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抖音APP发展现状浅析
——基于5W模式

2018-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布者年轻人社交

杨 蕊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在文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5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 模式[1]——(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抖音APP的发展现状

抖音作为一款创意音乐短视频社交软件,在Android各大应用商店和APP Store均能下载,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拍摄不到15秒的音乐短视频,进而形成自己的作品。2016年9月,抖音APP正式上线,2017年11月10日,今日头条花费10亿美元购北美音乐短视频社交平台Musically,将与抖音合并。抖音的发展正在快速推进。

(一)个性化的发布者蜂拥而至——Who

随着网络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2]成为常态。抖音作为最受年轻人青睐的音乐短视频软件,无不例外地提供了这一契机。由于制作门槛和流量费用的大幅降低,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抖音作品。抖音起初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成长起来,后逐渐褪去明确的界限,进入三、四线城市,年龄阶段上下平移3~5岁,甚至明星、网红及各路KOL(Key Opinions Leader)都参与其中。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用户聚集在抖音音乐短视频社区乐此不疲,成为抖音个性化的主体——传播者。

(二)趣味化的内容竞相呈现——What

2018年3月19日,抖音确定新slogan——“记录美好生活”。顾名思义,只要是符合这一主题的内容均可上传。另外,抖音通过PGC和UGC模式,短短15秒的视频使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和多样。创意视频贴近用户的兴趣、当下热点话题等,如“海草舞”“Ci哩Ci哩”“2018发财舞”“别走,我要发红包了!”等,话题聚集数以万计的用户评论转发。趣味化的内容呈现,在广大受众的选择性接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3]

(三)多样化的渠道不断拓展——Which channel

抖音的表现渠道多样,符合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使用软件自带的各种特效,让视频呈现炫酷的“鬼畜”效果。随着媒体的发展,内容与渠道的有机结合优势突出。2017年4月,网易云音乐与抖音进行资源合作互换,双方用户彼此渗透,对抖音也是一种推广。抖音还举行一些线下活动扩大传播面,通过举办抖友K歌会,提高大众对抖音APP的关注度。抖音用户群体通过不同渠道传播,使抖音这一社交软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各异——To whom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解释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4]从抖音发布者到接收者,这是一个闭合回路。抖音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抖音用户可以是单方面的传播者、受众,也可以兼二者于一身。抖音用户在这个短视频社区通过观看或者发布作品,或者与发布者交流,除了打发碎片化的时间,也缓解了生活压力,甚至是年轻人刷存在感切实有效的方式之一。Quest Mobile数据显示,抖音的日活跃人数达6200万,抖音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如消遣、尊重、实现价值、张扬个性等。信息的接收者各异,他们会在抖音平台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抖音平台反过来运用计算机算法追踪用户的浏览痕迹,给用户推荐类似的内容。

(五)广泛化的传播效果——What effect

从认知、态度和行动三方面可以得出抖音APP的传播效果是普遍性的。抖音用户遍布各种广场、公园、商城、小酒馆……通过人际传播、手机预载软件等进行传播。年轻群体绝大多数对抖音呈普遍接受的状态,偶尔也会延伸到中老年人群和青少年人群,其中不乏过度依赖的群体。抖音用户喜欢模仿已有发布者的作品,比如闺蜜步,用行动证明其对该软件的认可。抖音视频丰富的线上线下内容增强了娱乐性,总体上发挥了积极向上的作用。无论是从传播效果的具体微观传播过程,还是从宏观的社会传播,抖音以独特的优势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圈子。

三、结语

抖音APP作为一个音乐短视频社交软件,承载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其发展是火爆到底,还是昙花一现,都将取决于抖音APP自身的完善机制以及广大用户的偏好。笔者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其现状作了5个方面的简要剖析,至于其发展能否持续向好,需要热衷短视频、抖音APP的广大用户或者忠实粉丝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理论解构。抖音音乐短视频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应是AI的充分参与之路,抖音社区迭代产品的推出也是顺应局势的不错抉择。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5-169.

[2]时统宇.回望“只有一个麦克风”的时代[J].视听界,2011(05):114.

[3]孙增涛.动机与需要的关系评述[J].科技信息,2012(07):281.

[4]胡翼青,张婧妍.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再论使用满足理论[J].新闻大学,2016(01):44-50+86+147.

猜你喜欢

发布者年轻人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新加坡新法规引争议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软件众包任务发布优先级计算方法
年轻人如何理财
基于博弈论的社交网络转发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