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生观初中生心理健康

(江西省樟树市张家山学校 江西樟树 331208)

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初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经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叛逆,较为敏感,常常不会按照父母规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心理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从教学中实践如下。[1]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种,有一些学生遇到一些小的事情都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举动。还有一种学生在情绪上表现的时而开心,时而伤心,时而又心烦,时而又暴怒。虽然,这只是一部分学生,如果不加以教导,一小部分就会影响一个集体,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这些“问题学生”逐步减少。[2]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素材

初中语文教材里都是来自各个名家著作,作为经典引用到课本,让学生从中学习。例如里面的有些作品在作者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供我们去学习,甚至优秀作品里名言名句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教师在教课时,对有些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特殊背景来着重讲解。例如我们都熟知的高尔基幼年艰难的学徒生活,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艰难对我们来说就如羽毛,轻而不可提。而高尔基面对的求学之路,用苦难来说都不算过分。用这些经历来证明一切事在人为,只要有坚强毅力的信念,想做的事就一定会成功。通过教材里的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主要的教育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实践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首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助于学习,利于教师教学,效率才会显而易见。学生如果与教师之间没有信任和平等的关系,如何展开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取长补短,积极赞赏,让学生充满自信,对学习不抗拒。

2.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文学作品使人阅读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心神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应该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心理负担远远超过书本本身,面对家长的严苛要求和日益增加的学业,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面对困难易退缩。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例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向学生讲解孟子在这篇古文中所阐述的“逆境才能成才”的道理,并让他们将孟子的名言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伴随他们迎接中考的挑战。

4.树立学生的“三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初中生已有健全的心理,此时教师应将这三观正确的进行教导,这将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

5.组织健康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分组的形式来举办小型的演讲故事来进行比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效仿。

6.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参与集体活动有利于学生融入一个集体中,参加活动不仅让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7.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忽视文化知识,教学枯燥。由于没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提升起来,那么他们的心智、意志、性格等精神世界就被压抑,从而阻碍了人格健康发展。如果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采用“导学式”“启发式”等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课堂上也吸收了课文中的文化传统,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成长。

8.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这样会使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怎么想的,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自己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学校的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当然也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关注。想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还是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命观,不断提高自己,教师理当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里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语文知识也传授于学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与老师不再有距离感,更像朋友一样亲近。这样更是使学生自主的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逐渐深入实践当中。

猜你喜欢

人生观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