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翻且转,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

2018-02-26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刘丁取

学苑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品德课笔者有效性

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 刘丁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不断被创新,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和名校中“风生水起”。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林地公园初中,主要是指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讲课视频,而课堂时间学生用来完成作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这样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翻转;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翻转;由“刚性指令”向“互动生成”翻转。这种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中,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人结合课题研究及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巧用翻转课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提几点看法。

一、“微课助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因此,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将讲授内容拍摄成“微视频”“音频”等,共享到网络平台,微视频尽量创设各种情境,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上《诚实守信》这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笔者在微视频的学习内容中,设置了《诚信漂流记》的Flash短片,导入学习,学生从视频中感悟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的图片、漫画等,兴趣顿时提升,效果良好。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而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有很多教师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的传授完成的,课堂成为“讲堂”,教师就是“讲师”,学生只当“听众”。其实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相信他们,积极鼓励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发挥所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提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例如,在上九年级《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时,从学生出发,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展现较多的生活中的热点案例、漫画等,如“呼格案”“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漫画”,还设置热身问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前都积极地观看视频,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出质疑,在后面的课堂中探究、解疑。

另外,笔者还发现翻转课堂把学生的学习移到课前通过网络学习视频,由于网络对于学生有种天然的吸引力,再加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这样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轻松;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软件控制观看进度,理解的快进跳过,不理解的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互动生成”,思维相互碰撞,提高学习创造性

“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教学过程的生成。”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吴亚萍老师对互动生成的一段精彩表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师生双方的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笔者通过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空间,教师再不是内容的呈现者,而是学习的教练,在课堂中以价值引导为主,将重难点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探讨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改变和创造世界的欲望和冲动。例如,在组织《诚实守信》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根据之前的学习,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辩论“老人摔倒了,扶不扶?”课堂上学生积极地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点拨引导。正方认为不管会不会被讹,都应扶起老人。反方认为,我们做好事,被讹上了,太不值得,对方太不诚信了,不该扶。双方辩论相当激烈,在辩论中,有同学提出,不管会不会被讹,当老人摔倒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对长辈的尊重,我们都应该扶,这才是善良的表现。还有同学提出,国家应该制定法律,严惩那些讹人的人。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自然的引出后面的新知识甚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观点。

四、“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差异,提高学习针对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虽然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但传统教学中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分层教学,依然实施“齐步走”式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翻转课堂的实践,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学习速度快、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者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其次,通过课前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再次,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例如,在学习《依法治国新方针》这一内容时,教师展示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内容,然后,普通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决定》的内容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新方针?进行探究讨论,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自己出题:作为中学生,你能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效果良好,受到同行的好评。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事业逐渐发展的今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当然,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几点肤浅认识。有人曾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哪怕是精雕细琢的示范课,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寻找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质的飞跃”。

[1]毛飞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小学文科教学2007.4.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2011.05.18.

[3]乔惠芳.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第8期.

[4]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 eb86f40102e1ew.html.

[5]曲岸持殇.翻转的课堂,放飞的希望.http://article.hongxiu.com/a/2015.5.5/5169560.shtml.

[6]沈佳著.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http://w w w.luxiao.com/A rticle/xxdjt/Class2/200901/19762.html.

[7]张秀男.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1期.

[8]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2条、第60条.

猜你喜欢

品德课笔者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