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018-02-26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学苑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动手三角形科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许 燕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可以说,科学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之一。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科学的重要性,更是无与伦比。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这是现代素质教育和小学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核心其实在于逻辑上的严谨,通过逻辑来引导推论科学。教师要尊重事实,世界万物的运行和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可以依循,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发现这些规律,让学生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产生对人类有益的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比如说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是由三个边组成的,那么如果说任意挑选三个木棒的话,是否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实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并且这一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说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任意给学生发三根木棒,长度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挑选,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搭建一个三角形,对于无法搭建出三角形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尝试交换自己的目标,利用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拼出一个三角形。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木棍都能够完美地配置为一个三角形,因为有的木棍长有的木棍短。在和其他人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通过交换某一根,木棒就能够实现三角形的构建,在逐渐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慢慢地发现,只要其中任意两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那么就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入具体的内容,讲述书上的内容,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样的动手操作也让学生认识到思辨的重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探索其他方面,而不是单纯地依靠自己的直觉。

二、带领学生来寻找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发展,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寻找规律,科学地求证。教师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扎实证据的基础上,推理出或者寻找出下一步的结果,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事物的表面逐步地拨开迷雾,带领学生去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数学教学绝对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定理或者概念。数学教学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分类,讨论的方式等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对待不同事物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引导学生提问和质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因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告诉学生敢于质疑,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相信真理,而不是相信老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对老师的迷信。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甚至可以有意识地设定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逐渐地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和学生相互努力,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尝试,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探索找到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的最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动手三角形科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