来插秧”“秋季镰刀飞舞庆丰收”等活动。分层分段分内容,实现了自主探究、自觉劳动、求真务实、勇敢创新等目标的螺旋上升。
二、梳理网格化德育点,实现学科育人
一体化
学科育人一体化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找到学科融合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多元道德认知以及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养。
1.找到结合点,实现“教”和“育”的融合
以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等为基准,将地方课程锦绣金华、小公民等及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模块”实施教学。各学段教师梳理出了本册教材相同德育主题,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诚信友善、和睦相处等,构建了学科相融、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网格化德育点,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合。
2.找准立足点,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积极整合德育资源,编写德育教材,建立以“三季”(入学季、成长季、毕业季)、“四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为主,以运动课精彩展示、英语朗诵赛、语文经典诵读、硬笔书法赛、作文演讲赛等年级活动为辅的活动课程体系。各项活动定期举办,有传承,有创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课程化。比如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人生路途的关键点,举行隆重的开学季、十岁成长季、毕业季,让孩子感受到人文情怀,体验生命的成长,唤醒生命的自觉,度过一段温暖的旅程。“萌娃入学季”专为一年级新生定制,礼仪教育与常规教育相融;“梦想开学季饕餮盛宴”专为六年级学生定制,旨在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为梦想奋斗的信心;“与传统文化同行”“文明之旅在兰小”等开学季活动则是传统文化、文明创建、自爱自律等内容的多元融合;让学生在“感谢我的父母”“十岁+学军”等成长季活动中感受成长的意义,懂得感恩,懂得坚毅,懂得包容;“母校陪我六年,我陪母校一夜”毕业季活动让学生铭记成长路上的点滴关爱,对父母、对师长、对学校心怀感恩。相信仪式中的这些价值和意义,终会在时间的年轮里沉淀,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源泉。
3.抓住共同点,实现“内”与“外”的协同
学校加大了各学科教学间的德育渗透力度。如“田园课程”德育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关注了学生兴趣点,整合了学科学习点,不但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协同。让学生进行菜园创意设计,了解蔬菜的多样性与营养价值,种植方式与种植时间,蔬菜、中草药的销售与理财知识,通过写生、设计、蔬菜拼盘、菜叶拼图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口头表达、知识应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序列化课程,实现文化资源一体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区域文化特色鲜明,我们围绕“养成教育、家风家训、传统节日、国学经典、民风民俗”五项内容开展主题化、序列化、生活化的文化资源大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1.序列化目标,大育化小
为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学校实施了亮点教育理念下的“兰·微”风向标精准德育,对学生从小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现状,聚焦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序列化目标:三月扫好地,四月走好路,五月睡好觉,六月吃好饭,九月微笑敬礼,十月整理书包,十一月队形队列,十二月琅琅书声。风向标按年级、班级、小组和个人四个层面进行。班级、小组和个人风向标根据近期要达到的目标确定。
2.序列化大讲堂,多元展示
家风家训的浸润式教育,发挥了学校德育第二课堂作用。每月一期的大讲堂,由各年级轮流承办,从活动的策划、海报的制作、节目的表演等,全都由學生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不仅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锻炼了他们在活动策划、组织、表演、演说、主持等诸多方面的自主实践能力,既锻炼了胆量,又增强了自信。为避免德育活动碎片化,我们构建了“队形队列”“垃圾分类”“安静课堂”等序列化主题。“说唱舞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讲堂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美德和正能量传播给每一个人。家风家训文化与德育、美育有机融合,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德育教科书。
3.序列化校本教材,多维落实
学校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体裁、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优秀作品,编辑了低、中、高年级的经典诵读学生读本;选取了兰溪的地方美食,按照认识美食、了解营养和探究文化三个维度序列化地编辑了《舌尖上的兰溪》;围绕学校空中菜园,编写了《创意飞进菜园》等系列校本教材。区域资源一体化,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家国情怀。
4.序列化节日活动,多彩传承
我们深入挖掘节日教育资源,把传统节日课程融入日常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我们将每学期的节日课程分为“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实践体验”“收获呈现”四大模块,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贴近不同年龄学生生活的序列化亮点活动,把养成环保意识、培养文明习惯、继承传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如清明节打清明馃、扫墓追思等;中秋节吃月饼、话团圆、庆丰收等;国庆节按照低、中、高学段学生不同心理特点,设计了诵国旗、唱国旗、画国旗、做国旗、绣国旗等“与国旗有个约会”系列活动……节日主题项目活动成为孩子们了解历史的窗口、升华情感的载体,成为孩子们培养爱国爱家、仁爱包容和责任担当等品质的重要通道。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学生在课程一体化中怡情,在项目实践中导行,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次实践,长期熏陶濡染学生人格修养,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体化”亮点德育中寻找到诗与远方,寻找到生活中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金建松,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校长;姚晓芬,浙江省兰溪市兰江小学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