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在追问中回味无穷

2018-02-26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叶建家

学苑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彭丽媛西红柿思维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叶建家

追问,从古至今的贤者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搜索。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追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追问,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霍金对宇宙起源的追问,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追问,产生新知。

那么,什么是“追问”呢?“追问”是一种追根究底的查问,让思维始终处于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以力求探知事物的各个方面。教学追问,就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在认知不平衡的状态中探索知识,在追问中,知识的形成不再是简单的展现,而是一种获得,一种释然。那课堂教学如何追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追问,要见缝插针、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课堂各个环节的突破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恰当的切入、适时的追问往往是课堂的点睛之笔,往往引起学生的某种思维顿悟。以此同时,追问要讲究实效,有些老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常常缺乏思维的针对性、深度和意义,其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理解方面收效甚微,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要适时且具有针对性,不经意间开启学生的慧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见缝插针、有的放矢的追问?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如:在学生思维缺少深度时追问、在学生存在迷惑处追问、在课堂的生成处追问等。

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笔者借用了课本中有关西红柿的事例,在分析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后,对西红柿到底有没有毒适时进行了追问。“刚才我们提到大家都敢吃西红柿,那是不是所有的西红柿都对人体无害呢?”对于这个追问,学生马上又来了兴趣,有知识面广的学生非常踊跃的说出了未熟的西红柿还是对人体有毒的,其含有生物碱。适时又进行下一步的追问:“为什么现在的人们会知道呢?”原因是有些因为吃了未成熟的西红柿出问题了,现在实验手段的发展找到了其含有生物碱这种成分。在追问中,学生的兴奋点被提升,认识得到了新的发展,新知识的呈现则水到渠成。教育教学的“不经意”,往往能产生比“经意”更大的效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陶醉于知识的海洋当中,不知疲倦且愈发渴求,如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又何尝是难事。

二、追问,要环环相扣、迂回包抄

在新闻采访中,包抄突围的迂回式提问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环环相扣的追问中,迂回包抄能降低被采访者的思维紧张感,从而获得新的素材。追问,是对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追问的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整体,通过一串环环相扣的追问,学生的思维沿着台阶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质,这种追问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突破,也有利于降低思维的梯度,转变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当然,旁敲侧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思维的酝酿过程中,一语中的的针对问题的本质,是这种追问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分析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笔者给学生放了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猜是哪首歌曲,学生们马上就说出了《江南style》,在学生的兴奋点被提升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另一个style——彭丽媛style,首先我提问学生:“最近彭丽媛与习近平到哪里出访了?”“请同学们谈谈彭丽媛对外出访的感受。”接着展示彭丽媛的照片,提问学生“彭丽媛身上有哪些中国元素?”追问学生“彭丽媛身上的中国元素体现了彭丽媛对中华文化的什么态度?”在迂回追问中,学生们都体会到了彭丽媛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那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呢?”学生兴奋开了,如习近平送中兴手机等。通过这样环环相扣、迂回包抄式的追问,学生对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对知识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知识的获得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对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更是如此,哲学上说“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环环相扣中让学生从各个侧面理清知识的本来面目,在孜孜追求中获得知识的喜悦,不仅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与展现,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追问,要节外生枝、融会贯通

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若没有一条清晰的知识线索,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往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追问,是知识探究深入的过程,也是开启新的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思路的清晰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以利于更大知识网络的扩展和知识的提取。所以,课堂思考不应是一个个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过程,适时变换条件或视角,不经意的节外生枝,又是一片新的领域,一片新的思维天地。

例如,在《经济生活》的“货币”教学中,节外生枝式的追问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整体理解。“中国的汉字跟钱有关系的常常用什么作为偏旁呢?”“说明以前人们常常用什么去买东西呢?”“武松过景阳冈喝酒用什么付钱呢?”“为什么后来金银不用了呢?”“现在人们为什么喜欢用银行卡或信用卡呢?”在解决一个问题后,通过追问慢慢开启学生对另一个事物的认识,这样的追问对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比如真理的教学过程中,以牛顿的力学作为例子,说明真理的客观性,适时节外生枝的追问:“牛顿的速度计算公式是否什么情况都适用呢?”经过分析思考,学生不仅对“同一个确定对象”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又理解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节外生枝,开启了学生认识知识的新境界与新领域,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攀登新的知识高峰准备了充足的能量。同时,知识的联系有时不需教师额外发时间来说明,在这种追问下,学生自己就能够掌握知识的联系,从而有效促成了课堂的高效率。

四、追问,要逆流而上、追根溯源

追问,有时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有时又要逆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做出必要的回答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思维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进行必要的思维总结,从而给别的学生作出示范。当然,学生回答错了之后,必要的追问有时可以追根溯源,找到思维的症结所在,打开束缚思维的枷锁。这种逆向式的追问,常常用在复习、讲评试题的时候,当然新课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运用。

例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教学,往往是教学的难点,老师常常花费了许多的努力却未能取得好的效果,适时的逆向追问,能有效的让学生重新审视二者的区别,如:“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材料的内容是否符合你的判断标准?”“同学回答得很好,请用你的标准再判断一下这句话是主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满堂灌式的分析讲解除了引起学生的厌烦之外毫无有效可言,学生常常审视自己的思维、回忆学习过的内容可有效的避免“讲了几次还不懂”“后期复习费力”的情况出现。适时的停一停,逆向式的追问前面的知识,回味刚才欣赏的美景,会激起前行的更大动力。

政治教学的无味,往往在于没有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领略思考的乐趣,追问,能很好的解决政治无味的问题,且从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来说追问能够使这两者更加的突出。课堂追问,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政治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彭丽媛西红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西红柿熟了
青年彭丽媛
马可:衣以载道——彭丽媛的御用服装设计师
丽媛style
彭丽媛选手机,国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