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例谈《史记》阅读策略

2018-02-26海南省农垦中学李瑞玲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记史记笔者

□海南省农垦中学 李瑞玲

在学科“核心素养”一词几乎家喻户晓的今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摆在每一位有责任意识的教育者面前。当今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仍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来源于教师对语文课程缺乏宏观把握,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缺少明晰思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观认识不足。教学中过度依赖经验教学,难以站在育人目标的宏观视野下运用有效策略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长此以往,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弊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日益严重。语文教师更关注的多为学生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监控策略较少;对知识的传授过于碎片化,培养学生整合能力和思维训练落实较少,对语文学科素养、教育本质的思考更少。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教学实践中。下面笔者以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史记》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传承和发扬。古人家风家训中所崇尚的尊亲爱幼,感恩诚信,正是传统文化中道、德、孝的体现;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有利于家庭秩序和家庭和谐氛围的建立,更是给每个受教育者一份社会责任感,一份担当精神,一份无论身处何处都不改本色的大国公民的文明素养。因此,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初步形成的中学阶段,笔者首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课外阅读读本。

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策略地阅读《史记》,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益处有四:其一,能让学生增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能将优秀的古代传记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去理解、分析和评价;其二,能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阅读中学生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形成自己对历史和文学的认识;其三,能在阅读中对人物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品味中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作为课外集体阅读的篇目,笔者认为具体操作策略如下:

首先,将《史记》的课外阅读分解为四个阶段:积累与整合,旨在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感受与鉴赏,指导学生精读人物传记的方法;思考与领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作品尤其是人物形象能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形成研究性文本;应用与创新,鼓励学生写出有价值的人物传记作品,包括文言文传记等个性化自传。

其次,将集体研读与个人精读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日的阅读积累。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因此,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确定语文学科负责的组长,明确各团队小组的分工,组织成员根据《史记》篇目的难易和文言知识积累的任务,以及组内成员阅读水平的高低,制定出阅读计划。起始阶段的操作策略主要是在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并学习作简单读书的笔记与批注,阅读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坚持将阅读计划落实到每天、每周。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能力的形成没有办法一蹴而就,提升素养必须靠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所有团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阅读分解为阶段性任务,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本阶段重在量的积累,教师应定期对团队的阅读进度与落实情况检查和督促,保证团队内部能良性交流与帮扶,并及时给阅读能力较弱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二,去粗取精,优化阅读能效,在传统传记作品的阅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起始阶段的分类与计划落实后,团队小组内部将《史记》中的大量传记文学资料进行去粗取精,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史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针对这些特点,以小组共同探究的方式将所积累的传记文本进行初步归类,并遴选出文学性和史学性水平较高的作品。

在阅读的过程中保证组内集体精读的时间,集思广益,共同归纳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并以写读后感或人物评议等形式,对同一题材的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发表不同看法,自主探究,共同交流。各个学生团队据此提出有价值的阅读感受与心得。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史记》人物编排或形象描绘技巧等进行自我分类,形成研究性文本或模仿其体例创作个性化的传记作品。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但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根据这些特点,学生可以将《史记》篇目或人物进行归类,也可以从写作手法的不同角度鉴赏,形成专题研究和研究性文本,并在组内交流探讨。因此,笔者多鼓励学生对历史作品从不同角度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尤其是能对学术界有争议的人物提出不同的、有价值的意见,并形成研究性文本,利用班刊或微博等平台展示。

整个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明确知识和技能目标,且进行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品质的培养,并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进而提升了语文素养。

2017年,笔者曾在所任教的高二年级理科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史记》阅读实践,该班所有语文小组长利用团队的凝聚力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坚持将阅读计划落实到每天、每周,并定期检查组员的读书笔记,利用早读或晚自习时间进行交流或推荐。一年下来,收获颇丰。笔者将整个指导过程反思整理如下:

其一,各团队小组成员在一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史记》阅读笔记,积累许多人物素材和读书心得体会,大部分在课余时间都进行过组内或班级的交流,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筛选概括信息能力,理解、感悟和探究能力。

其二,长期团队小组的约束与鼓励,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包括主体参与意识、亲合他人意识、扬长补短意识等。

其三,学生从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未形成或难于坚持,到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阅读状态有极大的改变。优秀学生甚至在长期的阅读熏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写出传记作品。其中不乏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老父病重期间,本班学生仿《史记》体例为笔者做传记《吾师瑞玲传》,表达对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节选其中章节以飨读者:

“玲之授业讲学,重使门生独立自主,爱引其桃李格物而致知,素固使吾辈娴于本识,且增吾辈之见识于课堂,常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玲爱旁征博引,犹记首课,便引诗经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诫吾等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始教吾辈,见鄙陋,常哂笑曰:尔等诚孤陋寡闻矣,殆哉!却仍悉心答疑,耐心解惑。

玲之追晨逐曦而出,披星戴月而归。心忠教书育人之业,诸多日夜,陪吾等,劝吾等,诸吾等。每逢门生错,不让之而宥之;每逢门生属奇文或致佳绩则多之,却不私之。玲善勉吾曹,常灌输以温暖之言语,似炎炎大漠之绿洲,沁人心脾,予吾辈等前进之动力,常苦口婆心而言,莫让今朝遗恨!

玲身兼数职于校,工作兢兢业业,各项井井有条,人多之爱岗敬业。除忙于校内事务,且教幼女,抚老父。其如满弓,无一刻松懈。吾辈皆感其行,奋发努力,笔耕不辍。吾亦德其所为,故作此篇以贻之。”

笔法虽稚嫩,但语言的凝练典雅、人物形象的概括之准确,以及个性化的风格,离不开《史记》阅读的长期熏陶。师者学高为范,身正为师,笔者虽不敢妄称为人师表,但学生所做传记中,透露出的是笔者平日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潜移默化,以及学生在《史记》长期阅读中形成的人格熏陶。《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有勤奋苦读,奋发图强之辈;有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之人;亦有执政为民,造福一方者……多是传递正能量,秉承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传统思想的人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长了文史知识,而且深受到历史人物高尚人格的感染,高洁情操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形成更为完善的人格品德。

综上所述,运用策略,选择优秀的课外传统文化资源《史记》作为阅读篇目,能帮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更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猜你喜欢

传记史记笔者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老师,别走……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传记书坊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读失败者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