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生态移民的搬迁意愿与搬迁后的生计重建焦虑:移民期望达成的中介作用

2018-02-26邰秀军高爱香

老区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介效应焦虑移民

邰秀军 高爱香

[提 要]目的:从期望达成与满意的链式中介视角探讨贫困地区生态移民的搬迁意愿与搬迁后生计重建焦虑的形成机制。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9个生态移民村432户为样本,使用相关问卷对移民焦虑状况进行测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并通过Bootsrap检验方法验证移民对生计重建产生的焦虑原因及影响机制。结果:移民的搬迁意愿与期望达成负相关、与焦虑显著正相关,期望达成与焦虑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移民;期望达成;满意度;焦虑;中介效应

[作者简介]邰秀军(1972—),男,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户生计与农村发展;高爱香(1988—),女,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户生计与农村发展。(山西临汾 041004)

生态移民搬迁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和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问题而实施的“一石二鸟”政策。近十几年来,为实现中国政府在2020年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生态易地移民的搬遷力度,2001-2015年已经累计搬迁1200多万人。2016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易地搬迁1000万贫困人口的任务。大量居住在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居民,在较短时间内搬迁到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大部分移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收入方式趋于多样化并开始增长,但仍有为数不少的移民户不能适应迁入地的生产、生活,甚至产生了睡眠不好等焦虑现象。实际上,移民在迁入地的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对于生态移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我国西部生态移民的研究仍只停留在心理适应层面,对于其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程度研究还较少。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移民搬迁意愿研究

在因水库等工程建设而产生的非自愿移民研究中,Cernea[1]在其经典文献中指出,非自愿的移民会导致失去土地、社会联系中断、边缘化等八种风险。他着重指出,非自愿移民面对新居住地的文化环境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与当地居民发生口角等。随后的实证研究也表明:非自愿移民被视为是一种社会地位的下降,本身承受各方面压力,部分移民心理消沉,有不平等的挫折感,甚至导致不正常的行为反应[2]。

实际上,移民户对搬迁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搬迁的意愿程度。搬迁过程中的自愿-非自愿体现了移民的态度。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仅仅将搬迁意愿划分为自愿和非自愿两种,过于简单。近年来部分非自愿移民研究也承认移民在搬迁时的自愿和非自愿的界限是模糊的[3]。有学者提出的另外两个类别:诱导式的自愿、强制性的自愿。并认为每个搬迁个案应隶属(或者最接近)这四种类型的一种。

因为中国生态移民的特殊性,影响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因素除了通常移民及邻避情结等文献所涉及的政府移民政策执行力度、移民本人参与程度、知情程度等等,还同以下要素密切相关:如迁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地质和其它自然灾害)和生态退化程度。这些都令当地居民难以维生,成为强制性因素;迁入地的生态及资源容量,迁出地与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可能成为诱导因素;另外,如果大部份居民都搬迁,少数不想搬迁的家庭无法生存也必须搬迁。这种“从众效应”(herd effect)也会成为强制性因素。目前在中国,搬迁已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致富手段。生态扶贫移民也认为政府主导政策搬迁是国家推进的大工程,期盼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因而搬迁的积极性也较高。这种在“政策支持”的诱惑下选择搬迁的意愿也可以说是一种诱导性的自愿。

(二)期望与期望确认理论研究

期望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为激励人们实现目标而努力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意指人们希望获得但目前还未满足的某种需求。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对成功的高期望会引发高动机, 进而促进积极结果的产生[4],有自我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的划分方法。移民户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属于一种结果期望,即政府主导的搬迁这种行为能否对自己产生更好生活的期望。

“期望确认理论”由Oliver[5]在1980年提出,描述了消费者购买后的满意度以及再次购买意向受购买预期、感知效果、期望与效果确认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后来被广泛用来评估消费者的满意度与购后行为(如再次购买或是抱怨等)以及一般性的服务营销。虽然这一理论主要针对消费者提出的,但我国生态移民群体也符合作为期望确认理论研究对象的条件。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民的生计方式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大多数贫困户渴望搬出大山,心中对搬出大山后的未来生活有憧憬和期望。加之,生态扶贫移民认为政府主导的搬迁是国家推进的大工程,期盼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因而搬迁意愿的积极性也较高。但是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政府部门的一些承诺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移民的期望不能得到确认,就会产生很强的失望感、抱怨和社会不适应等。

(三)移民的心理适应与满意度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对移民在搬迁后对政府安置、家庭生产、社区建设等的满意度研究逐渐增多,如刘成斌和风笑天对移民满意度的测量包括政策落实程度、生产劳动适应程度、对社区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生活适应程度、家庭生活满意度、搬迁后承包土地满意度、住房状况、干群关系等方面。

(四)移民搬迁后的焦虑研究

关于我国易地生态移民的心理焦虑,目前研究涉及的还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移民搬迁后的心理适应和对安置地条件的满意度上。研究发现:移民在搬迁前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搬迁后感受到对新居住地的满意度很可能导致移民不能适应迁入地新环境,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障碍。

总之,根据已有研究,本文发现生态移民的搬迁意愿与搬迁后的焦虑程度有关。同时,移民在搬迁前的期望达成和搬迁后的满意度也与焦虑程度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一个中介效应路径模型。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数据来源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和吴忠市进行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调查地是回、汉民族混聚区。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总人口约101万人,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总人口130万,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2%。本次调查在中卫市调查了5个移民新村,吴忠市调查了4个移民新村,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2份,样本回收率为96%。调查人员考虑了民族、搬迁时间等因素,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二)工具

1.搬迁意愿

本文在调查移民户搬迁意愿时,设置“搬迁过程中您家的意愿:自己愿意搬迁=1、政府劝说搬迁=2、没办法不得不搬迁=3、政府强制搬迁=4”四个选项,以测量移民户的搬迁意愿。

2.期望达成

本文通过“财政补贴、住房规划政策、医疗保险政策、搬迁就业、上学政策、产业政策、养老保险政策、村民自治政策”了解程度等问卷来测量移民期望达成的情况。本次测量的结果中各个内部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区间为0.793-0.805,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2,都超过了0.7可接受水平。

3.满意度

本文主要从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基础设施满意度和政治参与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通过“搬迁补偿、房屋质量、住房及居住环境变化、环境卫生、交通条件、水源供给、饮用水质量、子女的教育、生活水平、生产方面、身体状况、交流、与村、乡镇干部接触、选举结果、村委会办事态度、村委会的办事效率”等问卷设计作为满意度的测量指标。总分越高,满意程度越高。测量中上述各个内部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区间为0.807-0.824,整体信度系数为0.824,都大于0.7,说明各个概念测量的可信度较高。

4.焦虑

焦虑状况是形成移民心理适应感知的重要因素,移民是否失望是期望与现实结果相比较得出的一种结果,而焦虑的表现形式有心情低落、睡眠质量差等。本次采用对被访移民的睡眠质量作为焦虑程度的测量指标。

三、结果

(一)相关关系分析

对搬迁意愿、期望达成、满意度及其焦虑的描述性统计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看出搬迁意愿与期望达成负相关、与焦虑显著正相关,期望达成与焦虑显著正相关。

(二)期望达成和满意度在搬迁意愿与焦虑程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采用spss對搬迁意愿、期望达成、满意度和是否焦虑的关系进行模型分析,通过偏差校正检验(Bootsrap)结果为:从搬迁意愿通过期望达成到焦虑程度的中介效应区间(-0.0535,-0.0207)不含0,说明从搬迁意愿通过期望达成到是否焦虑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通过满意度的中介,搬迁意愿到焦虑的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0.0138,0.0062)包含0,说明该条路径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由搬迁意愿到焦虑程度的直接效应值是0.220。

四、讨论

(一)期望在搬迁意愿与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

移民的搬迁意愿、期望达成和焦虑显著相关。这与已有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搬迁意愿高的移民对搬迁后的状况有更高的期望水平,其焦虑状况明显下降。传统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在既定任务中的绩效受行为结果的价值和对结果的期望的影响。例如,当组织成员对任务成功的期望高时,他们倾向于在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坚持,这种更高水平的坚持会促进积极结果的产生。

移民在搬迁前的搬迁意愿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移民的焦虑状况,还可以通过期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移民的焦虑状况,这意味着对搬迁持自愿积极态度的移民对搬迁后生活持有更积极的态度,抱有更高的预期期望,这种潜在的心理态度对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的改善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信念又会促使移民情绪和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转,降低面对困难时的焦虑情绪,对改善移民的心理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满意度在搬迁意愿与焦虑状况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并没有发现移民在搬迁后对安置条件的满意度在移民的搬迁意愿和移民搬迁后的焦虑状况间有中介效应。一般来说,移民在搬迁后的满意程度是指移民对安置条件的“感知价值”,是指移民户将自己的先期期望与搬迁后的亲身感受加以比较,从而判断当地政府提供的某项服务的价值。“感知价值”决定着移民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高者可导致移民的“忠诚”,减少失望感和焦虑感。

本文的发现也许与地方政府在移民的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关,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加快搬迁进度,对准移民户有夸张诱导现象,如一些不兑现的承诺,而自愿移民中可能包含着某些意义上的“非自愿”和“被自愿”,部分地方政府打着搬迁自愿的旗号,对不愿意搬迁的准移民户断水断电,移民迫于压力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搬离原住地。因此,虽然搬迁后地方政府给予较高的经济补偿和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对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也较为满意,但并不会改变移民的焦虑状况。

五、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结论

1.移民在搬迁前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达成在搬迁意愿到搬迁后焦虑程度这一关系中的中介路径效应显著,即搬迁自愿性越高,搬迁后移民的焦虑状况越不明显。

2.移民在搬迁后对新安置地的满意程度在搬迁意愿与移民搬迁后的焦虑程度的中介路径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3.移民的搬迁意愿、搬迁前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达成、搬迁后的满意度及焦虑程度并不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二)政策启示

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移民的数量逐渐增加,移民户的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开始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发现,移民在搬迁后的焦虑程度同移民搬迁前的期望过高有关。因此,地方政府在组织移民时,一方面要给移民足够的搬迁后的政府支持,但另一方面,在动员移民搬迁时,也不要过度夸大移民搬迁后生活的变化程度,更不宜使用诱导和欺骗的手段,而是应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生活,这或许是更好的保护移民心理健康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ichael Cernea.The Risks World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ion Model for Resettling  Displaced Populations [J]. World Development,(10).

[2]迈克尔·M·塞尼.移民·重建·发展——世界银行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3]Wilmsen B and Wang M.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 in China: a false dichotomy[J].Development in Practice,2015,(5).

[4]姚琦,马华维,乐国安.期望与绩效的关系——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0,(6).

[5]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中介效应焦虑移民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