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为基“互动式学习”为魂
——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2-26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好的教育?那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储存知识,是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种能力很难能体现出来。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沿着教师设定好的路径前行,想着教师认为有问题的问题,议着教师设定好的不得不讨论的话题。久而久之必然回到知识的储存的过程,学习能力怎么会提升呢?在课堂上学生无疑可问,无话可说,不主动参与,只是被动接受,导致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参与的缺失,而失去本应该具有的生命活力。因此,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聚精会神的听、敢想、敢问、敢辩、善于求知、善于联想、善于梳理、善于表达。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还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中的建立恰当的生生互动,教师的引领者,学生是合作者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核心素养中的三个维度中的自主发展,六个方面中的学会学习,十八个要点中的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还有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都引发我的思考。所以,我决定先对课堂教学进行些许改变。使其更规范,更高效。
所以,针对以上想法,我对课堂进行了些许改进。
一、以大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说到问题,其实每节课中我们都在给学生提问题。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有几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核心支撑,有哪些问题是随意问题、没有营养的问题?有哪些问题是我们抛出后,学生无法回答清楚的问题?所以,为了使我们的授课思路更清晰,使学生更加明确这节课重点学的内容。那么,大问题的植入和引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执教《百分数》一课中用心去创设问题,以问题引领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让我明显感受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大问题的引领则是课堂的核心。
二、生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
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倡导小组合作学生汇报的形式。但是,汇报并没有产生学生间的交锋,也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的互动,只是回答问题的位置改成了讲台。所以,我对课堂汇报环节进行了改动,核心做法:学生上讲台,讲“学”在课堂。仍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依托,与以往合作式学习有着些许的不同。
1.组内人员最好两人,最多三人,因为人多就会带来时间的延长,效率不高。
2.必须先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初步的结论后在交流。
3.要求上讲台汇报,而且硬性要求,小组内成员必须每个人都说话,这样就避免了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在那干站着的尴尬境地。
4.上讲台必须说的三句话: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谢谢大家。
学生走上讲台不只是学习形式的改变,而且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强主人翁意识,打破讲台的神秘感体验师生平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使学生从“能说、敢说、会说”到“敢提问、能分析、会辩论”。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生生间的“对话”。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的特点,学生上讲台需要老师的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及时的评价,及时给予帮助并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学生上讲台后需要教师适当的后退,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这种后退并不是完全的推出,而应是高占位的设计、高站位的退出。
如教学北师版四年上册《正负数》一课:
师:老师把刚才的所涉及到的这些数据再次请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不能试着将这些数分一分类呢?拿出你的练习本,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圈一圈的形式尝试自己分类。分类过程中一定要想好你分类的标准或者说依据是什么?(先独立完成,再同桌间进行讨论)
汇报结果: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小于0的分为一类,0自己一类,大于0的分为一类。所以,分为三类。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问的好,上面汇报时没有说清楚分类的标准)
组1:我们是按照数的大小来分的。
生2:那如果按照数的大小分类,我认为描述的不清楚,大模糊了。
生3:我觉得应该是按数的类别来分类。
组1:好的,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们小组接受你的意见。大家还有什么别的疑问吗?谢谢大家!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
在你说、我问、我答、我补充的过程中真正形成思维的交锋,让学生问学生,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质疑精神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对学生思维的建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以上表述我认为,课堂中的“大问题”是一节高效课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使课堂脉络逐渐清晰的作用。而“互动式学习”的模式则是锻炼学生思维,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思想的非常好的载体。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们要时刻清楚,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更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收益最大化是我们始终要思考的。
[1]王德鹏.双导互动——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1-10.
[2]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99
[3]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