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困境与对策探讨

2018-02-26刘红芳

老区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对策

[提 要]以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采集等形式,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为例,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促进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对策

[作者简介]刘红芳(1984—),女,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在当前国家发展理念以及创新型人才需求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大学科学研究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得高校对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高校重点实验室作为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更加凸显。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能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但当前高校教育多处在“科教并重”向“科教融合”转折的过渡阶段,重点实验室建设面临如何探索有效促进“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如何将“科教融合”理念融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等难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制约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建设发展的对策。

一、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跟不上创新驱动时代发展的需要,且人才流动性高[1];二是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重技术管理轻质量管理[2-3];三是实验室有效利用率偏低等。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纷纷对与实验室相关的设施进行了完善与改进[4],取得了一些显著效果,但现状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效益的发展和提高,特别在“科教融合”方面还存在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与教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二、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建设调查

在科教融合的系统观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科”的內涵应理解为高校科技创新,“教”为创新型人才培养[5]。只有科教融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如何将“科教融合”理念融入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服务行业和地方建设,是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核心。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汇集了国防科工局、中核集团、核工业集团公司等部门的海量信息资源,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实验、社会服务一体的实验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依托该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0余项,为核工业系统输送人才1000余人。为系统了解重点实验室在“科教融合”建设方面的成效与不足,以D大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整理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访谈

同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以邮件、微信、QQ等方式进行访谈。主要问题有:实验室在服务学生实验和教师教学过程的成效与不足、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方面的具体做法、实验室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紧密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对策等。

(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实验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通过数据采集、汇总,归纳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科教融合”方面存在的困境等。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6份,其中有效问卷141份(回收率97.3%,有效率96.7%),其中来自实验室管理人员20份,来自教学科研人员62份,来自研究生38份,来自本科生21份。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D大学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建设现状:90%以上被访问者认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地方服务上作出了应有贡献,85%以上教学科研人员认为实验室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紧密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67%学生认为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实验设备利用率低等。

三、D大学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D大学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因素

综合相关文献[6-8]和调研资料,笔者认为制约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建设理念

传统理念认为,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与教学关系不大,加上科学研究与教学自身上的差异,教学主体为学生和教师,具有双向性,学习目标实现即可,教学内容创新难,而科学研究主体为教师,具有单一性,容易有成果创新,所以实验室建设重点关注学校重点、优势特色领域和科研人员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考虑先对较少。

2.考核体制

高校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制度在数量、质量上都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关注重点在课题、获奖、论文发表等方面,而对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难以量化的教学产出,在考核过程中只作为辅助参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教师在“科教融合”上的精力投入。

3.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方面,高校人才引进都以高学历高职称,且具备有专业背景的为主,实验管理人员配置一般都是辅助系列,对职称、学历要求不明显,而且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得不到足够重视,专业质素难以得到提升。管理停留在日常业务工作,对如何有效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改进管理办法,促进“科教融合”等方面缺乏思考。实验室硬件资源方面,实仪器装备更新速度偏慢,实验环境偏科研等。

(二)D大学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对策

1.体制机制改革

从更新管理体制、加强内涵建设等方面完善重點实验室建设体制。建立适应“科教融合”改革视域下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投入制度,破除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教分离(并重)的禁锢,形成“科教融合”改革视域下衡量重点实验室建设效能统一标准(绩效评估),建立高校重点实验室相关队伍交流机制,完善创新与育人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支撑体系。

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把为解决行业和地方发展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把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作为重要指标,改进绩效评估,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考评体制。

2.强化协同育人模式

强化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资源,采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在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形成教师作为引领者、组织者,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服务者,科教融合,协同培育服务地方建设人才的管理模式。

3.优化资源配置

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其流动和专业素质势必会影响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应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鼓励协同合作,公平竞争,形成稳定的适应岗位需求的管理队伍,并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开拓培训渠道,加强职业再教育,实现人力资源的升值。

对实验室场地,在定额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对闲置的实验室来说,在按学科专业和学生人数的基础上调整,创造适合教学的实验室环境,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研究生室要采用集中和流动的模式,目的是将教学型实验室与科研型实验室紧密联合起来,为彼此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实验室设备,应适时扩充实验室仪器设备,为凝练关键技术、解决区域发展的科技难题提供硬件支持。

四、结论

“科教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思想和理念转变的共同信念,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对引领高校科研方向、搭建成果推广与转化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体制机制改革、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了促进重点实验室“科教融合”发展对策。但高校“科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高校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寻求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建设、行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及构建适合“科教融合”发展的评估体系并用于实践等问题还有待于从管理学、系统学上更深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汤黎黎.科教融合改革下的实验室管理与服务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2016,(4).

[2]高言.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

[3]赵艳娥.基于岗位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

[4]郜维超.“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3).

[5]邹晓东.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6]刘红芳.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职能转变实现路径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老区建设,2018,(2).

[7]徐宇宝.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

[8]聂继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师系列培养模式研究
科教融合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