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018-02-26朱丹红

新一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初中班主任有效性

朱丹红

摘 要: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德育教育是培养良好三观的首要前提。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在这一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因此本文从德育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有效性措施,以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使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性

在现今社会,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國的教育模式也从以往单一的智育教育,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德育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等。然而,在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承受能力弱,厌学等问题。因此,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刻不容缓。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观念不强。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时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上,即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但这种讲解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书本知识上的,没有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而初中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的观念不是很强,不能很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最注重的是成绩的重要性,因此,说教式的德育形式根本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

(二)单一的讲授形式。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往往只用单一的形式去进行讲授,无法适应现在学生的需要,这种单调的讲授形式一般只能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听课,而在教师讲授抽象的政治理论过程中,学生多数对此感到枯燥不感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在受德育教育时,对此感到迷茫甚至厌烦。班主任照本宣科的单一授课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科研能力较低。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表现,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或是浅显的点到即止,并不能充分的给予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养成侥幸心理。班主任并没有把初中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更没有把它作为一项科研来研究,其对于德育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表象的认知上,对其没有更深层的理解以及研究心态。

(四)班主任工作素养。目前初中阶段部分班主任整体素质偏低,并不重视德育教育活动的展开,班主任不仅仅需要管理班级,与此同时还要承担起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因此其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教学上面,从而导致对于班级进行管理凭借也仅凭借经验,对班级管理没有进行系统专业的了解,最终导致其在很多问题上理解片面简单,以至于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和情感问题。

(五)班主任与学生互动。目前部分班主任由于工作内容繁杂,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在所有教师开展同等教学的前提下,班主任则要承担起班级德育建设和班级文化课学习的双重压力,而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时要同时承担两到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并需要担负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投放在德育教育的时间就很少,导致许多班级根本就没有专业开展过德育理论课程。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班主任之所以工作异常繁重,主要是因为升学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每次月考试卷进行批改,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总结月考状况,同时,也要顾及班级学生状况,维护班级纪律,诸如此类繁杂的工作堆在一起导致德育工作时间缩短,以至于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策

(一)加强德育观念。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德育教育已经全面贯彻到教育体制中,从以往的只重视智育到如今的德育作为智育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必须重视这一观念。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紧随时代的脚步,高瞻远瞩,对德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与此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理念,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完善自己,树立起新的德育观,学生观、教育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讲授形式多元化。近年来多媒体授课的兴起为传统的单一黑板式教学增添了色彩,使授课形式更加新颖,内容也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德育理论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有选择性,针对性的挑选生活中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对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结合自身身边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合理处理几者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经过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对待人与事的看法上会较为极端,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态度,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完善良好的德育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法制教育。青少年对于法律的认知还并不明确,处于懵懂阶段。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案例仍占大多数,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比较单纯,行为也较为冲动。因此班主任应该为初中生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

在当今社会中,科研研究一般只局限于一些高校之中,在初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代社会,科研研究只局限于一些高校之中,在初高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教育,没有精力以及观念去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把这项工作运用于实践当中,更要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总结问题并分析原因及对策。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哲学理论。提高科研的能力,增进自己的理论水平。

为了有效地改进初中德育教育,就要提升班主任的专业德育教育技能,要求增强班主任的整体德育能力。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针对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培训,这是提升班主任德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开展时,可以运用渗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让德育教育日常的学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增强德育教学气氛?,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德育教育气氛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应该提高德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环境,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建立科学、人性的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德育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举措。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要求教师让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放低自己的教学姿态,在这种亦师亦友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理解亲朋好友对自己的付出,对待父母也有感恩之心,从而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

积极向上的班风也是班级进行班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班级的班风会有消极的倾向,比如说在新学期开始某一个科目的学习难度偏大时,同学们就会对该科目的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及时地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进行沟通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觉得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觉得课程越来越难,不自信,失望的情绪也随之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班级该科目的成绩都不理想。但如果在课程刚刚开始时,同学们就及时地与老师沟通,在沟通之后老师就顾及到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从而改变了授课方式,那么整个班级在该科目上的考试成绩应该是另一种水平。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人的道德形成之本,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推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更能够使人才走向正确的方向,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学生,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开展科学教育观需要以科学教育方法为依据,注意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及个性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俊方,李成刚.孔子两则小故事引发的关于德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2014(34):88-90.?

[2]廖小宁,尹小兵,黎明,邹国锋.关于孔子在宗教方面的德育思考[J].科技视界.2013(27):137-142.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初中班主任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