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教学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2018-02-26张玉萍
张玉萍
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社会认同度、家长、学校体育教育环境、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师及周围体育环境等。其中,体育课教学在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教学是学生认识体育、了解体育最基础的途径。从幼儿园时期简单的体育游戏启蒙;小学阶段的游戏加简单的体育技能认识;初中阶段各项目的初步认识,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高中阶段掌握基本技能,各项目技能有所提高,能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最后步入大学阶段,各项技能达到深化,能熟练运用,能从中体验到锻炼的乐趣,能持之以恒的运用自己习得的技能锻炼身体,能用自己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影响下一代。这本是体育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可事实情况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各阶段脱节,小学时期的体育课边缘化,加之场地、教师配备的不足,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习惯,只有学生天性使然的玩;初中时期为应付体育中考的机械枯燥练习的教学,严重影响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的形成;高中时期一切以高考为目的,体育课成了学生散步的时间,教学形式自由散漫的,更谈不上技能教学了。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到了大学,大多数人体育技能学习基本是从零开始,而且由于大中专开设体育课的情况不同,可能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入门都没达到,体育课就中断了。由于没有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也自然就中断了,也就无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更不会影响下一代的体育态度。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体育意识淡漠,更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体育态度。因此,体育课教学很重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400人,其中95%的学生初中高中毕业于我区各大县区乡镇,5%毕业于银川市各初高中。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对我院个别教学班级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初中、高中体育课教学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
1.2.2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等相关研究与报道进行梳理、阅读、分析、归纳。
1.2.3 问卷调查法: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对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80份,有效问卷率95%。
1.2.4 数理统计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课各项调查情况
2.1.1 初中体育课教学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我区各初中学校体育课教学,初一、初二主要以自由活动为主,初三的教学则以中考项目为主,学生普遍反映,对于初三阶段体育课只有痛苦记忆,现在最讨厌跑步。只有少数学校教授了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但学生掌握程度不好。(如图1、2、)
图1图2
2.1.2 高中体育课教学情况
相比初中,高中阶段体育课教学更不如意,学校基本以高考为目的,学生体育课以自由活动为主,技能教学少,除银川市及各大县区部分学校开设体育选修,有具体项目技能教学外,大部分周边县区及乡镇学校基本是自由活动,学生没有掌握任何一项技能。
2.1.3 学生所希望的体育课教学方式
经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体育课教学也有自己的期望,他们期望从体育课中学到锻炼的技能、方法及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也希望体育课教学方式多样化,合理化。从调查数据看有96%的学生喜欢体育课能教授一项运动技术,能有从不会到会的教学过程,同时也喜欢一节课中能穿插一些游戏教学及留出少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对于初高中时期的体育课很是失望,不论应付中考的枯燥体能练习,还是高中时期的完全自由活动都不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
2.1.4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体育课是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体育技能的最基本的形式。体育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调查显示,9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他们参与体育影响很大,多数认为积极方面的影响大些,主要是任课教师的技能展示让他们对掌握技能有一定的向往,可实际情况是,初高中学习效果较差,以至于到大学所有项目都是从零开始学,且教学学时短,只有初步的技能认识。加之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有限,上课结束后有很少主动去练习,久而久之依然停留在初步阶段,体验不到娴熟技能带来的乐趣,进而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也就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了。只有4%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没有影响。
2.2 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因素
2.2.1 应试教育的制约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还是占了主导地位。评判学校教育的好坏以成绩论,家长向学校要成绩,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迎合各方面的要求,教学以成绩为目的。初中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开展,内容单调,枯燥,严重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经过了初中高强度的强化训练,高中就是学生修养身心的阶段了,体育课基本成了学生出教室门透气的时间。高中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送进大学,文化课教育重中之重,体育活动少之又少,体育教学基本是自由活动,上课做完准备活动就解散,是大多数高中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长此以往,体育课在初高中阶段完全失去了其开设意义和价值,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体育意识了。
2.2.2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不重视
无论我国的教育如何改革,都无法改变应试的主导地位。因为我们的高中教育资源的缺乏,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努力学习就无法进入高中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各初级中学的教学是以升学为目的开展的,体育课教学也自然加入升学教育大军,为中考所占的那部分成绩而努力。尽管如此,体育工作还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首先是体育教学资源的缺乏,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其次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的尴尬地位,说重要却在各项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靠后,说不重要又不可或缺。长期这样的地位待遇使体育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最后就是体育教育成果显示的滞后性,体育教育所关注的是个体的身体健康,是全民族可持续的体质健康,其教育价值在与可持续性,教育我们每个个体有可持续的锻炼意识和可持续的锻炼方法。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大学的体育教育,都无法在短期内将其教育效果和成效表现出来,这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重视的根本原因。总之,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影响着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热情,进而严重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
2.2.3 体育教育资源的缺乏,制约体育教学的开展
体育教育资源是保证体育课教学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育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如体育场地器械、体育教师、体育人才、体育环境、体育课程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体育场地器械和体育教师两方面。首先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条件,是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体育态度等培养和养成的引导者。目前,我区各级小学专任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大,还有部分学校用非专业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导致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目的无法完成。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配备情况好一些,但教师周课次量也很大,除了教学,体育教师还担负学校其他的一些工作,致使体育教师长期处于一种过劳状态,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而各县级及乡镇地区中学专任体育教师配备更不乐观。其次是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问题,良好的体育场地,足够的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必备条件,也是吸引学生主动运动的主要条件,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如果有优越的体育锻炼场地,他们肯定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前,我区各级小学场地器材配备不足,大部分学校运动场地较小,而同时上课的班级量较大,技能教学无法开展。各市区中学的场地器材配置相对教好,器材也基本能满足教学。但各县级及乡镇中学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较差,器材缺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2.2.4 社会对体育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由于体育教育成果显示的滞后性,使体育的教育价值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体育教育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是个体在社会中幸福健康的生活状态。它的价值体现在全民族的健康状态和健康水平上,成效显示明显滞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边缘化;而我们的广大群众只有在身体明显出状况的时候才会想到体育锻炼,才会主动去参与体育锻炼,忽视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对子女进行正确的体育态度引导,致使我们的学生体育意识淡漠,进而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3 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2.3.1 将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领导考核机制
学校体育开展的力度直接与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相关,调查显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一般都是领导热爱体育运动,重视体育,体育教学也开展的有声有色;相对学校体育开展一般的学校也是因为领导人不重视,不参与。因此,教学部门应将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领导考核机制,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情况(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等)以文字、图像、音影等形式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学校重视体育,加大开展力度。
2.3.2 优化体育教育资源,创造良好体育教学条件
体育教育资源是体育课教学开展的基础保证。合理的课程安排、优良的教学场地,充足的体育器械,专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是体育课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首先要有足够的体育课时,合理安排班级课程表,保证学生锻炼的时间以及上课班级数量,不要出现同一时段上课班级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是要有良好安全的教学场地以及充足的教学器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保证学生的练习量和熟练程度;最后是专业的体育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各项体育技能及教学方法、懂得安全保护的专业体育工作者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 改善体育教育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
在教育的范畴内,体育并没有被视作教育的资源和手段,最多只是在充当为教育工作锦上添花的道具,而在体育的话语体系中,学校体育的价值一直没有被正确估量。体育的育人功能被忽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也相应较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应定位为“以体育人”,将体育与教育统一,充分认识体育的教育功能,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重点工作中,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合理安排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公平分配教师待遇及各项评优评先名额,职称评定考核公平对待。从而促使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工作热情,认真努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将体育教育的意义价值负责任的传达到我们的学生中去,为学生的体育态度,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奠定希望。
3.结论
3.1 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
3.2 终身体育:亦称“终生体育”。指人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需要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特点是个体主动参与、锻炼持之以恒、内容方法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体育课教学则是学校体育的主要途径,是人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形式。
3.3 体育课是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体育技能的最基本的形式。体育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形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4 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因素有: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不重视;体育教育资源的缺乏,制约体育教学的开展;社会对体育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3.5 建议与对策有:优化体育教育资源,创造良好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领导考核机制;改善体育教育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地位。
[1] 夏征农.大辞海-体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6.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360百科词条.体育态度.https://baike.so.com/doc/4037771-4235605.html.
[4] 人民日报:学校体育的价值没被正确估量.中国新闻网.
[5] 冯维胜,丁树哲.体育价值观对体育锻炼影响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