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8-02-26

关键词:组内分组语文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山东聊城 252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多个教学阶段。因具有自主高效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协作等特点,且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合作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师生所推崇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合作仍存在不足,有待解决。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分组

在课堂应用小组合作时,应当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变动分组方式,共有两种分组方法。

第一种,按学期分。在新的一学期开始时,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组内优良生兼备,势必做到优生与差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除去学习能力强弱外,分组时还应特别注意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等,做到组内学习情况互补,组与组之间学习水平相当。这种分组方式不但有利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营造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学习氛围。此外,凭借这种分组方式,老师也可以更快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种,按课堂随机分。这种方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而定的,将对教学内容有共同兴趣的同学集中在一个小组。不再使用原先的固定小组,采用临时小组的模式,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组成动态小组。这种分组方式与按学期分组相比,同学之间交流更为自由。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2.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可以增加PPT、视频等形式,明确讨论重点。设立讨论主题时,应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注意难易程度。要明确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精神,而不是增加题目难度。老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对讨论主题的把握,把预习、复习等阶段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需明确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参与到活动中去。首先,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期间,轮流参与到各个小组,观察该小组的任务分工。帮助各小组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担任过小组长、记录员与汇报员,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其次,老师应当把握住课堂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最后,及时纠正遇到问题的小组或学生,并帮助解决问题。例如,在《少年闰土》这一课文中,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就应当提出小组讨论的主题: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之后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阅读、学习与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与情感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与应对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足

第一,小组的制定不合理。大多数小组的组长都是固定不变的,基本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及班干部担任,不能给其他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缺乏民主性。第二,评价体系不健全。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数量少,而老师根据活跃度来评分不但会忽略安静的学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三,教师自身定位不准确。在小组合作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引导者。但是如今一些教师在把任务分给小组后,便袖手旁观,不能给予存在问题的小组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2.应对策略

首先,合理建立小组。应当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优生带动差生学习,互帮互助;组内学生不能多于5人,以给予组内每个成员充分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组内的成员们应当轮流扮演小组长、记录员与汇报员等角色,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技能。其次,完善评价机制。评价的标准应当设置为学生在学期末自身的进步程度。奖励进步的同学的同时,还应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对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给予关注,可以采取传统的叫名字发言。最后,教师应当参与到讨论中。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当轮流参与各个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应当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分析、任务分配、及思考与讨论。

结语

对学生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合理应用不但可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对教师而言,小组合作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克服现有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组内分组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