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
2018-02-26吴瑞邵安泽顾飞
吴瑞,邵安泽,顾飞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人工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 bosis, DVT),是引发肺栓塞(致死性)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远期)的主要原因。伴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运用,并发DVT的问题已经得到众多医学研究学者的重视,国外相关报道中指出,未制定和运用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生率较高,该数字高达:50%-84%[1]。为此笔者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阐述,主要宗旨是为日后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提供丰富的经验,以供参考,将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52例患者是2015年、2016年及2017年间在我院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英文简称:THA)和膝关节置换术(英文简称:TKA)。
1.2 剔除标准 (1)凝血功能异常;(2)脑血管疾病史;(3)术前存在静脉血栓;(4)实施过血管外科手术治疗;(5)药物抗凝治疗禁忌;(6)肝脏、肾脏、心脏等功能异常;(7)高血压水平异常;(8)妊娠。
1.3 病例基本资料 152例患者男性和女性构成比:81:71;年龄:20岁-95岁之间,平均(67.2±10.5)岁。其中,THA病患83例,年龄:20岁-95岁之间,平均(57.2±11.2)岁;TKA病患69例,年龄:20岁-92岁之间,平均(67.1±10.5)岁。术后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中25例患者被确诊为DTV,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
1.4 方法 依据流行病学和前期调查结果,所有152例患者将进行如下分析内容:(1)年龄(≤60岁和>60岁);(2)性别(男性和女性);(3)BMI:体质量指数(≤25和>25);(4)吸烟史(有和无);(5)酗酒史(有和无);(6)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有和无);(7)住院时间(≤10 d和>10 d);(9)侵袭性操作(有和无);(9)制动(有和无);(10)手术类型(THA和TKA);(11)置换关节数量(单侧和两侧);(12)假体类型(骨水泥型和生物型);(13)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和全麻);(14)手术时间(<2 h、2 h-3 h和>3 h);(15)术中出血量(<400 mL、400 mL-800 mL和>800 mL);(16)下肢静脉曲(有和无);(17)机械性预防(有和无);(18)术后早期活动(有和无);(19)术后抗凝护理(有和无)进行详细记录。此外,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7 d)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目的是判断是否存在DVT并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VT并发率 所有152例人工置换术患者,其中25例并发DVT(16.45%)。
2.2 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危险因素 见表1。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DVT,导致患者在术后发生肢体严重水肿,另外严重时因栓子脱落后伴随血流回流到达肺部,促使患者发生肺栓塞,威胁其生命[2]。DVT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3]:①血管壁损伤;②静脉血流瘀滞;③血液高凝。由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人人群多为老年人,术前伴有多种慢性病和基础疾病,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此时的血液以高凝状态表现,而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置换中不可避免对其肢体和关节进行牵拉,导致静脉的血管受到压迫,引发血管内膜损伤;置换术后,多数患者的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进而发生血液淤滞,引发局部缺氧,进而代谢环境改变,导致并发DVT风险增高。
通过本次对并发DVT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患者的年龄、疾病史、制动、手术类型、人工置换假体类型、手术麻醉方式、机械性预防、术后早期预防、术后抗凝护理均与DVT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血糖浓度高,使血液粘稠度高,进而血液缓慢流动,导致血液淤滞、组织缺氧,诱发DVT;老年患者的年龄偏大,各项生理功能下降,进而血液流动缓慢,代谢水平差,增加发生DVT的风险;置换后骨水泥假体,直接破坏血液中的中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后,不断的释放蛋白水解酶,细胞遭到溶解后,并激活补体系统,促进血栓形成的速度,另外骨水泥产生的热聚合效应,会对血管的内膜造成损伤[4];TKR并发DVT主要是因为术中截骨,剥离的面积较大,并大于THA,术后组织更加容易发生高度水肿和隐形失血;机械性预防、术后通过早期的预防活动、术后进行抗凝护理,均能达到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血液淤滞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发生DVT的发生几率[5]。
表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相关危险因素
通过以上对发生DVT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我院已经在术前均进行详细的评估,并预测可能发生DVT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如:①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患者对DVT的认识度,增加预防依从性;②术后给予抗凝干预,如穿下肢弹力袜,以此来提升血液流动,减少静脉淤滞;③术后,引导和指导患者早期积极下床活动等,主要目的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通过以上的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制定相对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治疗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有效降低DVT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均有积极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