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生公共责任意识培养
2018-02-25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一、高中生公共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家庭公共责任意识教育的缺失
高中生性格的养成、个性的塑造、精神世界的发育和成熟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重视公共责任意识教育与熏陶的家庭与漠视公共责任意识教育与培养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其精神境界的高度与行为品质的层次是有明显差别的。
2.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公共责任教育的忽视
学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场域,它直接关系着将来政治共同体内成员整体责任意识水平高低。学校领导层从课程设计上的忽视,是导致高中生公共责任意识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的授课方式的保守与陈旧,授课内容的单一,是导致高中生公共责任意识薄弱的另一主因。[1]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起伏性阻碍公共责任意识的稳固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来自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对学业和未来择业的影响,面对来自同学和朋友的情感维系的影响,此时高中生的心理和情绪均处于起伏状态。例如,他们有的时候认为环境应该保护,公共规则应该遵守,有的时候不但缺乏自制力。高中生正是在此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进行着真理和谬误的辨别,进行着孰是与孰非的斗争,因此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公共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展现。[2]
二、高中生公共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1.转变学校德育理念,落实公共责任教育的细节
(1)加强有关公共责任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一个“小单位”的公共体,在这个公共体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公共责任的内容,引入公民文化的理念,能够提升高中生的公共责任意识,充实和丰富高中生的公共理性精神。例如很多高中可以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海报展,像“节约用水”、“节约粮食”为主题的海报展,每个班级根据自己所查资料,构思并展现淡水资源、粮食的宝贵和目前匮乏的现状,通过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制作海报的学生还是观看展览的同学相信都会有一定的触动。
(2)鼓励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之所以要优化,是鉴于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的单一性,即照本宣科,注重知识的背诵,缺少对知识内在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挖掘和传递。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应以获取宝贵之物的心来接受,而非当作苦差来肩负。除了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观察、总结其特点,挖掘其潜力,鼓励其实现理想,成为有价值的公民。
2.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建立公共责任意识的精神支持
(1)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采用
科学的家教理念与简单、粗暴的教育理念相对立,前者表现为: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以理服人;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和关爱,使其内心充满希望;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思想和与行为引导;用自身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以德立人。
(2)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
家庭氛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在融洽和谐,充满鼓励和关爱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平稳的,他们对事、对人很少会走极端,钻牛角尖,他们会用包容的心态看待事物,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学会善待他人,即使遭遇暂时的失败,也不气馁,重头再来,内心充满希望。相反,一个在充满争吵、暴力、训斥、冷漠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首先他们的情绪是易怒的,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他们对人、对事很难有耐心,也很难有推己及人的心态,他们对自己有时都是自暴自弃,更妄谈对他人能有包容和理解。
3.提高高中生自我修养,提升公共责任的意识层次
(1)引导高中生正确界定自身角色
要培养高中生的公共责任意识,应引导高中生对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有清醒地认识,进而明白在不同角色中所需承担的责任。首先,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中,因此高中生对自己要有责任意识;其次,高中生是家庭的一员,家庭里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和一起成长的兄弟姐妹,因此要对家庭有责任意识,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再者,高中生在学校的身份是学生,因此对学校需有集体责任意识,尊敬师长,与同学融洽相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增强高中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高中生的公共责任意识的确立最根本的力量来源于高中生内心对道德法则的认可和遵循,而这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个人为提升自我道德和思想水准而进行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行为。
结语
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如果高中学校能够对公民教育更加重视,增加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家庭对孩子的公共责任意识不断熏陶,社会给予高中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更多的机会,各方形成合力,那么高中生的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将不断得到完善,未来公民的素质也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