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利与弊

2018-02-26邹廷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邹廷碧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小学 贵州遵义 56310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者更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需要,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育即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育。在科学方式的指导下,讲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味。[1]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点

1.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

将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将枯燥乏味的数字和不断处在变化之中的生活结合起来。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儿童们的思维模式偏向更为直观的认识,将数学问题创设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直接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应用,比如简单的乘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购买玩具或者钢笔等学生熟悉的事物,将他具化为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课堂注意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效果。

2.利于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

树立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学不知意味着简单知识的灌输,还意味着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加深对于数学知识运用过程的印象,正如"实践出真知"所说的一般。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相比较枯燥的公式,引入生活情境更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2]

3.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教育即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等现代教育观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求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自主性,同时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能够充分顾及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理解和自我的想象解决数学问题,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比如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需要创设的情境复杂程度不同,城市和乡村孩子能够接触的生活情境也不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只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群体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生活情境,才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从此种意义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具体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边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拓展,在保证情境创设科学化的基础上,此种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二、利用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创设适合大部分人学习需要的情境难度较大

首先要针对学生群体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如果创设的情境过于复杂,则会更加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困难。如果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这会导致同学们对于新的数学知识掉以轻心,进而丢失学习的兴趣。比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可以利用棒棒糖的交换来说明加减法的应用。但对于四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就不能创设如此简单的生活场景。可以将场景设置成嗯,秋游或者物品的购置等等较为复杂的生活情境。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情境的创设才是有效的,才能够真正的给学生带来益处,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学生的需要往往各有不同,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情境也很难做到。

2.创设的情境可能对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符合学生的需要,更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一旦在直观导向发生偏差,则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失败,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在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可能在教师眼中被看成虚拟的场景,会在现实生活中被学生学习和模仿。因而,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摆正自身价值观,避免出现不好的影响。[3]

3.掌握好情境创设和知识教授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引入生活情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但同时,如果掌握不好情景创设和知识传授的平衡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如果在情境的解说上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容易导致学生精力的偏移,这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式,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掌握平衡,控制时间,在课堂设计方面多花些精力。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它坚持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科学运用情境创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对教师的经验要求也比较高。[4]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