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和对策
2018-02-26马文娅
马文娅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江苏 徐州 221000)
骨科患者通常因为强烈的外力及暴力损伤导致骨折发生,需要在医院接受专科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骨科患者的年龄、骨折的部位、术后体位、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等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容易引起护理风险,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提高骨科护理水平,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就必须要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通过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安全水平[1],本文结合骨科护理工作实践,探讨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骨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共计80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岁-69岁,平均年龄(46.2±2.4)岁。骨折部位:腰椎骨折17例,股骨粗隆骨折28例,股骨颈骨折35例。以上患者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对护理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应对策。
1.2 围手术期不安全因素分析 (1)手术前:①护士专科技能水平缺乏:特别是一些刚入职的护士,由于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护士对于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患者的专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2]。②临床中的镇痛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患者因为剧烈疼痛而引起应激反应,影响预后情况。(2)手术后:①病房环境对不安全因素隐患也有影响,公共卫生间位置较远,地面存在障碍物,病房缺少公共助行器,患者高估自己的能力擅自下床,或将床栏随意放下等问题,消除不安全隐患。②部分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高分子夹板石膏固定,同时要保持肢体制动及功能位,因此出现血流缓慢,涡流形成,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往往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严重的会并发肺栓塞,患者突然猝死。③术后患者未正确掌握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导致患者跌倒。④肺部感染:患者术后由于卧床,呼吸道分泌大量的粘液,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引起肺部坠积性感染。⑤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术后根据病情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在重力作用下大量的血液向下肢部位转移,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造成血压降低。另外,由于伤口出血等也会造成血容量不足。此外,镇痛泵也是引起低血压的原因。
1.3 不安全因素的对策 (1)手术前:医院要加强对于护士的培训,特别是新进护士要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护士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学习护理知识,同时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要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认真分析骨科护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提出预防和应急措施[3]。将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告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2)手术后:①护士要按时做好病房的通风和卫生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做好床位的护栏,防止患者坠床。保持地面干净无障碍,避免患者跌倒。同时要让患者远离尖锐器物,避免锐器损伤。②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抗菌以及抗血栓用药护理,做好保暖措施防止体温过低引起应激反应。做好输液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③疼痛护理:护士在护理时,为减轻患者疼痛感要舒缓内心的紧张情绪,注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可以通过为患者提供图书、电视、网络、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能够起到没有副作用的减轻疼痛作用。实行药物镇痛方式可以服用阿片类药物,包括弱阿片类、强阿片类。④活动指导:注意要保护好骨折侧的肢体,要对患者的足背动脉博动和皮肤等进行详细观察,注意观察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强弱是否一致、皮肤温度是否相同等症状,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踝泵及股四头肌训练、背伸、跖屈运动。⑤预防深静脉血栓:在彩超排除下肢血栓情况下,被动进行肢体按摩,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滞缓问题,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基础预防,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物理预防,如:穿弹力袜、气压泵治疗以及做好药物预防。⑥预防跌倒:术后护士要为患者指导拐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拐杖腋托距腋窝下约2个手指宽度,拐杖长度=身高-41 cm;握柄高度=双臂自然下垂手腕水平。一侧下肢骨折部分负重:使用单拐,健侧拐杖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一侧下肢损伤不负重:使用双拐,双拐与患肢等幅、同步运动;双下肢骨折部分负重:采用双拐,顺序为右拐→左腿→左拐→右腿。⑦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后屏气3 s身体前倾按压胸骨下方,短促有力咳嗽2声-3声。⑧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术后避免快速起床,首次下床活动时先抬高床头10°-20°,患者为半卧位休息几分钟,慢慢坐起将双腿放在床沿悬挂约2 min,然后缓慢站起,最后再迈步与行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涉及数据都通过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骨科护理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环节,护士担负着骨科患者的专科护理工作,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要重视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避免发生不安全事件,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必须要加强患者以及护士的利益保护。护士既要分析自身的原因,同时要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保护[4]。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护理风险发生[5]。本次研究通过查阅与骨科护理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日常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护理经验,指导护士采取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措施,有效减少了对患者不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中的有较多的隐患,要注重分析总结,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推荐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