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罗新方毕大宣
罗新方 毕大宣 申 睿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177)
《中庸》有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吕氏春秋》则曰:“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历代学问家都将“和”、“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湛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现代“和合学”的首倡者张立文教授认为和合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国文化生命最完善的体现,也是东西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
教育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运动,和合文化一直是国学的核心。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和合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合而相融”的理念[1],能够和谐地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
一、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矛盾
1.教学期望和教育方针的矛盾
家长评价学生成绩好坏、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是将考试分数作为第一指标,分数不高其他表现再好也会被“一票否决”。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要求“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潜在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的重点,家长和学校的传统观念需要转变。
2.家校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中小学生家长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又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然而由于忙于工作,又习惯做“甩手掌柜”,把孩子教育的事情全盘交给学校,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能收获一个“三好学生”。而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师教和家教“联合培养”。
3.学生与老师的矛盾
现在是一个思维多元化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维和言论,而又不能正确分辨,造成了许多学生表面上活泼而内心脆弱,人前积极人后消极,不主动自觉学习。对于学习气氛低迷的班级,老师的教学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4.教学与社会的矛盾
社会生活是一张大试卷,考题不仅局限于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更多是从未见过的。传统教育将学生禁锢在课堂内,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培养出的是“考试能手”,而不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和合文化的教学意义
和合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文明史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化解一切文化冲突的法宝,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了缓和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对教育改革和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铸就学校灵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生如流水的兵,一届一届地离开,而校园文化可以代代传承。百年名校,立校之本不是某一任校长,是学校文化,是校魂的力量,维持着学校不息的生命力。
2.解决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矛盾的产生源于差异和不对等,和合文化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矛盾性;提倡实物之间的融合性;关注事物的生成性。和合文化看待问题的态度是和而不同,承认事物的差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合而相融,找到解决问题的结合点;处理问题的结果是和合而生,将矛盾化解,形成新的关系。
3.凝聚发展动力
文化是一只无形的手,具有无形的驱动力。和合文化的和谐之力,使矛盾各方相互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和合文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1.学生与学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个体优势,挖掘潜能,共同提高。(1)在文化教学中,推行“学习共同体”计划,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智力、思维方式等分成学习小组,确定组名,也可定个口号,每组4~5名学生,1名后进生,1名先进生,1名组织生,1~2名中等生,学习中发挥先进生的学习带头作用,组织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各个小组你追我赶,共同进步。每个人为了小组的荣誉都担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合作精神。(2)在德育培养中推行“伙伴成长”计划,使学校寄宿生、独生子女、性格内向生在学习生活中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使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在“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学生”的口号下,学生们快乐学习和生活,塑造了良好的人格。
2.学生与教师
(1)摆正教学关系,“学进师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2]。(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变“教知识”为“教方法”。(3)推行“目标下的学习共同体”计划,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是利益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幸福共同体。(4)推行学生“助教”制度,让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教师的“助教”,起到师生沟通、协商的作用。
3.教师与教师
(1)在和合文化指导下,推行教师“个人发展”和“团队建设”双引擎。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人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计划”,使每位教师可以发挥自身潜能。同时教师之间合作科研、合作备课,增进集体意识,发挥集体力量[3]。(2)推行“教学共同体”计划,根据教师的专业、岗位、性格特点、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划分小组,每个小组5~6位教师,1名科研能手、1名教课名师、1名新进教师、2~3名教学型教师,大家各自发挥特长,在科研、教学上共同进步。
4.教师与家长
(1)鼓励家长们成立家委会,定期或者随时与家委会沟通。(2)通过家校通或者短信及时告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3)家校“联合培养”,积极发挥家教的作用,使学生的短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及时补齐。(4)推行“家校共同体”计划,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在学生培养的问题上,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和谐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5)请家长进教室,请家长上讲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
5.学生与社会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但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现在的小学生在家被父母呵护,在学校被老师呵护,上学在学校学习、放学在家里做作业,稍有空闲参加课外兴趣培训班,然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忽略了学生将来是要进入社会独立生存的,人与社会的融合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交际、人品、态度、格局、决策能力等等所起的作用都比课本知识重要。
在和合文化视域下,教师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团体组织,如参加小播音员、小记者、图书管理员、小发明家、读书会等;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如交通指挥员、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实习、植树活动、社区小帮手等等;参加官方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竞赛,比如围棋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参加生存能力锻炼,如郊游、野外拓展等;参加爱心活动,如慰问福利院和养老院、山区贫困学生帮扶慰问等。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打破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便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和合文化视域下的学校教学展望
笔者所在的学校“文化立德,文化兴校”,以和合文化为统领,以班级文化为依托,建构全方位、多角度、网络化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合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在中小学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发展。
1.从研究知识向研究学生转变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激发潜能是素质教育的方向,研究学生是学校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的成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需求,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个性和思维。读懂学生,从学生的视角设计课程、改进教学风格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认为他们还是小孩子、还是儿童,可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小大人了,需要获得认可、需要获得尊重。研究学生可以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共性,研究学生个体,成立人文研究小组,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把研究学生当成一项重要的课题来做。
2.由学生培养到教学担当转变
教育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是千年大计,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者要有担当精神,“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要夯实学生人生中的基础,不留遗憾和漏洞,经得起学生的回头看。
3.研究多元评价方法
素质教育要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潜性素质的培养。然而,潜性素质不可视、不易考量,这也是素质教育推行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推行多元评价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不是应试教育促使学生“单脚跳”[4]。
4.打开校门,融入社会
文化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要永久传承,必须融入社会中,汲取社会的营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学生最终也将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和而不同,芳菲园中风化雨;合而相融,桃李树下自成蹊。和合文化校园使师生充分发挥自我、和谐奋进、快乐成长。
[参 考 文 献]
[1] 鲍成中.文化立校: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成长的家园[J].生活教育,2014(7):44-46.
[2] 韩建芳.论“和合文化”理念下的中学教学变革[J].江苏教育研究,2015(286):20-23.
[3] 韩建芳.和合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J].江苏教育研究,2016(292-293):42-44.
[4] 沈建荣,杨玲丽.和合:一种走向学生的教育文化[J].华人时刊(校长),2017(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