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九寨沟地震看地震谣言的应对策略

2018-07-04牛凌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辟谣九寨沟谣言

周 舸 牛凌云

(九龙报,重庆 400050)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与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震后谣言四起的情况相似,九寨沟地震当天,便有多条谣言在网络上流传。

谣言是广泛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是一种畸变的舆论形态。[1]而地震谣言是指人们相互传播有关地震的现象,特别是有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情况的某种缺乏明确而可靠的事实根据的信息。[2]施爱东把汶川地震后的谣言分为预报谣言、灾情谣言、灵异谣言、问责谣言四种,而雅安地震后传播较多的是问责谣言、诈骗谣言、娱乐谣言。[3]笔者认为,九寨沟地震谣言中灾情谣言较为泛滥。

一、九寨沟地震谣言汇总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有部分网民在网上散布地震相关的谣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截至2017年8月17日16时,新浪热门话题#九寨沟地震辟谣#阅读量达到1392.7万,可见网民对九寨沟地震谣言的关注。笔者汇总了九寨沟地震后,传播范围较广、媒体报道及辟谣较多的15条谣言,具体如表1。

二、九寨沟地震谣言解读

(一)66.67%的谣言发生在地震当晚

从这15条谣言的传播时间来看,10条在8月8日晚上开始传播,如陕西等地将受余震波及、预告8.7级地震、汉中发生6.5级地震等谣言。有5条发生在9日到14日期间。可见,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的3小时内,是谣言高发期。

(二)灾情谣言最多,占比46.67%

将谣言按内容分类发现,15条谣言中,7条为灾情谣言,占比高达46.67%,如地震致4人死亡30多人受伤、九寨沟景区千人滞留、震区房屋倾斜、火花海下形成堰塞湖等。其次为预报谣言,有3条。2条为异象谣言,分别为多地惊现“地震云”、公路上鸟群乱飞是震前异象。此外,还有1条地震局援救中心向市民征集救助金的诈骗谣言。

(三)地震谣言几乎100%被辟谣

从传播范围较广的这15条谣言来看,每一条都被主流媒体或政府相关部门公开辟谣,且辟谣速度非常快。8日晚出现的10条谣言中,陕西等地将受余震波及、北川防震减灾局通报4人死亡、九寨沟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关联、九寨沟酒店大厅垮塌四条谣言,在发布的当晚即被辟谣,另外6条也于9日被辟谣,及时阻断了谣言的传播。

(四)辟谣者无意间成为“造谣者”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地震发生后信息繁杂,辟谣官微也有失足之时,在辟谣的过程中无意间成为“造谣者”。如@四川地震局8月8日22:27发布的九寨天堂洲际酒店大堂垮塌照片被多次转发,@共青团中央8月8日23:10辟谣称其“为一附近在建酒店”。然而仅间隔28分,@共青团中央又发微博称确实为当地酒店,并非网传所谓在建工地,网友笑称“团团自己带头造谣”。

三、九寨沟地震谣言遭“团灭”

总体来看,九寨沟地震后衍生出的谣言几乎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辟谣,并未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地震局及时持续发声

8月8日21时24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省地震局在地震发生后5分钟,便通过官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和@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九寨沟地震的详细信息。并且在之后的1小时内均连续发布16条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地震最新情况。截至8月17日19时,@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累计发布微博256条,@四川省地震局共发微博478条。国家地震台网及四川省地震局等权威部门的官微及时发声,通报受灾情况、救援行动、辟谣信息等,为民众了解灾情、遏制谣言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权威媒体第一时间辟谣

九寨沟地震当晚,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知名媒体通过官网和官微及时通报地震情况,缩短震后的信息真空时间,不给谣言滋生提供土壤。同时针对已出现的谣言进行辟谣,及时用权威声音阻断谣言的传播。截至8月9日晚12时,新浪微博平台媒体账号共发布地震相关微博1167条,其中辟谣微博近百条。如@人民网分别在8日23:43和9日15:19,对高雄楼房倾斜、陕西等地将受余震波及、地震云、群鸟乱飞、捐款诈骗、北川防震减灾局通报4人死亡、九寨天堂洲际酒店垮塌等信息进行辟谣,并提出“不信谣、不传谣”的口号,有效阻止谣言传播。

(三)专家解读杜绝潜在谣言

九寨沟地震后出现很多“神预测”,“地震云”这一概念被炒得火热。甚至在人民网辟谣“地震云”的存在后,网友依然质疑:“地震和地震云有没有关系,科学上并无定论,人民网何以如此绝对呢?”此时,气象专家的“辟谣”起到决定性作用,从科学的角度证明地震和云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以堵悠悠之口。如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辟谣称,地震云其实不过是各种高积云、层积云、卷云、卷积云,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也表示目前并没有发现地震和云之间有联系的理论和依据。在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8月13日百度百科“地震云”词条已修改为“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

表1

(四)公安雷霆执法,震慑造谣者

九寨沟地震谣言的“团灭”离不开公安机关的雷霆行动。8月9日上午,西安警方便将以“中国地震局四川分局”名义散布谣言“陕西等地有余震”的陈某抓获,并于8月9日16:23通过官微@西安网警巡查执法通报。随后,“汉中市老君金寨附近发生6.5级地震”的造谣者金某,“阿坝地区将发生8.7级地震”的造谣者齐某,“九寨天堂拉走四车死人”虚假信息的造谣者朱某等人,也陆续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公安机关快速执法对造谣者产生震慑力,截断谣言传播的源头。

(五)网民谣言辨别力有所提升

与2010春节期间山西地震谣言致百千万山西人夜宿街头,2011年3月日本地震后“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谣言引发“抢盐”风波等相比,九寨沟地震谣言可谓迅速“团灭”,并未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网民对谣言的判断能力有所提升。1953年,传播学者克罗斯在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的谣言公式基础上,提出决定谣言流通量的公式:R=I*A/C,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4]在此次地震谣言传播过程中,随处可以体现网民的智慧,如谣言“山东省与浙江省交界地区(北纬73.84度,东经124.33度)将有8.5以上地震”,对于“北纬73.84度”,网民笑称“大兄弟,都到北极圈了啊”。网民整体谣言辨别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谣言的传播。

四、结语

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相比,九寨沟地震谣言数量较少,且流通量较小,正如《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九寨沟地震后,网络谣言还没来得及火就被‘团灭’了!”这是地震部门、公安部门、媒体、专家、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天灾无情,地震后,九寨沟已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

[1]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开明出版社,1993:476.

[2]李强.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1988(12):8.

[3]施爱东. 2013雅安地震谣言探究[J].民族艺术,2013(9):48.

[4]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30.

猜你喜欢

辟谣九寨沟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π=4!
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