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明确,有效而不失位
——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教学为例
2018-02-26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523795
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523795)
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但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新颖的形式和教学的流畅性,却丢失了教学最需要、最宝贵的东西——有效。下面我以“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目标落实不到位,应及时调整
结构决定效果,散沙一盘还是撒豆成兵是两种境界。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追求高效,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就要合理,每个环节需落实的教学目标就要到位,这样,后面环节的教学才可能从容而不失位。
【教学片段1】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39页“求不规则物体”,教师在引入部分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大家都认识吗?
生(齐):认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生1:橡皮泥。
生2:土豆。
生3:西红柿。
生4:沙子。
生5:茶叶罐。
……
师:你觉得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6:一些物品可以食用,一些物品不可以食用。
生7:一些物品是实心的,一些物品是空心的。
……
时间在悄悄流逝,但学生的回答仍达不到教师所预设、所期待的,此时教师不得不提问:“请仔细观察,这些物品可以怎么分类?”
【分析】教师所问的问题未能贴近教学目标,只是抛出“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等价值太低或者太空泛的问题,学生答非教师所求,教师又没有及时调整,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上好数学课来说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习惯。
【对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更多开放、弹性、灵活的氛围,适时调整教学流程,如若一味追求“积极性”,极容易导致教学目标偏离、分散,甚至失控,教师要结合知识的特点,当学生的回答逐渐偏离教学目标时,应进行适时的调整,有时可以直接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如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开门见山:“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有橡皮泥、土豆、西红柿、沙子、茶叶罐、纸巾盒、粉笔盒,这些物品形状各异,如果要把它们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这样既简单清晰,又贴近教学目标,还节约时间。
二、知识理解不透彻,应静待花开
【教学片段2】在利用烧杯测量梨的体积时,教师提问:“哪一部分的体积能代表梨的体积?”话音刚落,有几位学生就马上举手,有学生说:“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许多学生都似懂非懂,但教师在肯定了该学生的回答后就马上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分析】教师提问后,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一是教师提出问题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学生举手,教师马上叫学生回答,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个别学生替代了大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二是教师给学生留出了思考时间,学生如果说出了教师期望的答案,教师满心欢喜;但是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不一样,可能还未等他说完,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打断他。
【对策】学会等待是教师的良好素养,教师应耐心等待,巧用手势或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说出理想的答案。因为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如上述教学片段中,理解“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应该让学生先思考,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提问,如果还有许多学生不懂,可以让学生交流后再回答。
三、资源处理不到位,应巧妙转化
课堂生成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交流中滋生的宝贵资源。面对课堂生成,许多教师缺乏高超的调控和引领的技巧,以致在非预设生成中迷失方向,出现了教学失衡现象。
【教学片段3】对于题目“一个长方体从里面量,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9厘米,里面的水高6厘米,放入珊瑚石后水面高7厘米,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有学生提出:“直接用水面的高度7厘米减去6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教师听了之后,直接说:“可以这样做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然后请了另一个学生板演正确的答案,接着就开始下一道题目。
【分析】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流畅性,在教学时层层设防,尽力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该教学片段中的学生给出答案“1立方厘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教师在之前教学例题利用烧杯讲解梨的体积时,没有把烧杯刻度表示的意义说清楚,学生误将容器高度当作体积;二是学生空间观念不强,没有真正理解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转化。不论是教师的授还是学生的学所引起的错误,教师都应该耐心倾听学生出现错误的缘由。其实,当学生暂时出现疑惑或错误时,也正是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起点的一次重要机会。
【对策】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出错更是学习知识必经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更不是什么坏事,正面对待、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将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更为学生提供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学生经历了从错误认识迈向正确认识的内悟过程,就会自我反思,深入思考,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记忆也将更加牢固。可见,学生的一些暂时性的错误资源,反而能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如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生成性资源,更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疑惑或错误的问题所在,通过倾听导致学生错误的缘由,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源,再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和分析,经过正确与错误的强烈对比及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完善等方式,学生就能把错误转化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素材。
总之,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师生、生生智慧融合的火花,努力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让生成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和教师巧妙的调控、引领下绽放无限精彩,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