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热点活化品德与社会课堂
2018-02-25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215234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215234)
朱振娟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样强调要弹性地吸收社会事件,使学生在社会事件中感悟、体验生活,促使学生社会性发展。教师通过多方调查,选取贴近学生和教材的社会热点;运用多元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社会的认知;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多去观察,延伸课堂教学,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基于教学实际,准确切入社会热点
教师在教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时,社会热点是经常能用到的,那如何才能在课堂发挥出社会热点的最大成效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常常读报纸、关注新闻,还要潜心研读教材,收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做好教学内容分析,使热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拉近学生与事件的距离。只有这样,社会热点的运用才不会显得生硬,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教学《让危险从身边走开》一课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危险的敏感度较低,所以对这节课进行系统的学习很有必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帮助他们远离危险,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收集热点新闻,培养学生避开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每年夏季是中小学溺水事故高发的季节,教师从许多事例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事故案例,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思从这些热点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等问题。此时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提出不能自己一个人到河边、湖边,要时刻有家长陪同;有的指出学会正确的施救方法也很有必要。紧接着,教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补充,强调学生要避开危险,增强他们的警惕性和敏感度,让社会热点成为有效教材,发挥最大作用,提高课堂质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模拟体会社会热点
情境教学法即鼓励学生多进行态度体验,从多样情境中自己去观察、感受,形成真实感知。这样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学生的学习意愿强烈、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显著。因此,教师在利用社会热点案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视频、漫画,再现热点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亲身体验。这些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情感探索,引起内心共鸣,做出正确行为判断。
例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时,为了传播正能量,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投放最近热议的“合肥市师范附小的三名小学生拾金不昧好少年事件”,接着让学生分角色再现案例,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三名少年和一位丢失皮包的老奶奶,再现少年们几经周折把包还给老奶奶以及面对大量金钱诱惑时,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情境。学生自由发挥演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具有对比性的情境,假设这三名少年把拾到的物品私吞,老奶奶痛苦伤心的情境。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思辨中引起情感的共鸣,明白诚信品质的重要,并将诚信内化,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拓展教学时空,用心观察社会生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的社会热点案例不能面面俱到,小学生更需要的是自己走进社会,用心体验认识社会,使良好品德最终形成。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拓展教学空间,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经常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访问、调查、记录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例如,教学《身边的变化》一课时,由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这些变化,这节课如果只用课堂上的时间,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适时拓展教学范围,让学生深入生活,可以组织学生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记录一些小故事反映社会的变化;也可以收集一些旧物品,如票证、衣服、日用品、照片等来呈现生活的变化。这样教师的讲授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明白要珍惜现在的富足生活,勤俭节约。学生融入生活,用心观察社会生活,对生活才有自己的认知。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变化实例,学生感受到过去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非常穷困,并与现在的幸福生活比较,懂得要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灵活运用社会热点,可以活化品德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对学到的道德品质有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优秀品德顺利养成。教师注重情境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学生学习时空的拓展,使学生的生活化、社会化能力得到强化,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品德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