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工程”的构建要点与主要功能
2018-02-26黄祥青
黄祥青
“206工程”主要围绕刑事证据的有效收集固定、保存与审查判断,以及规范公检法办案流程来展开。下面分别介绍其构建要点和主要功能:
一、如何构建统一适用的刑事证据标准
众所周知,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法定的证明标准,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法定证明标准比较概括、原则,实践中非常有必要提出一个具体的、便于实际操作掌握的、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案件的证据标准。为此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在于:各种类型的案件变化莫测,必须在其中找到共同的、恒定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无论案件如何变化,认定每个案件的犯罪事实都必须建立一个完整、闭合的证据链条,这是任何一个案件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类型案件的证据链条的构成环节不同,每个环节所需查证的案件事实不同,证明每个事实的具体证据也不相同。但是,证明每个事实的证据必须达到相互印证的程度。由此不同类型案件的证据链条串连起来的查证事实、具体证据,以及适时的开放结构,就构成了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换句话说,我们制定的证据标准,不是简单的一个证据清单,而是由证据链条串连起来的一个多层次的证据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既可以单纯关注某类案件应当收集哪些证据;也可以深入了解为什么要收集这些证据,以及每个证据在构成证据链条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对于尚未发生的新类型案件,我们通过设置开放结构加以解决,这就使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既是对于以往办案经验的提炼、总结,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了规制能力或空间,这些就是证据标准的构建思路和要点。
二、如何规范公检法办案流程
公安、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都有不同办案职能,如何在公检法这样一个办案流程中规范地来展开证据收集、固定、保存与审查?我们根据各个环节办案职能的不同,确定了具体任务。
以公安侦查阶段为例,我们设定了三项主要功能。一是证据收集指引功能。即从三个角度或层面,以清单列举的方式,为公安人员收集证据提供指引。具体说,首先是证据的分层指引,层层审查证据链条事实;其次是分类指引,不同类型的案件的繁简程度不同,简单案件可能只需要几个关键性证据即可定案,复杂案件则需要一系列证据才能建立完整证据链,因而要分类指引,使各类案件有针对性地收集证据;最后是分段指引,由于起诉、逮捕都有不同的证明标准,所以也需要进行分段指引。
二是单一证据合法合规性校验功能。即对于公安人员收集的每一个证据,都及时进行证据“三性”的校验。为此,我们整理了法律规定的和各地司法实践总结的具体证据收集、固定、保存、运用等规范。像故意杀人罪就有数百条证据规则,涉及一千多个校验点。在具体办案实践中,每一个法官、检察官对这一千多个证据判断点都进行审查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快速的检索和比对。所以我们通过设置证据规则,使每一个证据的“三性”判断得到了较好解决。
三是证据链条完整性判断功能。经过对司法实践經验进行规范和总结,证据链条完整性的判断,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审查每一个案件事实能否达到印证的程度。二是审查事实与事实之间是否具有逻辑关联性。如果案件事实之间既有具体证据印证,又有相互间的逻辑关联性,这样构建起来的证据链条就是相对完整的证据链条。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多次言词供述的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犯罪事实最为清楚,其有强烈的摆脱犯罪责任、法律制裁的欲望。因而需要全部罗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进行有无矛盾性的排查。如果排查发现没有合理怀疑的话,根据经验可判断构建的证据链条是完整的,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冤错案件发生。
当然,在检察院的审查起诉与法院的审判环节,也设置了一些重点功能进行流程规范。例如,对于法院人员来说,言词证据审查判断往往是一个难点,因而我们的办案系统里专门设置了针对言词证据的鉴真功能,即凡是言词证据都要求进行全程录音录像,通过对录音录像内容的及时调阅、比对,实现对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准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