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选考“遇冷”的成因分析和干预途径

2018-05-30周向玲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科科目物理

张 鹏 周向玲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喀什 8441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为学生自我成长、国家选拔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国务院于2014年9月3日正式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这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浙江省和上海市成为新招考模式首批试点地区,分别结合自身情况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的招考模式比起以前,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从以前规定科目的考试变为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其表现方式便是将文理分科模式改为“3+3模式”,即学生除了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考试外,还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高中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浙江比上海多一门通用技术)。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国家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各国均加大了理工科教育和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培养。美国在1959年就召开五兹霍尔会议,就如何进行理科教育改革、如何加强理科教育建设进行了讨论。英国受到美国的影响,于1962年制订了《纳菲尔德科学教育计划》,就理科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提出了指导思想。1964年,德国哲学家奥尔格皮希特发表了《德国教育的灾难》一文,文章促使德国在之后的改革中更强调理科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国外的改革还在继续,并提出要更加适应新时代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我国在时代潮流中也充分认识到理科教育的重要性,从1949年起先后进行的几次课程改革中,虽然理科教育的改革相比发达国家起点较低,但是发展迅速,并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科教育体系。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1]可见理科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但在我国2017年的高考结束后,在实行新高考模式的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选考物理学科的考生却远远低于学科选考的平均水平,物理选考人数存在着大量下降的情况一出现便被媒体报纸竞相报道,这种现象将对我国可能会造成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时代热点,本研究对这种“遇冷”现象进行了探究,分析其成因,并拟定了可能的对策。

一、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1.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物理学广义上说来就是揭示自然现象、研究其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带头学科,也是一门最精密的自然学科。17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牛顿完成了史诗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形成了经典物理学体系。18世纪到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富兰克林、奥斯特、安培、麦克斯韦等多位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使得电磁学理论得以发展。20世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既有量子力学成功的建立,又有以保罗·狄拉克为代表的科学家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突出的成就。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它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长足发展,还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使人类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可见,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2.物理学习对个人学习生涯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曹则贤表示,物理几乎是所有技术的支撑,是理解所有自然现象的基础,对任何一门理工类学科来说,如果没有物理知识支撑,必然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就个人而言,物理对锻炼人的数学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物理是一种锻炼综合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而相比于其他学科,物理学科的考试成绩最容易鉴别出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如果在高中阶段接受了物理方面的学习,就会提高进入顶尖学府的概率,还可以拓宽大学里专业的选择范围,并且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使在从事非本专业工作时也相对容易适应。

二、高中生选考物理“遇冷”现象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首批高中生于2017年高中毕业,而他们在自主选考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便是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权威报纸以及浙江教育考试院和上海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在浙江省和上海市2017届毕业生的选考中,平均每个科目被选中的比例分别为50%和42.86%,而物理被选中的比例分别仅为27.5%和30%,远远低于平均水平,选考率仅高于通用技术。而在文理分科时,约有65%的学生会选择理科,即有65%的学生会考物理,可见物理选考人数大量下降的情况非常严重。可见物理选考“遇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选考比例也与改革方案出台各方面的预期大相径庭。

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根据国家人事部近两年部分城市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来看,在80%以上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的6大行业中,和物理有密切联系的就有制造业(约占35%)和建筑业(约占4%)[2-3]。并且在高等学校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中,以浙江省为例,物理学科是单科可报考涵盖面中最高的,占到了91.6%[4],其中一些顶尖学府对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学科的知识更为看重(如北京大学,其法学专业,在限选科目中就有物理,复旦大学的哲学专业中,物理也是限选科目之一)。社会和高校对物理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二者保持着一致性,所以如果高中阶段学习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必然会造成高校招生上的窘迫和社会上物理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三、物理选考“遇冷”的成因分析

影响学生选考的可能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即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学生个人和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中,社会对物理人才非常重视,需求量也很大,是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招考赋分制度上的改变却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浙江省新的赋分制度中,考生起点赋分为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间分差为3分(如表1所示)。

表1 对新高考赋分制的简单说明

由于赋分制赋分对象是按学科、考次来划分的,那么不同的学科中学生的能力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浙江省物理教研员梁旭曾提供过物理选考人数不同学校间的数据,即最好学校选考在80%左右,中等学校在50%左右,生源较差学校在20%左右。优秀的学生为了进入好大学,多数会选择物理,而中等或中高等学生较少,从而使得物理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优秀学生也无法拿到高分。并且在原始分的区分度(标准差)较大的情况下,等级赋分制有可能缩小原始分的差距(如物理)[5]。物理学科从以前“拉分”的科目变得差距没那么明显了,这都促使部分学生外流向其他学科,从而导致物理选考人数的降低。

在学校层面上,高等学校对物理考生的重视会促进考生选考物理。而学校的功利心理导致一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间接地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单的、容易取得高分的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并且在教育方面,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遭遇到同一问题的困扰,这一问题就是功利教育。功利教育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在不同的国家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6]。同时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普通的讲述式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需要,应该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虽然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实验对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外部因素便忽视了这种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因为学生作业多、没时间,把大部分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给学生,形成了“做不如讲”“讲不如背”的实验教学。

学生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因素是最能够影响学生选考的,学生会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科的内在价值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进行选考,这是招考改革一直追求的。选择性也是这次招考改革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当然,这种选择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比如学生会因为畏惧物理的学习难度,而选择相对容易的学科。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会为了让子女获得高分进入理想大学,而建议子女选择竞争对手较弱的部分文科。

总结起来,对物理选考起着不利影响的因素大致有五点:新高考的赋分制度对选考人数造成了一定冲击;普通高中的功利心理有时为了升学率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普通高中在物理学科教学资源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足;学生缺乏人生规划,容易被学校和家长的功利心理影响。

四、对学生选考进行干预的可能途径

在行为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以“理性”为基础解释广义上具有目的性的行为[7]。以效率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强调兼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性质,既追求最大利益又受社会关系的制约[8]。根据该理论,当今高考中物理学科受到众多大学的青睐,并且在毕业后可以拥有广阔的就业面,理应受到学生们的重视。可是浙江、上海两地的选考实际却与之不相符,究其原因,并不是理论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高中生的脑部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无法做到“完全理性”。青少年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同伴压力)的影响[9],这种特性也为我们实施选考干预提供能可能。

1.运用“同伴效应”进行干预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10]。现代教育证明,“同伴效应”能影响一个学生的选择行为,所以这是对选考进行干预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若能妥善把握,便能改变现在物理选考“遇冷”的现象。比如:教师可以引导有物理学习天赋的学生在高考中选择物理,也可以将物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和兴趣不强的学生配座,或者分在同一个宿舍里,以提高学生选考物理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制订“人生规划”

现代脑科学认为,青少年没有成年人目光长远[11],所以容易受到当前利益的影响,比如感到物理学习难度大,分数提升慢,转而选择别的科目进行学习,却忽视了物理对个人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制订“人生规划”,要求学生通过长远的眼光制订一个长期的规划,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全方面考量,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大致符合此次招考改革的内在前提——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理性地进行选考。

3.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热情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习难度大,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热情,故而不能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应该从实验出发,让学生在做实验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学生知识本体化,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的知识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生的知识会更牢固,思维也会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选择物理。

我国的新高考模式优点显而易见,改革遵循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个人规律,并且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素质教育。采取的“3+3”模式,形成了对学生综合评价和高校的多元录取机制,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可选择性,也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缓解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当然改革中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物理选考“遇冷”的情况应该受到重视、正确看待、充分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招考制度。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教育报刊社.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N].中国教育报,2016-05-31(01).

[2]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B/OL].[2018-03-10].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f65cb4a8c8507ed41ece76310578d711923d034608186.html.

[3]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5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B/OL].[2018-03-10].hhtp://wenku.baidu.com/view/836dc53a7706f8a6429540f.html.

[4] 中国教育报刊社.浙江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公布[N].中国教育报,2015-03-02(03).

[5] 文东茅,鲍旭明,傅攸.等级赋分对高考区分度的影响:对浙江“九校联考”数据的模拟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6):17-21,72.

[6] 玛莎·努斯鲍姆.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M].肖聿,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6-11.

[7] 黄文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利益冲突与政策调适: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9):51-54,79.

[8] 詹姆斯 S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1-72.

[9] 刘兆敏,张琼林.青少年脑发育的神经法学研究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6):656-663.

[10] 杜育红,袁玉芝.教育中的同伴效应研究述评:概念、模型与方法[J].教育经济评论,2016,1(3):77-91

[11] 潘昆峰,刘佳辰,何章立.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选考的“理科萎缩”现象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8):31-36.

猜你喜欢

理科科目物理
只因是物理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处处留心皆物理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高考“新科目”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