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心得体会
2018-02-26辽宁省抚顺十中刘绍山
辽宁省抚顺十中 刘绍山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自然现象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符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飞跃。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老师要以一个生活者的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适当引导,挑选与高中物理联系密切的生活例子拿到物理教学当中,春风化雨般的让学生慢慢养成这种良好的物理教学和思考模式。尤其对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学习目标的更有重要的意义。
一、将生活实例融入物理教学,用生活经验辅助理论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我们将物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如果这些问题是他们所十分熟悉的、丰富多彩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会激发起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当问题与生活、生产配合得越紧密,这种求知的主动性、解答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就越强烈。如“万有引力”“交变电流”等。这些学生本来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学习起来既轻松又高效。
二、进一步深化与活化物理知识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以应用为前提的。他认为,知识只有与实践、思考结合方能成为力量,运用知识是一种知识以外的智能,是通过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实际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与讨论的教学过程,也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活化的具体过程。讲机械波的规律时,可以提出日常生活中,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从感性到理性进一步掌握规律。学完多普勒效应后,学生就会知道车超速是怎么测速出来的。学完光的全反射就该知道高速路上的反光标志原理和衣服反光条是怎么回事。
三、有助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获取古今中外由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发展物理思维;另一个是培养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相比之下,后者的意义更加深远些。将物理学习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联系起来反映了物理学习的时代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
1.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制订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物理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网络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时,也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强调要学好理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
2.要善于将来自生活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来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例,这样的物理问题,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3.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物理实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演示生动的物理现象,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物理物理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多动脑,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很多物理理论也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在讲授“超重与失重”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体验坐电梯的感受。在电梯上楼启动的时候感觉很重,在到达对应楼层电梯逐渐减速时感觉有点“飘飘然”。这对于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非常有帮助。又例如,讲机械波形成时,学生进行模拟人浪表演,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传播规律掌握的更扎实牢固。但有些物理理论与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
总之,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大自然中,让物理规律回归到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理论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教学要将感性与理性互渗透,相互促进。我相信,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物理的教学一定是一次次精妙的物理探索和解答之旅,美妙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