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分析

2018-02-26林亚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乐理音准音乐

林亚娣

(湖北省黄冈市艺校 艺术高中 湖北黄冈 438000)

在音乐教学中,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是两项非常基础的学科。作为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重要基础,基本乐理是学生的入门课程。而视唱练耳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听辩能力、音高感知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两门课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分析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学科都是反映音乐节奏长短、音符高低以及调性调式的学科,但两种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内容,通过相互渗透,共同作用。[1]

1.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关系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基本乐理的学习主要是对知性的认识,除了特定知识的学习,还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乐理知识学习的必备知识。因此,学习基本乐理的同时还应该结合音乐体验以及听力的训练。视唱练耳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才能,具体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视唱就是看着乐谱唱,练耳主要包括记忆音准、音程、和弦以及旋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节奏感以及速度感等。视唱练耳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主要是练习对音乐的音高音准的感知能力,更是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础。[2]

2.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特点

(1)基本乐理特点分析

基本乐理与音乐专业课程中的乐曲与和声情况联系紧密,通过加强对基本乐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五线谱教学也是其中一项最为基础的内容,具体包括记谱法、音程、和弦、节拍和节奏等以及高低音。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具有逻辑思维清晰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

(2)视唱练耳特点分析

通过视唱练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色、节拍等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音准调式、节奏节拍、旋律以及音乐音程的听辨和视唱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视唱和音准等专业技能。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1.加快整合速度

在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强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整合需要采取渗透教学方式,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比如说,利用动漫、游戏等娱乐形式在学生群体的流行优势,打造类似的教学手段,将音乐鉴赏及原作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听觉及视觉当中。例如,在讲授音色乐理理论时,由于非音乐类高校可能无法提供数量较多的乐器,而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便能够以影像资料的渠道去丰富理论课堂,从而向学生呈现出铜管乐器、弦乐、民族乐器、电子音乐等不同的音色。

2.教学方式的优化

在高中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基本乐理教学以及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通过对具体的方式进行优化,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由于基本乐理教学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进学生们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老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音乐鉴赏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们音乐鉴赏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去表现自己,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整理学习的内容。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器乐表演视频,并且引导学生具体实践和声、和弦等不同的键盘技法。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在器乐演奏训练过程中理解音乐理论的实际运用,并且强化对音调、音律等风格的感官认知,将课程教学从“被动模仿”向“主动理解”的转变。

如,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关于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仅仅是基于理论层面的解释,学生无法从语言中把握音高的尺度。手势的使用,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具有了直观形象的意义。手势位置共包括 7个基本音级和 2 个常用的变化音级,它的使用也有一个相对的高度范围,如 do 的位置大致和腰腹部齐,随着基本音级 re,mi,fa,sol,la,si,do 位置的逐步升高,最后位置大致越过头顶。同时,手势教学在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整合课程中还可以用于进行二声部训练、感知和识别三和弦。通过手势来完成对音响的感知,形成记忆,并在音响的比较中进行判断、识别,形成概念。

3.合理使用教学用具

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了解教材知识的基本框架以及重点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不断提升音乐教学内容的创造能力。结合行业的新发展与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删减掉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应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掌握理论技能的同时,还要做好实践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灵感度,不断改善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无论是注重实践的视唱练耳,还是以理论为核心的乐理课程,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都会将气息、音准、情绪、发音、断句等因素作为主要环节。除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外,还有部分音乐专职教师开始发掘课件、图片等教具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我国传统民俗音乐文化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乐器,给学生们形成最基本的印象及鉴赏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及情感见解。

结语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效整合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全面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手段,给出具体的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乐理音准音乐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音乐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
音乐
画说乐理(七)
话说乐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