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26吴孝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吴孝岭

(安徽省肥东县新河学校 安徽合肥 231617)

当今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越来越突出,表现也是越来越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事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无法全面发展,就很难成材,甚至连人都成不了,也就根本适应不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新课标的需要。

2.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困境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明确地强调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各种版本的教材中也都把这一板块内容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并为之在教材中设置了相应的内容。但总体来看,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珍爱生命、学会交往、自立自强、磨砺意志、调节情绪、面对青春、学习压力、自我调空等等。

2.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考中涉及的不多。总结中考命题,只是近一两年来在中考里才涉及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分值不高,一般在两分左右。追求分数依然是时下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目标,他们把分数看成命根。心理健康教育到底该怎么展开。即使有些教师想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还很难真正落实的背景下,也是苦于奔命。

3.学生对思想品德教材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学习兴趣,课上或者是课下,能够参加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是少之又少,学生没有起码的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储备。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一定的自立意识,很多时候以为自己长大了,能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心理世界渴望有自己的天地。所以当学生自身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般又不太愿意和家长老师敞开心灵进行交流。不进行心理沟通交流,就缺乏必要的理解。造成的局面,是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了,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难教育了。

4.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各个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所设置的内容还没做到系统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因而,我们也就不容易知道我们已经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底价值何在,做的到底如何。

5.每个家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不太一致,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时候会让学生感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教育产生矛盾。例如,有些家长的公德心相对差一些,当学生知道以一种健康的心理来面对某一现象,甚至能遭到家长的强烈驳斥和反对。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已经开始初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学生通过学习所接受的观念经常遭遇家长的不一致,学生又怎样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呢?

6.当今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大量充斥在我们面前,一些低俗、媚俗、庸俗的现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着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让学生不辨是非、善恶不分、颠倒黑白、不讲公德、不守法纪。从而让学生根本不把课堂上那一点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回事。

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看似仅仅是学科性的问题,其实质是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大家关注度高了,才会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从而解决的办法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三、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措施

1.梳理清楚思想品德教材中所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思想品德课程要比其它任何学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自身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青春期的心理冲动;(3)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能够保持激昂的精神状态;(4)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5)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6)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2.在课堂中进行体验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相应的课堂情景与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让他们实话实说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这样实现分享和体验。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师要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要学会根据不同气质和性格类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培育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心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和自己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大胆地向自己咨询疑惑,让自己始终站在学生中间,而不是远离学生。

4.从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培养心理健康的自觉性。新课程的最大要求就是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学会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主体。而这一转变为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好奇心。

5.化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困扰,有针对地进行心理辅导。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诸如疲劳松散、烦躁厌学、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做到要善于因势利导。对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不仅辅导其学习,更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

6.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培养成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令人钦佩的人格力量,端庄文明的言谈举止影响和陶冶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选择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