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失序”的习作教学之思考和把脉

2016-06-24董红翠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失序序列化习作教学

董红翠

[摘 要]小学作文教材体系不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知识的渗透和指导,使得本应有效的习作教学因“失序”而变得高耗低效。针对现状,教师应建构序列化习作教学活动,联系已有经验,嫁接已有体系,创造个人体系,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稳步提升。

[关键词]失序 序列化 习作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84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材体系、我们学校的习作教学不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知识的渗透和指导。于是,本应有效的习作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习作教学也因“失序”而深陷高耗低效的泥潭。

一、当前作文教学“失序”的现状

以苏教版五、六年级的两次习作指导过程为例。

二、教的“失序”——教学现状的把脉

以上两个习作教学片段,集合了“启发、对比、引发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看起来似乎融合了“说、论、联想”等多个学习因素,俨然具备了一节成功的习作课应有的众多条件。然而,习作教学“失序”繁多,症状如下。

(一)泡沫作文

对于写人、写事的习作训练,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除了雨中送伞、半夜送医之外,也看不到多少发自肺腑的感人情节。这种内容的作文,学生能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这就是“泡沫作文”,看起来绚丽多彩,实则内容空洞无几。

(二)化肥作文

苏珊纽曼指出:“儿童阶段是他们发展学习品质最好的阶段。他们巨大的学习能力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创意地解决问题和独立地进行选择。”而为了让学生能表述充实、生动,学校或家庭也都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外出参观、游玩活动,但往往都是玩得很尽兴,写得很费劲。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充斥着没有来由、没有根据的话语。这样的文章像施了化肥的庄稼,没有韧性和张力。

(三)空想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方式基本上是意蕴哲学,缺乏逻辑和实证。对于一个新的事物,我们更多的是看自己的喜爱程度和物理需要,很少进行验证和比较。反映在习作教学上便是乐此不疲地从间接知识到间接知识,以至于“生活化体验”变成了一味追求浅性教材目标,忽视了从原点出发的过程生成,这就是被康德称为“空对空”的思维。

三、建构理想的习作内在序列

(一)联系已有经验

在阅读理解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越紧密,结构化程度越高,识记和存储的效果就越好。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抓住词语之间的联系,构建类似的词串学习方式。在此类的连接中,儿童随着习作语言的丰富,自己也能从文本或生活中提炼出这样的语言组块,那么,儿童就有了自主建构习作语言的能力。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参与课堂,就能使习作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嫁接已有体系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联系皮层,它按照不同的记忆库将相似的信息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在“嫁接”的时候,运用归类、比较、联想、推理等方式,可以准确地把握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意义理解与运用法则。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想从前写这篇习作时的几个内容,然后进行比较和筛选,发现可以丰富的内容板块,进行延展性习作训练,使得原有的体系更丰富。

(三)创造个人体系

在21世纪,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就是“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如同样是写《我的老师》,学生在熟练掌握写人的各个要点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部分进行特写,或置前,或反复,达到给人角度特别、取材新颖的感觉。常常如此训练,同样的素材、相似的经历可能因为取材和角度的不同,就能凸显出个人独特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时,他们对于生活和学习的观察也将愈加敏锐和细腻,写出来的文章也将具有浓浓的个性。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失序序列化习作教学
越控制,越失序
在失序中选择
在失序中选择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Java序列化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