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见著,提高养成教育实效

2018-02-26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

学苑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习惯校园微课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 王 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美国经济学家约·凯恩斯也曾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个年龄段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每个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大事。然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形式单调,一味灌输,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育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集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源于生活的微课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立足于“微小”,着眼于“未来”,能更好地优化养成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那么,养成教育之中的微课,到底存在着何种优势呢?现根据笔者的实践,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篇幅短小,内容生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微课教育篇幅小,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精短的微课能够紧紧抓住有效的时间完成情境展示,避免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如: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过马路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交通常识,我们制作了《过马路》,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说一说中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过马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道路安全意识。小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对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喜爱程度明显强于传统说教。像这样经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视频,画面精美,内容生动,再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鲜活有趣,更好地适应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接收教育资讯。

二、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经常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价值观模糊、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在文明礼仪、纪律遵守、卫生保洁、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对这个群体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果采取“高大全”的课程内容、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低下。因此,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直指具体问题,以单一的行为习惯作为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如:针对预备铃响后,有的同学还在操场上玩游戏,有的同学急急忙忙上厕所,还有的同学在说话打闹。上课了,学生仍然不能迅速安静下来,不少同学不是忘记拿课本,就是忘记拿文具。我们从课前准备这个细节处抓住微课题材,做了儒雅的、高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课前礼》,从排桌椅、整衣装、拿学具、问师好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严肃与庄重,认识到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对老师起码的尊重。除此,还有《问候礼》《排队礼》《读书礼》《就餐礼》等,这些礼仪教育微课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小现象、小故事,层层剖析,一个微课解决一个习惯养成问题,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三、贴近生活,情境真实

养成教育的微课教学资源取之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又从课堂走向生活。利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的行为偏差,通过形象化、真实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对不良形为进行正确矫正和规避,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让教学和生活相结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际的生活其实是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通过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内容,老师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生活在教学当中无处不在。例如,《文明只差一步》拍摄学生在教室里、楼道上、花坛中,随处丢弃的废弃纸屑、食品包装袋等相片,编辑成视频播放,引发学生思考:随手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从小处讲污染了生活环境,从大处讲招来苍蝇蚊子,会引起疾病地传播。再通过与优美环境的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洁净典雅的环境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能让大家心情愉悦。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要改正乱丢乱扔的不良形为,自觉养成见到垃圾我捡起的好习惯,人人争做最美少年。这样的微课教育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感实际,学生看到的微课内容情境真实,感到熟悉亲切,易于引发学生自我对照、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化枯燥为生动,化说教为感知。

四、资源丰富,获取便捷

养成教育的微课资源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校园的课堂上,还是在社会的街道处;无论是在深奥的道理中,还是在生活的细微处,凡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优秀的品质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微课的题材。收集这样的题材可以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技术,将这些题材的内容输入到互联网之中进行搜索,就会有很多相关内容的产生,这是非常便捷和快速的方法。老师通过制作微课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本来天生就比较爱动,通过微课把课堂内容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掌握知识,因为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也可以观看课程内容,对一些重点环节可以反复进行学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课程的内涵,更加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如:下课时,拿着手机,随时拍下学生课间活动的一些相片,就可以成为教育学生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微课《我爱运动》;放学时,走近小卖部,拍下学生买零食的一些微镜头,就可以成为教育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微课《我与零食说再见》;在家里,家长拍录孩子整理书包、整理卧室的一些微视频,就可以成为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微课《我会整理》;把课本故事《一分钟》进行重新改编,让学生当演员,就可以拍摄成《珍惜时间》的养成教育微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视频,再对资源加以整合,得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养成教育微课题材。这些微课题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又教育于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们当作一种正面教育,不足的形为,我们当作是一面镜子,让学生通过是非的辨析,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微课的主讲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家长、警察,甚至是普通人。微课制作小到信手拈来,大到精心制作,便捷而直观。

五、呈现灵活,易于传播

微课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内容少、用时短,具有易操作、易传播,使用灵活的特点。它可以充分利用晨会、课间、升旗仪式等碎片化时间,在校园各楼道的视察系统中、在校园网站上、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见缝插针地进行展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基本已覆盖数字化载体,智能手机更是走进千家万户,这也为随时随地用微课传播养成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既可以在校园里用电脑集体学习,也可以在家中用手机独自观看,提高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养成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源于生活的微课,切入点小,操作点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它将教师从繁琐、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养成教育微课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喜爱和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习惯校园微课
上课好习惯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