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五因子模型”分析*
2018-02-26蔡金明朱迎春
蔡金明,朱迎春
(1.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2.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任,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面临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及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是体教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体教专业学生参与理论课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目前体教专业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尽人意[1],急需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策略来改善这种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有关学习态度等方面课题做了许多研究,比如:徐振芳在《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02)[2]一文中指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教育管理制度、社会环境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影响。张振丰在《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因素的调查分析》(2006)[3]一文中,他认为社会因素中的就业需要会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参与。又如国外学者S·Greg(2006)[4]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生参与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课堂上处理好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关系,课堂中交流活动,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品质有较大的影响[5]。是否是新生、对更高学历的追求、图书馆的经历、积极或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跟老师的交流、个人经历、伙伴、交流的主题、学校的学术环境、个人间交流环境等对学习积极性有影响[5]。R·Pike,D认为对理论课程学习的认识也能影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6]。那么,哪些因素对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有较重要的影响?其由主要因子组成的结构模型又是怎样?
此外,依据这个因子模型,又该制定哪些教学管理策略来改善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未涉及到。
本研究通过座谈会、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6所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程学习态度的因子模型进行研究,旨在能推进体教专业学生理论学习态度的改善,为出台相关教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
通过专家访谈、座谈会收集到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35个影响因素,然后制订相应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浙江省6所体育院系7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1份,有效率为90.14%,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
1.2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1.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程学习态度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独立性较强的因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原始变量
35个理论课程学习影响因素被选为因子分析的原始变量,见表1。
表1 理论课程学习原始影响因素变量一览表
这些变量主要通过学生座谈会与专家访谈获得,基本上包括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样本对各个影响因素影响力的认可度。
2.2 过程参数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进行了样本的适当性检验。在本样本中,样本适当性度量KMO值为0.767,属于较好;巴特莱特球度检验P值小于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因此,本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提取因子成分时,做了因子方差极大正交旋转,从而确定了五个主要因子。这五个主要因子的方差贡献特征值为1.33(大于1),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6%(大于85%),基本上满足了因子分析中主要因子提取的要求。此外,在5大主要因子中各自取载荷量较高的变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给各因子命名。
2.3 因子模型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制作了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因子模型,见图1。
图1 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因子模型
图1 显示,学校理论学习环境因子、任课教师师范素养因子、学生理论学习素养因子、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因子、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因子五方面被归纳为是影响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五大类主要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21%、16%、14%、10%,表明影响体教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主要是学习环境、教师素养、学生学习要素、生活环境和课程设置五个方面。
2.3.1 学习环境
学校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与之相匹配的设备、工具、媒体、技术、教师、学生等方面构成的学习空间。既有“硬”成分,也有“软”的成分。问卷表明,25%的学生认为优良的学习环境为理论课学习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如微格教室、在线网络课程、多功能语音室、专业综合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都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学校的规章制度与评奖评优教学管理激励机制能引导学生参与理论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养成勤学、好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而从模型中如图1显示,学校理论学习环境因子代表了学生理论学习所能获得的资源以及制度、氛围的牵引力对其态度的作用。其中,制度引导(r=0.65)、班级学风(r=0.61)、应用体会(r=0.53)是与此因子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资源以及规章制度能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良好的班级集体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理论课的学习氛围),能提供学生体会理论价值的实践操作活动,能调控学生理论学习的行为,改善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对理论课学习的态度。
2.3.2 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内在修养的综合,是决定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在素质教育、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调查结果表明有21%学生认为教师的素养影响参与理论课学习,具体表现:任课教师师范素养因子通过教师言行、理念、知识、技能、处理教学材料的艺术性、引导、启发、感染、威慑等教学及课堂管理技能等作用于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态度。其中,教师教学技能(r=0.76)、课堂管理能力(r=0.64)、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的责任心(r=0.47)是此因子的三个比较重要元素。对于学生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技能,例如对教学材料处理、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过程控制的效果对其影响显著。Seals,Greg(2004)曾建议,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建立师生间相互的尊重,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交流,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此外,对于体教专业学生来说,好动、忽视纪律等个性使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对其理论课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另外,教师能孜孜不倦地去教导学生那份责任心将会影响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
2.3.3 学生学习素养
学生理论学习素养因子指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观念、习惯、兴趣等与理论学习相关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影响。学习素养是为实现个体终身学习与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素养。其中,学生理论课学习兴趣对其学习的态度影响作用显著(r=0.71)。通过调查发现,体教专业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缺乏,这可能与其缺乏理论学习效能感有较大的关系。此外,学生理论课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影响(r=0.63)。目前,多数体教专业学生是抱着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的动机参与理论课的学习,并非出自于对这些知识的需要。另外,体教专业学生的性格特征也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理论课的学习态度(r=0.55)。大多数的体教专业学生,在读大学之前,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使其具有活泼好动等性格,对理论课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2.3.4 生活环境
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因子代表了学生在课余进行的活动、接触的人以及生活习惯、条件等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的影响。其中,学生课余活动(r=0.56)、生活中的同伴朋友(r=0.48)以及生活习惯(r=0.46)对其影响较大。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性质以及数量与能否发展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习惯有较大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改善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此外,生活中的同伴朋友对学生自己各个方面有耳闻目染的作用。另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理论课上保持充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对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3.5 课程设置
学校理论课程设置因子是指理论课程本身的元素对学生学习理论课态度的影响,例如课程类别、数量、性质、内容体系、呈现方式等。其中,课程学习考核(r=0.66)、课程性质(r=0.53)、课程的门类(r=0.45)是学校理论课程设置因子的主要元素。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理论课程的考核尤为重视,对其学习理论课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对不同性质的理论课程(必修、选修、公共、专业等)的学习态度是有差异的,由于学生前期知识、兴趣的差异,学生对不同门类的理论课程学习态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改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态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35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获得五大主要因子,分别依次为学校理论学习环境因子、任课教师师范素养因子、学生理论学习素养因子、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因子、学校理论课程设置因子。此外,选取了与各主要因子相关性较高的各3个变量,形成理论课学习态度“五因子模型”,这些变量为课程学习考核、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学习兴趣、应用体会、班级学风、制度引导、课程性质、课程门类、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责任心、课余活动、生活习惯、同伴朋友。
3.2 建议
学校加大投入,加强教学资源“硬”件与“软”件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学生创造优越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与校园文化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