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018-02-26朱易春李新冬程媛媛刘祖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新型基地

朱易春 李新冬 程媛媛 刘祖文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的质量工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培养水的高效健康社会循环为主要任务的工程性学科,实验更是不可或缺[1],为了更好的培养出能解决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环境容量超出极限及饮用水不合格等一系列问题的工程性人才,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教学型实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社会面临的水循环问题相契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服务于水科学社会循环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研究现状

有关给排水专业实验室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与优化的报道较多[2,3],如王培凤[4]等提出深化改革,培养给排水应用型人才。李孟[5]等提出,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同济大学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采用以环境学科重大课题研究优势,发挥教学科研一线的优秀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研究型创新教学模式。以上研究大都是针对高校拥有的实验室或独立的实验教学基地进行的创新性实验开设模式的描述,没有针对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创新型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目前给排水专业进行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属于理论验证型实验以及部分科研创新型实验,基本没有进行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性问题而开设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而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则既可以有效的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财力、物力、师资技术力量以及科学研究的作用,把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转化为创新性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验环节与资源优势,又可以为学生开展实际应用型的综合性实验提供有效的操作平台。故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一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改革思路。

二、具体研究内容

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1.给排水专业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型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强的创新型人才模式背景的研究。包括社会背景、专业背景、实践基地背景、社会需求预测分析等。

2.给排水专业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设的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包括①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研究:利用校外基地自身特色,将校外基地工程问题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实验、特色实验内容的研究,改革实验内容和方式的研究等;②给排水专业创新实验教材建设研究: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特色,建立创新实验体系并编写创新实验教材;③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包括校内与校外指导老师的协同作用研究,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研究,考核促进实验教学研究等;④给排水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与基地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模式研究。

3.给排水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发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本专业的实验室规模,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将管理学中的PDCA模式运用于校外实验室资源管理中,研究PDCA循环法在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可能性,提高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给排水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研究。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室应该具备的实验条件以及如何改善现有实验设备条件,达到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研究。

5.进行教改试点实践研究,调整实验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三、研究作用、目的及研究特色

1.研究作用

通过对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达到如下作用。

⑴建立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运行模式;⑵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高校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科学依据。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财力、物力、师资技术力量以及科学研究的作用,把企业的工程实践优势转化为创新性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实验环节与资源优势;⑷有效地解决了学校与工程结合的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解决了基地单位人力资源少的问题;⑸为学生开展实际应用型的综合性实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

2.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弥补学校实验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验室工程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可以为各高校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创新性实验教提供创新型模式依据。

3.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⑴研究特色:①既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财力、物力及师资技术力量等资源,又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②是培养工程人才,使学生能更好的从学校理论向工程实践转变的关键;③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创新点:①将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课堂,有力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开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江西理工大学给排水专业通过在自来水公司、水文站、环境监测站等实践基地试点实验,试点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教学实践基地实验设备台套数不够;实践基地一般只有工程实践需要的极少数实验设备,无法满足整个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如果学生分散实验,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也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与时间,无法满足单位时间内正常的实验教学要求。根据这种情况,采用多基地实验布置方式,即采用赣南18个县市共计20个自来水厂同时进行试点实验教学,将60名学生分配下去,让学生在自来水厂进行水厂各水质参数测定、水厂改造等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学实践基地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协同作用不强;由于实践基地往往比较分散,这样就导致实验教师无法直接在理论及实验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督促工作,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自觉心,因而不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环节,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些情况,教研室采用聘请校外实验指导老师的方式,从每个实践教学基地聘请几位工程师作为兼职校外实验指导老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同时也可以约束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的投入到创新型实验环节过程中。教研室也通过加强与校外兼职实验指导老师的交流达到师生协同作用的目的。

3.学生的独立工程能力不强;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在校的各种实践相对较少且时间较短,所以出现很多学生缺乏独立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工程实践问题而开设的创新型实验面前不知所措,无法自己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些情况,教研室除了加强实验开设班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以外,重点从大一开始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教研室每位老师指导8位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实践工程。鼓励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极大的锻炼了他们工程实践能力,也引发了他们的工程实践兴趣,为以后的创新型实验开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启迪着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动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引导我们更好的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有利形势进行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新型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我的基地我的连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