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霞:不退休的杖头木偶传承人
2018-02-26丁邦元
■丁邦元
一个市级木偶剧团能为世界注目的全国人大政协盛会演出,那是极大的信任和荣誉。1981年,扬州地区木偶剧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后,又为参加全国五届四次人代会和政协会议的代表委员们作专场演出,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演出,是一场成功的演出,受到一致好评。观众赞不绝口,认为这出戏人物造型美,操纵动作美,配音唱腔美,特技表演美,看了戏得到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剧中主要人物嫦娥,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唱腔,充分揭示了她从采药村姑直至月中仙子的美好心灵,是一曲心灵美的赞歌。
(一)精湛的技艺,倾倒了海内外观众。
操纵嫦娥的华美霞,是一个很有造诣的操纵演员。她的举功、捻功和步功都很扎实。操纵动作稳、准、正、平,特别是能从塑造人物出发,准确灵活地运用木偶的手、眼动作,并学习借鉴戏剧演员的水袖、碎步、亮相、鹞子翻身等表演程式,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第五场是需要充分表现嫦娥思想感情的重场戏,从后羿去昆仑以后,她“三天犹如隔三春”的焦虑不安,到迎接后羿归来的满腔喜悦,转入吞丹奔月前的深思熟虑,直至永别人间的悲痛欲绝,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很大。华美霞却操纵得那么灵活自如,层次分明,形象生动。看过此剧的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体会:初看舞台上的嫦娥,感觉是木偶在表演;但很快就被嫦娥的优美逼真的表演动作所吸引,渐渐感到嫦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最后被她的高尚情操所感动,使人回肠荡气,赞叹不已。
澳大利亚默尔本市市长亲自接见华美霞
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精彩故事情节,特别是嫦娥那情真意切的表演,将观众带到天际的童话世界,那美轮美奂的布景,嫦娥千姿百态的表演,似乎是真人在演绎,如歌如泣,生动逼真。
跌宕起伏的故事固然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操纵木偶者高超的技艺,那美轮美奂的一招一式,飘逸飞动的水袖功夫,绝非一日之功。
演出结束后,参会的江苏省委负责人喜不胜喜,特地请假专程到演员驻地看望大家,兴奋地说:“你们演得好,很成功,为江苏争了光,辛苦了。”华美霞听了领导的这几句话,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之后,扬州专署又为她颁布了“优秀演员奖”。
在一份简报上这样赞美道:“《嫦娥奔月》是一出成功的戏。演出中剧场效果强烈,使大家得到一次艺术美的享受。演员基本功扎实,操纵技术熟练,表演细腻逼真,特别是嫦娥的表演,栩栩如生。”此剧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演出奖”。
1989年10月,《嫦娥奔月》又赴京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又一次获得“演出奖”。
《嫦娥奔月》一剧除在北京演出,还先后到上海、杭州、南京和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市演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杭州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戏剧报》《戏剧杂志》《戏剧通讯》《大幕前后》《影剧月报》《戏剧报月刊》《舞台与观众》和《江苏戏剧》等将近20家报刊刊登报道、评论和剧照,盛赞“嫦娥”的高超表演。
1981年12月出版的第12期《戏剧通讯》,其中有篇题为“评木偶剧中的嫦娥”的文章,作者写道:“木偶毕竟不同于真人的表演,特别是表现出嫦娥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难度更大。嫦娥的操纵者华美霞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她灵活准确地运用木偶的手、眼动作,借鉴戏曲中演员的一些表演程式,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在观众眼中,她操纵的嫦娥有欢乐、有痛苦,有对邪恶的憎恨,有对幸福的追求,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
1984年9月15日《新民晚报》,有篇题为“看木偶剧《嫦娥奔月》记趣”的文章,作者写道:“扬州木偶剧团演出的木偶剧《嫦娥奔月》,不但口眼会动,手的使用尤为灵活。那嫦娥手上的一条手帕,拿得很是好看,完全是京昆剧的做派,三个指头捏着手帕角,翘起兰花指头,细腻传神,让人看上去不像是木偶,是天上下来的仙女。”
1987年6月17日《北京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扬州木偶剧团演出的《嫦娥奔月》,以京剧唱腔见长,表演生动细致恰似真人。嫦娥的扮演者华美霞曾在许多木偶戏中担任主角,她清新传神的表演曾受到国内外观众好评。”
1987年11月出刊的《戏剧报月刊》登载《不是真人,胜似真人——评木偶剧〈嫦娥奔月〉》的文章,作者称赞说:“著名木偶演员华美霞同志表演的嫦娥,为本剧增色添辉。她运用高超、娴熟的操纵技巧,把无生命的木偶,演得栩栩如生,被中外观众誉为‘不是真人,胜似真人’。”
曾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的王鸿,对华美霞精湛的木偶表演艺术,也曾作过高度评价。当年,王鸿曾率扬州木偶剧团《嫦娥奔月》剧组赴京参加全国观摩演出。后来,他在再版的《扬州散记》一书中,谈到木偶戏时,特别提到《嫦娥奔月》剧中华美霞的表演,他说:“操纵木偶嫦娥的华美霞技艺高超,动作优美逼真,使观众感到嫦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从而被她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赞叹不已。”
这次成功的演出,在全国文艺界引起了轰动,剧团火了,华美霞红了。各地的木偶、皮影剧团纷纷到扬州木偶剧团观摩学习取经,每天,剧团是门庭若市,华美霞更为忙碌,要忙接待还要亲自传授技艺,但剧团要外出演出,前来观摩的人只好跟着他们转,剧团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
她主演的《嫦娥奔月》是团里最经典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
华美霞凭着过硬的才艺,不知疲倦的坚强身躯,巡演于祖国广袤大地,先后到过上海、安徽、杭州、南京、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和城市,她们每到一处,总是演一处轰动一处。甚至一天连演三四场,还供不应求,即使排队有的观众还买不到票,只好“望场叹息”。这就是华美霞的最大“票房价值”,彰显了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闪耀,如同一颗星光璀璨的东方明珠,熠熠生辉。荣称她是杖头木偶艺术大师也不为过分。
此外,她还随剧团一起飘洋过海,参加木偶演出的世界之旅,到异国他乡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带给国际友人,让他们欣赏中国木偶艺术的无穷魅力。她先后到过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国际艺术节,受到墨尔本市市长的亲切接见,堪称她高超的艺术造诣。赴美国西雅图、凤凰城、拉斯维加斯、巴基斯坦讲学一个月,到日本演出的时间最多,一连两个月。每到一处,狂热的观众掌声不绝,各大新闻单位倾情出动,用最优美的词汇,最显著的版面,热情赞扬她表演的木偶剧。对这位木偶剧的幕后英雄,更是赞誉有加。向她献花者、与她合影者,涌涌而来。同行们都说,华老师的演技就是“牛”。
是呀,华美霞几十年的舞台实践,塑造了十几部大中型剧目的主角,成为剧团的呼风唤雨的台柱子,是木偶艺术的一颗闪亮明珠!她的演技不愧是全国杖头木偶戏的标杆。
(二)不断改革创新,将僵死的木偶复活。
在剧团里,华美霞是位不知疲倦不畏困难的女强人,人称她为“拼命三娘”。她说自己不怕冷,特别怕热,遇到闷热的夏天,她是扇子不离手。而演出时,她可受罪了。本来台上就闷热难当,再加上强烈的灯光照射,热得像蒸笼,她是边演出边流汗,那汗水淌呀,淌得她几乎睁不开眼睛,用“汗如雨下”来形容最为恰切,不得以,她的学生只得不时为她擦汗,为她掌扇。当一场演出结束后,她浑身湿透了,象从水里打捞上来的一样。这还不够,有时,一天得演四、五场,这苦谁能承受,她咬牙挺过来了。整个夏天,她几乎与汗水相伴,一天洗几次澡,换几身衣服,已成习惯。每天当她回到住地,拖着疲劳的身躯吃力地行走在路上,让人看了好感动。但她从不叫苦、不埋怨,第二天仍然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舞台上。她说:“我即使累倒在舞台上,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因为我的生命已经交给了我最心爱的木偶艺术。”争做木偶达人,勇当杖头木偶表演传承人,是她的人生追求和梦想。她为之奋斗了五十多个春秋寒暑,从未放弃过,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人们说,她在用生命描绘人间最美好的画图,奏响人间最动听的生命交响乐。
事后,大家说,在剧团里,流汗出力最多的是华老师,主角演得最多的是华老师,技艺最杰出的是华老师,最敬业传承学生最多的还是华老师。领导和同事对她的评价,是对她的奖偿和抚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她满足了。
从僵直的木偶演变为活灵活现的木偶,是木偶艺术历史上的蜕变的华丽转身,是质的飞跃。经过几代木偶艺人的努力和不断探索,方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这里面凝聚了多少木偶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巨的。而其核心是“改革创新”。无论哪一种文学艺术都要创新,不创新就会停滞,文艺就不能发展,艺术之花就会枯萎,更不能发挥文学艺术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超越同行,飞奔艺术之巅的金钥匙,是夺魁争冠,尽显风流的精髓所在。这需要文化人的文化情怀、文化精神、文化境界的有力支撑。
扬州木偶剧团的几代人,不仅是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者,也是改革创新的践行者。“改革”这两个字,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注入灵魂。给木偶以无限的生命力。
身为剧团的“当家花旦”,华美霞义不容辞担任了改革的先锋官。她是位爱思考、爱琢磨的人,凡是都要弄个明白,尽量做得完美无缺。
为了使僵死的木偶动起来活起来,象真人一样,她费心劳神,用业余时间反复思考,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与道具师傅一起商量,先将木偶的头部掏空,用乒乓球代替眼睛,这样可以灵动转动,嘴巴则两边开缝,可以一张一合,与真人说话一样,这样一来,木偶的眼睛能顾盼传情,嘴巴能自如开合,整张脸也就能表达喜怒哀乐了。虽然演员操作起来增加了难度,但演出效果极佳,这对于木偶制作来说,无异于一次里彻底的革命和创新。当她的这些创新出现在舞台上时,顿时让木偶大放异彩。
华美霞让木偶有了表情,但她没有满足。她觉得,阿庆嫂在样板戏里表现出的姿态、动作,木偶也应当惟妙惟肖地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难。比如戏中有个情节是阿庆嫂为刁德一点烟,现在换成木偶,也必须完成点烟打火动作,并且还得把烟真正点着。这可怎么办?华美霞没有被难倒,她请制作师傅给木偶加装了一种特制的点火装置,使其在表演时,真的打出了火苗。当表演时,观众纷纷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掌声不绝,不少同行都向她请教。
阿庆嫂在戏中还有个提壶倒水的动作,这可没法使用特技,只有靠自己苦练。刚开始,华美霞手中的木偶怎么也不能将茶壶提稳,她反复练习,仍然不尽如人意。她分析后发现,木偶的手指和茶壶把都是圆的,不容易握牢,她遂将茶壶把磨平一些,再千百次地练习、琢磨、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吃得台下千般苦,方能舞台放光华。正式演出时,当观众看到阿庆嫂竟然能真的点烟,并且能轻盈、熟练地提壶倒水时,几乎人人都发出了惊叹。
七一年春天,剧团受国家文化部的邀请,为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作专场演出,华美霞担任《沙家浜》智斗一场戏的阿庆嫂,贵宾看了不断鼓掌、赞美。
木偶剧团的《沙家浜》火了,华美霞的阿庆嫂红了。各地剧院争相邀请这部戏去演出,有时候,一天要演出四五场。一次在外地演出,巧遇真人版的阿庆嫂王馥荔,先是真人演,后是木偶演,比之却毫不逊色。外地木偶剧团纷纷慕名前来学习,其中包括中国木偶剧团,上海木偶剧团,上海戏剧学院木偶班等都来了。《沙家浜》成为扬州木偶剧团的经典剧目,华美霞的阿庆嫂也深深印在了观众的心里。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1980年,华美霞趁出席江苏省第四次文代会,会议期间,华美霞千方百计利用休息时间到省戏校向李虹老师学习戏曲“水袖”功夫,前后学了翻袖、抖袖、后搭袖、转袖等表演程式,再通过自己不断揣摩、练习,很快能够熟练地舞出20多种不同样式的水袖,以表演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大大增强了木偶艺术的感染力。此后,她将“水袖”功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木偶剧的人物身上,那飘逸、旋转的优美舞姿,让人看了如痴如醉,美不胜收。特别在《嫦娥奔月》的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华美霞指导学员苦练基本功
为了表现嫦娥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情感,她设计了极为丰富的体态和动作语言,其中的水袖表演技巧更是多达20种。如在第一场“洛水缔缘”中,采药村姑嫦娥初次见到后羿,她就运用兰花指、揉手绢的动作,生动刻画出了一位情窦初开少女的羞涩之情。第三场中,新婚燕尔的嫦娥送后羿去西王母处求消灭妖日之法,她运用扬袖、抛袖和翻袖,加全身颤抖着的碎步,最后扑倒在后羿怀中等一系列动作,十分细腻地表达出了嫦娥与后羿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后羿走后,她又让嫦娥疾步登上高坡,翻袖拭去泪痕,反背后搭肩袖,目送后羿渐渐远去,将其盼望夫君早日平安归来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场,她以鹞子翻身、水袖微颤等细致入微的动作,将嫦娥悲别人间、奔向寂寞月宫的心情表达得感人至深。
1987年,《嫦娥奔月》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并作为中国杖头木偶艺术的代表节目,参加了中央新闻电影厂《中国木偶艺术》的拍摄,影片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此外,她在北京电视台传承栏目表演了《嫦娥奔月》,当时,台上的评委,著名演员陈道明问她,你的绝技为何不传给子女,却传给外人。她笑言,只要是炎黄子弟,我都愿意传承,不仅在大陆,在宝岛台湾也有我的学生,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此话刚讲完,观众掌声不绝。评委们纷纷点赞。
(三)敢于担当,让杖头木偶艺术薪火相传。
扬州杖头木偶从清代起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各种艺术门派的精华和表演之长,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琢磨,不断创新修改完善,形成了如今的“刚柔相济,细腻传神”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华美霞,她的表演水平和风格在木偶艺术界可称是独树一帜。目前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杖头木偶)传承人。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必须强化保护遗产传承,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华美霞是模范执行这一指示的最好践行者。早在70年代,她就开始收徒,将自己的艺术才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彰显了她对中华文化的忠坚和历史担当,勇做传承人的大爱情操。
她的传承与众不同,收徒时,决不向学员收一分钱,不接受任何聘礼和吃请,廉洁自律,保持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一位老艺术家的崇高品质。她授课更是别具一格,无论在家中、在团里、在演出现场、在教室里,她都可以授课。不分时间,甚至晚上,只要有空,她绝不会拒绝学员的学艺要求。其次是摈弃过去收徒的程式,不要向师父磕头烧三柱香,办拜师酒等等,这一切传统习俗一概免了。只要学生自愿学,她是来者不拒,敞开大门,认认真真、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决不保守,保证让每一位学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970年,团里为了培养年轻人,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员,华老师负责学员的表演及基本功训练,这些学员都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位叫王兴凤的学员,精神萎靡,思想有负担,不想学习。华老师找她谈心,经过启发,她才不好意地说:我太矮了,将来上不了台。原来她的心结是个儿小,她鼓励说:“别怕,你才12岁,虽然目前个子只有1.5米,但是几年下来,就会变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到那时说不定你的个儿比我还高。”这下说得小姑娘开心地笑了,接着她又鼓励她说:“另外,我发现你的基本功很扎实,举功平稳有力度,将来一定能成才。”这下完全打开了她的心结,从此刻苦练功,终于成为本团的一名好演员,并担任《三打白骨精》《白蛇传》中的主角。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她对待学员总是用爱心去抚慰关心他们,把他们当成亲人一样,从不发态度耍脾气。和蔼可亲,微笑坦诚,是学员们对华老师的评价。
她对待每个学员都是火一般的热情和真诚。1974年夏天,团里招收了8名学员开始进行正规训练,这些学员悟性高,有灵感,一点就通,学得很好,唯独有一位叫张宏亮的学员,悟性差一些,动作跟不上,后来索性要甩担子,不想学了。她知道后,当每次训练结束后,学员们都回去了,她特意将他留下来,单独为他“开小灶”,手把手地教他,一遍不行,二遍三遍,直到学会为止,对方都被她的精神感动了,决心好好学,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后来,他用“笨鸟先飞”的办法,起早贪黑苦练,他终于成才了,在许多剧中担任主角,如孙悟空、后羿等,成为国家二级演员。
后来王兴凤和张宏亮都成为本团的主要演员,他们经常在一起练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不断的磨合和演出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经华老师的撮合牵线,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成为生活中伴侣,舞台上的最佳搭档,作为师父的华老师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
1999年,市文化艺术学校从扬州、如皋、河南郑州招收了三十五名学员,请华老师担任木偶表演的导师。这些学员年龄小,才15岁左右,都是从农村来的穷孩子。刚到学校时,他们不知道木偶是什么,什么都不懂。有的学员刚学就想回家,吃不了苦,有的装病,有的索性躺在床上睡大觉。她发现这些情况后,对他们说,你们有病的看病,想睡觉的接着睡。你们这样下去,对得起含辛茹苦抚养你们的父母吗?学艺是要付出辛劳的,正像你们的父母一样,不耕田除草,能有收获吗?经过她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这些孩子一下子好像明白了什么,装病的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睡懒觉的掀开被子下了床。呼啦啦,大家蜂拥而出,跟着华老师到了训练教室,为了引起小学员的兴趣,华老师先用水袖功夫表演了一段《嫦娥奔月》中嫦娥在天庭载歌载舞的情景。孩子们都睁着惊奇的眼神,望着华老师精彩的表演。哟,木偶居然能唱歌跳舞,跳得那么优美。这让他们感到莫大的兴趣。原来,木偶也能像真人一样,太神奇了。这让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学习木偶戏。
当然,学员真的生了病,华老师就会上门慰问,带上水果、饼干、茶食给他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爱。在每年的圣诞节,她都会买上一大堆菜——青菜、猪肉、韭菜,挂在自行车上,吃过早饭后,她又带上菜,骑着车子到学校去。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他们将课桌当餐桌,将教室当餐厅,煮饺子时,那种锅碗瓢盆叮铛响的声音,犹如“幸福交响乐”一样,喜气洋洋,喜悦写在每个同学的脸上。
三年的学艺结束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已经初步掌握了木偶艺术的特点,有的能正式登台演出。他们都非常感谢华老师。在离别的欢送会上,大家难舍难分,不少孩子已经哭成泪人一般,有的学员拉着华老师的手,泪水汪汪地倾诉着对她的感激之情,久久不肯松手。
说到这里,华老师说:“提起这些可爱的孩子,我有说不完的话。”转眼,她又向我说了一个奇怪的秘密。她说:“我有本珍贵的纪念册,从来不敢打开,一打开就控制不住自己。”
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要看这本纪念册,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钟爱不已。
原来这是一本普通不过的纪念册,是班上的班长马超发起,请全班学员写给华老师的临别赠言。
当我看完这本纪念册后,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心情无比激荡,这是35位年轻人的坦诚,心的澎湃和跳动,感情的倾泻和绽放。读着读着,让我爱不释手。让我选出其中两位同学的离别赠言吧。一位同学在留言簿上写道:“华老师,让我用最朴素的语言,高声喊你一声‘华妈妈’……”想来,这位同学是激动得写不下去了,千言万语拥在心头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只好用省略号,让我们慢慢体会她的内心感激,尽在不言中。
还有一位叫陈月的女同学,她似乎是一位文采飞扬的才女,她写道:华老师,有缘使我们成了师生关系。在这三年里,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在我们的脑海里回味着,水果的甜蜜,温暖的盼望,饺子的美味,历历在目。您对我的教导、关心、呵护,像慈母般温暖。您每天早晨来得最早,不管刮风下雨,您像气象员一样向我们报告“天冷了,明天要多穿点衣服,别受凉感冒了。”那时,我好想对您说:“老师,您也要多穿点衣服呀,你感冒了怎么教我们呀。”回头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虽然,我们的表演还很稚嫩,如果再次做你的学生多好啊。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我恍然大悟,在你的教导下,我已成为会演木偶戏的大姑娘了。我要超越自我,继续努力,无论今后的我漂泊在什么地方,我都会记住您。华妈妈,最后我想说,你灿烂的笑容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你的技艺和品德让我终身受益,我会做好木偶艺术的接班人,让艺术之花永远盛开。
这位才女的留言,不仅用优美华丽的语言表达了她对华老师的感激,还对华老师作出了美好的承诺。当我将这位同学的留言读给华老师听以后,她真的控制不了自己,泪珠从眼眶里夺眶而出,这是幸福的泪水、甜蜜的泪珠,让人感到这是多么浓厚的师生情呀,可是望着她喜极而泣的泪脸。我顿时慌了神,在我一生的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如此动情的景象,我是第一次遇到。我也被对方的情感打动,眼眶里有些潮润起来。
她说当她退休后接到由文化部颁发她为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杖头木偶)传承人的特别奖后,她深感光荣幸福的同时,顿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这是国家对她精湛才艺的认可和肯定,也寄予她更多的希望和期盼。
她暗自下定决心许下这样的诺言:我一定要做一位忠于职守的木偶传承人,将自己的平生经验传给年轻人,即使我老了,退休了,但我的传承一定不会退休,让木偶文化代代相传,直至我永远闭上眼睛。
这是我对人民的承诺,对国家的承诺,对杖头木偶艺术的承诺。是的,她是一位讲信用讲诚信的人,2003年,她从单位退休,但只是在形式上办了退休证,扬州木偶剧团仍然是她的家,她经常来往于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将这里作为她传承才艺的课堂。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她将许多心爱的杖头木偶,像宝贝似的深藏在家中一只特制的柜子里。她说,我经常将小学员带到家里,让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的同时,将他们当成我的孩子一样,教他们怎样表演木偶戏。一边说,一边举着木偶做示范动作。只有如此,心里才感到安逸、快乐。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女学生接受能力强,但怕她孤单,她将她带到家里,同吃同睡同练。当离开扬州时,她说:华老师,我永远爱您!她这样辛劳图的是什么?她说我不图名不为利,只为传承,我因木偶而生,因木偶而累,因木偶而荣,为木偶献身。有人经常表扬奉承我,说我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我淡然以对,道德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表现而已,不喜欢别人夸奖我,因为木偶是我的生命,传承是我的历史使命,理所应当。只有传承好,才对得起我钟爱的木偶事业。
2016年11月,上海戏剧学院聘请她为首届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教授,到上海开讲杖头木偶的培训知识,边讲边练。2017年省木偶剧团及扬州木偶研究所聘请她为全国杖头木偶表演人才培训班特聘教授,全国各地36位木偶表演骨干接受了她的授业和指导。她授业的学员则遍布全国各地,湖南、江西、重庆、南通、河南等省市的木偶剧团都有她的学生,有的学员已经成为团长、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如许虹、骆燕、梁树荣、李亚萍、刘锦芳、王云、赵飞、王鸽等人,这些人都是经过她手把手培养的学生。其中许虹、骆燕、梁树荣、李亚萍等人获得了“全国中青年木偶皮影大赛”的金奖,当她知道自己的学生获得这些荣誉以后,她比自己获得的荣誉还高兴。在扬州木偶剧团,有二十多名演员都曾是她的弟子。
几十年来,她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培养了一代代杖头木偶演员,可说是桃李满芳菲,她的传承之花像春色满园色彩斑斓的鲜花一样,开遍了祖国大地。而今她培养的弟子又将这门技艺传给了更年轻的学员,一代代接力,一代代相传,使璀璨的木偶之花开得长久而浪漫。
华美霞与著名演员陈道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