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贯穿语文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2018-02-25
(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精炼的语言艺术,古诗文本身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忆起来思绪万千。我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熏陶着华人的优秀品格,自古就有诗人儒雅谦和的风度。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名言佳句仍被我们经常引用,我也主张学生对诗词进行积累。作为语文教研员,我不失时机地把古诗词引进课堂教学,创造环境让学生享受诗意的语文课堂。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在引导中享受诗情
课堂教学的导语非常重要,可以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少走弯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如果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不但能烘托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情境,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也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孩子们,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有好多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诗,北宋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谁知道他赞颂了什么?(学生回答)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观潮,去尽情领略这“堪称天下无双”的钱塘江大潮吧!
我之所以选择以诗歌的形式导入,是因为给学生的感觉比较新颖,并且对古诗词是一次非常有实效性利用,顺利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使学生在学习阅读课文、欣赏如画美景的同时,得到了诗意的享受,沉醉其中,对课文的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二、在朗读中品味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句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语感从何而来?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
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意境和语感,并不只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下就能体会到。而是靠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理解和思维体验中,进行感悟而获得。一篇好的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在读中体会,可以是娓娓道来,也可能是坚定执着,也可能是催人泪下。在读书的过程中,让优美的语言文字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优秀语言文字的感染下不断得到心灵的启迪和震撼。
课文《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风景名胜的优美文章,课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描写得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弥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桂林优美的山水景色,让学生有整体的实物感知,然后有感情的范读这段文字,感染学生的情绪,接着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来到桂林,乘坐着竹筏小舟,荡漾在漓江上,望着远处奇险的山峰,感受到脚下如碧波般的江水,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你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读到“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师正确的范读加上入情入境的引导,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对所读所学的文章有了自己深刻的感悟,接下来相信在学生自己朗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掌握朗读的停顿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对祖国的美丽山河有了更深的热爱之情。
教学《七月的天山》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七月天山的无限生机。首先通过观看视频素材,让七月天山的如画风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把天山独特的美景通过诗意的朗读展现出来。这时,“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我们联想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优美诗句,我带领学生把这段话与音乐、图片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学生在朗读中不但读出了声韵美,更通过舒缓的音乐,优美的图画,直观感受到七月天山独特的风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三、在配画中感受诗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感,体会课文丰富的语言,感受如诗如画的文字。
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入手,找出文章总——分的结构特点,接着带领学生感受如画的文字:
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画笔描绘通过听课文感受到的画面, 三峡秋天的早晨明丽,三峡秋天的中午热烈,三峡秋天的下午宁静,三峡的夜晚沉沉欲睡。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纷纷用画笔在本子上描绘出自己想象的画面,我接着找出绘画水平较高的同学,让她到黑板上来,全班同学为她陪乐读文,由她来绘画,只见学生的朗读有声有色,用清新明快的语调勾勒三峡早晨的明丽多姿,用热情奔放的语调突出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氛,用祥和安逸的语调读出下午的宁静优美,用幽深低沉的语调读出三峡夜晚的沉寂。师生就在这样的诗境般的诵读中,结合黑板上色彩不同的三峡美景,领略了三峡秋天的美景,感受三峡与众不同的魅力。
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更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与坚持引导,创设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到诗词文化的滋养。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积累更是兴趣浓厚,诵读能力得到了培养,尤其是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能看见学生恰当的引用名言警句和古诗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让诗意贯穿语文课堂,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