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应用研究

2018-02-26周志勇卢梦捷伍岑

老区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佛山市循环经济

周志勇 卢梦捷 伍岑

[提 要]基塘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基塘农业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塘农业模式日趋成熟并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塘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循环经济、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佛山市基塘农业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佛山市基塘农业模式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塘农业;循环经济;佛山市

[作者简介]周志勇(1982—),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卢梦捷(1996—),女,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5级市场营销学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伍 岑(1998—),男,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农业。(广东湛江 524094)

曾经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先民们逐渐从刀耕火种、竭泽而渔的野蛮生产过渡到生态和谐、鱼米满仓的基塘农业,其中的桑基鱼塘是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种,其循环经济模式达到的效益也是很高的。桑基鱼塘的形成是以池塘养鱼业、蚕桑业的发展为基础,逐步演变成今天这种混合了更多种农作业方式,能够进一步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并使得众多的养殖、种植方式有机地结合,循环利用再生。此类农业模式能够盈利,技术水平起了关键作用。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自然条件是基塘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很难孕育出较好的基塘生态系统。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集中分布在广东省顺德、南海等地区。由于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桑基鱼塘农业,既可以更好地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果树、甘蔗、蔬菜等经济作物,又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随着我国城镇人口每年稳定增长,截至2017年底,内陆城镇率已达到58.52%,但是农村人口仍有5.7亿人。高达14亿的总人口及其特殊的分布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关系,三大产业的占比分别为9%、42%和50%。虽然三大产业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农业的地位不容小觑,农业要获得三大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效率,就要提高改革的指向性,向规模化生产、规模化服务、规模化布局要效率。

城镇化虽然在增长,但留守在农村耕种的村民依然不在少数。然而,大部分耕种的农民仅仅是实现了自家温饱问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不能形成规模化效应,这在其成本效益方面明显不对等。近年来,土地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人均可用面积本来就低,这对我国土地面积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应将土地利用最优化。

农业经济需要提高改革的前瞻性,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通盘考虑。以日本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农协组织+政府保护”的发展模式,在极大程度上合理地分配了资源,对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比如佛山地区“渔耕粤韵”湿地公园,就是试水成功的典范。不仅在农业上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还赚取了丰厚的旅游门票收入。

在农业经济中除了要有前瞻性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包容性,将农业生产进行企业经营化,将相关产业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农业“流水線”。以法国为代表的“小农场+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目前国情,在发展第一产业期间,结合了第二、第三产业一起发展,使得三大产业“既融合又独立”。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适合于距离发达城市中心较近的郊区,以满足城市居民假期休闲散心的需要。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路径

(一)政府推动型

随着中国经济朝高质量增长的方向发展,人们发现资源的有限和技术的不足,给农业循环经济带来了一些限制,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耕地地方保护补贴、农机置购补贴、养殖补贴、种植大户补贴、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和废除农业税等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对现代农业进行大力支持,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温度、地形、降雨量等实际情况,免费给予农民一定的技术支持,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基塘农业模式,利用各种生物在生物链上的关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并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多方协同合作型

在市场经济领域,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商与终端消费者在价值链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商,首先要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向市场提供绿色安全的优质农产品,在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倍受终端消费者关注。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层面提出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一方面压缩无效和低端供给,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都粘上了互联网,互联网存储信息和大数据分析功能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业领域依旧是众多创业项目的选择之一,“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值得尝试及推广。多方协同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比如供应商的客源难寻、运输物流的成本较高,也可减少代理商和零售商的供应、损耗等。

(三)龙头企业带动型

农业龙头企业在科学技术上是领先的,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多,比如销售渠道较多、资金较为充足等,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更有优势。此外,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技术研发,整合资源,在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下,能引领农业领域其他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带动农村走向富裕,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国家战略。

三、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现状调查

(一)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脆弱性

目前,基塘农业循环经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农业生产本身(打农药、施化肥、使用添加剂等)和工业发展导致了农业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根据调查和相关研究数据,我国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1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59.5%的生态环境为中度及以上的脆弱等级。基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分析一下基塘农业环境的脆弱性。

1.自然因素。珠江三角洲位于西江、东江、北江的交汇处,对海平面变化特别敏感。海平面的上升、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强对流天气等,经常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导致一些地区土地退化、海岸带逐渐侵蚀、严重水污染和洪水灾害加剧。

2.人为因素。城市蔓延、工业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大量排放,加劇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不断涌入的庞大人口数量使得消费污染、生活污染源的排放量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锐减,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蓄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概率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化肥和农药的年均施用量约为16kg,导致农业化学污染严重。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使得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由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出现递减趋势。

(二)SWOT分析基塘农业循环经济

1.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S)。通过基塘结构,可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形成“果树→代谢物→鱼类”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分等自然资源,又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缓解了人口与土地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更有效地防治了自然灾害,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它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形成伊始,就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和降低了耕作劳动强度,又推进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实现了废弃排泄物的资源化,缓解了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大化,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2.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劣势(W)。在基塘农业获得巨大利益的背后,离不开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比如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地点,土地流转与平整规划,购买肥料、饲料、鱼苗、果树苗等原料,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完全建立基塘农业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且投资成本回收慢,假若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还将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

3.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机遇(O)。基塘农业是深具潜力的朝阳产业。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创新农业体制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原林业部、原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2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份文件的出台,给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了春天。

4.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威胁(T)。首先,完全建立基塘农业所需资金较多、建设周期较长,投资成本回收慢,假若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还将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次是工业污染问题,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现代工业集聚地,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这直接威胁到基塘农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再次,珠三角工业建设用地扩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基塘农业基地将面临被政府征收,生存空间遭受前所未有的挤压。

四、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分析

(一)佛山市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佛山市基塘农业是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特色之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典范。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基塘中的一些产业链发生了质的变化,导致了原有的桑基鱼塘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延续,人们不得不对该模式进行改进与完善。近年来,佛山地区出现了“草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新基塘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从传统模式演变而来的立体模式。课题组通过对牌楼村、七星村以及大同村这三个村落的典型调查发现,由于这几个村比较靠近市中心,且水果产业发展迅速,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农业循环中,腐烂的蔬菜水果以及植物等可以为鱼塘中的鱼类提供能量补充,鱼塘中的淤泥可经过加工作为肥料用于种植业的灌溉,这些物资和能量的交换促使其经济效益达到了最大化(见图1)。

(二)佛山市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1.生态旅游农业模式。它是建立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上,巧妙地加上生态旅游观光功能交叉性的产业模式。课题组实地参观了佛山市南海区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园区面积比较大,旅游旺季每天可以接待近十万游客。园区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的优势带来的特色产业,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仅靠门票一项就可以赚回成本。除此之外,里面有桑葚树、龙眼树等各种植物及不同的鱼类。游客每年三月份可以采摘桑葚,园区里有很大的鱼塘,果叶落叶都可以喂鱼,游客可以自带装备来享受钓鱼的乐趣;还能提前预订龙眼,等龙眼树结果成熟了就可以来摘,一年认领一次,一棵树认领的价格大概需要几百元。这些市场营销手段使得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值得其他生态农业类企业学习借鉴。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要仅限制于单一的农业产品生产,而是应该朝着多维度、相关多元化的产品价值链的方向发展,让在城市中忙碌的人们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享受片刻闲暇。

2.现代基塘、渔农混合经营模式。它是建立在以往桑基鱼塘模式的基础上,一方面引入大量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另一方面结合电子信息网络的运用,建立农业化标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能。这种模式在达到市场需求饱和的前提下,在鱼塘的周围种植花卉、水果蔬菜等,是多种类型农业的结合体。在实地考察时发现,佛山市一些基塘里面的水泵都是全自动化的,系统会实时检测基塘水的含氧量,水泵不是一直在运作,而是当水中含氧量低于某个水平时才会启动,这大大完善了传统基塘农业模式的不足,减少了农业耗能。

(三)佛山市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传统基塘生产面积不大,限制了水产养殖的提升,并且鱼塘一般只适合养殖四大家鱼。改造后的基塘能够养殖附加值更高的特种水产,这使得基塘的经济收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基塘节约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将剩余劳动力输出,从源头上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附加产品,比如基塘上果树结的果也可以销售,增加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现在佛山市大幅度地發展工业以追求短暂的利益,工业赚钱是比农业来的快很多,可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短期内没法修复的,可持续的基塘农业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才是持久之计。基塘农业利用了生物链条中每个环节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形成了一个物质、能量流动循环,在提高基塘农业各个环节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将生物废物再利用,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能量物质循环链。这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也可以缓解局部污染问题,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实行基塘农业,使年轻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愿意留在佛山工作,较为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并使佛山地区部分困难人群精准脱贫。

五、佛山市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改进建议

在盛行初期,佛山市基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得相当不错,整体经济效益也因此提高了不少,但由于近几年政府大力发展工业而忽略了农业,导致基塘农业出现衰退的苗头。课题组认为,发展基塘农业需要改进以下几点:

第一,组织保障。对于这种农业循环模式,要有健全的组织服务体系保障及周密的规划安排。这不仅能使多种混合制农业模式得到更好的经营,也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达到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以最大契合度发挥作用,提升经济效益,减少由于各生产要素之间的联合不当与组织管理不当造成低效或资源浪费。

第二,技术保障。技术支持是基塘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科学先进的技术是农业循环基本运作和产业模式升级改良的基础。基塘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多种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每一种生产方式所需的技术工艺都不尽相同,需要借助现代物联网(传感系统)、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支撑。

第三,人才保障。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基塘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培养和留住农作物种植、鱼类养殖、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以促进基塘农业更高效地发展。

第四,公共政策保障。基塘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所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之配套的农业公共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经营这种优化的农业劳作模式,使这种生产运作方式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体系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412 /t20141211_559384.html.

[2]徐庆勇,黄玫,等.基于RS和GIS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11).

[3]朱宇芳,张宗祥.基于RS和GIS的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北方环境,2012,(4).

[4]杨士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5]仝纪龙,李发荣,袁九毅,王鹏波.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纵向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

[6]刘睿捷,李征洋,李星蓉,李超芸,邓玉芳,杜爽,艾小力,仲立淑.关于基塘农业综合效益的研究——基于浙江湖州射中村实地调研[J].新经济,2016,(6).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佛山市循环经济
袁晓娜 国画作品选登
佛山市“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成果展示活动筹备会议顺利召开
佛山光伏补再延五年!工商业2万元/MW
二氧化氯消毒在城北污水厂中应用
构建循环经济下会计核算体系的路径探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