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学生“插嘴”变成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
2018-02-25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430070)
林 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教育倡导自由、个性和创造,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钻研、生长出新的思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课堂上出现很多让教师又爱又恨的“插嘴生”,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引导和处理呢?
一、课堂上学生“插嘴”的现状
“插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未举手、未经过教师同意的情况下,直接打断教师教学,出声表达自己想法或意见的行为。学生的这种“插嘴”行为往往让教师很头疼,但它也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出彩点”。因此,学生的“插嘴”行为对于课堂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何使其成为教学的优质资源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困境
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插嘴”是一种很不礼貌、不尊师重道的行为,也是对教师在课堂中绝对权威的挑衅,所以在学生“插嘴”时,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比较负面;另一方面,教师对一节课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前后衔接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各有各的分工,而学生的“插嘴”很容易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课堂教学进程。但是,如果学生出现精彩的“插嘴”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推进教学进程,教师又很乐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插嘴”行为很矛盾,苦于如何掌控学生的“插嘴”行为。
2.学生的困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开阔,天马行空,表现欲望强烈,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具有自束力弱、为人处世观念不成熟等性格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的原因有很多,如可能是一直举手但没有机会回答问题,也可能是提前知道知识点或突发灵感想要马上表达出来,还可能是有问题盘桓在心头想立刻就问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的“插嘴”总徘徊在想与不敢之间,而学生想“插嘴”很好理解,但是想“插嘴”不一定就敢“插嘴”。经过调查分析,学生犹豫是否“插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怕说的内容有错误,别的同学会笑话;另一个是怕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讨不了好。所以,学生有时就把“插嘴”的话含在嘴里,心中简直是“天人交战”。
二、将学生“插嘴”变成优质教学资源的策略
作为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插嘴”行为。首先,学生的“插嘴”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课后反思和修正,也可以锻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和自由,这不仅仅表示尊重,而且是一种人文关怀。看似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方面,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实,鼓励学生“插嘴”,就是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打破教条主义背景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时,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尊重,被老师关注,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升华。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墨守成规、被条条框框束缚、畏缩不前的“人才”。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插嘴”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优质资源,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
1.宽待学生的错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有时基于各种顾虑不敢“插嘴”,导致很多“优质资源”就这样被埋没了。因此,教师应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言论自由的课堂风气。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学生错误的回答,学生的错误虽然纠正了,但学生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如学生出现错误的回答,教师在讲解错误原因后应对学生敢于回答的勇气予以鼓励,帮助其完善回答和进行反思;学生的回答如果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表扬;遇到学生出现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全班学生向其学习……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有“安全感”,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敢于“插嘴”,乐于参与课堂交流活动。
2.有技巧的等待学生“插嘴”,静待花开
课堂教学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如当学生的反馈偏离预设时,教师不应急躁,而应有技巧性的等待,使学生能利用这个等待的时间去思考、去表达、去探究。例如,在“排队问题”教学中,教师问“第3个人和第9个人之间有几个人”时,有的学生直接回答:“当然是6个人啊,因为9-3=6。”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纠正,也没有说话,而是安静地等待了几秒钟的时间。突然,有学生“插嘴”道:“不应该是6个人,你这个方法有问题!”其他学生也纷纷说道:“是啊,中间的数有4、5、6、7、8,明明只有5个人!”“我画了一下,发现不是6个人,而是5个人。”……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这里,教师的等待是很宝贵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使学生发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比起解决问题而言,学生的收获更大。
3.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思维之火
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可能每次都予以等待,而是适时给予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22个学生去坐小船,每条船最多坐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有个学生计算后回答:“他们至少要租4条船。”其他学生听后立即随声附和。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类型的题目,一时间“他们至少要租4条船”的答案成为全班学生的一致意见。这时,教师将完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指着“4”提问:“这个‘4’具体指什么?”有的学生很得意地说:“指坐满了4条船,这样要租的船数就是最少的了。”教师肯定了这个答案,又指着余数“2”继续问道:“那么,这个‘2’又指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说出“这是指剩下来的两个同学”,此时有学生立刻“插嘴”道:“哎呀,他俩不能坐船,不就脱离队伍了吗?”学生听后议论纷纷,教师趁机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推翻了刚才的结论,确定正确的答案是“1+4=5(条)”。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教师都可以像对待学生“插嘴”这样给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和思路的养成是无价之宝,只要教师掌握好“度”,科学看待,智慧对待,耐心等待,学生就会出现令人惊喜的反馈。
[1] 刘显国.中小学教学艺术实用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4.
[2] 马立平.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