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8-02-25
(江西省丰城市第二小学 江西丰城 331100)
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一味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是要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耐心地学完一个周期,给予多多鼓励。当小学生自己有所收获,在同龄人中感到优越感时,兴趣会引领他不断向前进。[1]
1.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插图,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图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我们给学生一副配有文字的图画,小学生由于对识字积累有限,加上他们对色彩的敏感,他们会先看图画,再看文字,有的只是看图画。这样用图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司马光砸缸》《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曹冲称象》《猴子捞月》……[2]
很多课文的内容早就记不清了,但那些插图却清晰的呈现在眼前,仿佛坐着时光机,听到了课堂上传来的朗朗读书声,看到了我们一起欢笑打闹的画面。[3]
2.利用网络资源,带动小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网络资源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引入知识的海洋,利用网络资源使有限的课内资源和无限的课外信息完美结合。
网络环境中存有大量数据(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档案)、多媒体资源资料(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广大师生共同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师生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其他师生共享。互联网能够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积极发掘信息,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活生生的东西构筑他们对所得信息得理解。而由学生们自我发现学得东西,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学得东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引导小学生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自由阅读完全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感的、情绪的驱动而读书。比如很多小学生会在孤独的时候读书,也会在心情受到外界干扰时读书,更多的是出于好奇而读书,这就是一种情感需求的阅读,老师家人让读学习类书时往往小学生们内心更愿意拿一本漫画或者杨红樱的小说来读。
让自由的阅读能够从好读书进而为读好书,很多小学生读了很多书却在思想和语文功底上无所进步,不能不说是一种特别遗憾的事,造成这种结果跟书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另外需要探究的是如何阅读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发散思维,获取更大的收获。
三、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美,充斥于我们周围的每分每秒,每种事物,但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而,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有着多种差异,有些人的美,甚至与我们的社会大道德背景背道而驰,所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到底“何为美”,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的一个主要争议问题。就标准定义而言,美是对于人的主观需求有功利价值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4]
小学生的审美观需要得到不断地培养和学习,积累经验,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得到熏陶和锻炼,从而让小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知识得到更好的提高。[5]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注重小学生实践活动,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高阅读能力
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阅读不是简单的看书,小学生的阅读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
结语
教师帮助小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