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心”穿越时空
——简析电影《无问西东》的精神塑造

2018-02-25荣耀军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陈鹏西东光耀

荣耀军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叙事

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是虚构,也可以是写实,可以是线性叙事,也可以是非线性叙事。传统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往往按照物理时间的顺序展开,讲故事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这种叙事,观众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西方现代主义电影叙事,崇尚非理性、非线性叙事,不按照物理时间顺序叙事,而是按照某种心理时间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更易于表达人的本真感觉与生命的神秘性。两种叙事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的叙事,既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的,讲的故事都有原型有来历;又是现代主义的,非线性的,意识流的,思绪是跳动的。叙事线往来穿梭于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叙事模式可谓也应和了电影片名“无问西东”。

电影用板块的方式讲述了百年来四个时代的四个故事。电影从整体上可以分两个大的板块进行叙事。前一个大的板块采用倒叙的方式,从现在时空开始,回溯四个历史时空的四段故事。四个时代背景分别是上世纪20年代、抗战时期、上世纪60年代、21世纪,都截取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电影前半部分,按时间倒叙,分别讲述了四个时代四个年轻人的故事的开始阶段。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现在阶段,广告公司高管张果果(张震饰),在职场明争暗斗和帮助四胞胎父母的故事,张果果因为奶粉提案未能中标而被迫离职,帮助四胞胎父母的事也无法兑现承诺。第二个故事,镜头闪回到1962年,讲述陈鹏(黄晓明饰)、王敏佳(章子怡饰)和李想的故事。陈鹏爱恋王敏佳,王敏佳因为偷看到中学老师的妻子打骂老师而拓字写信警告师母,这一举动为后面的痛苦遭遇埋下了伏笔。影片镜头又闪回到1938年,讲述第三个故事,在日本侵略军步步紧逼情况下,沈光耀(王力宏饰) 与老师同学一起西迁昆明,在西南联大艰苦而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最后,镜头继续回闪,来到了1923年,第四个故事的主角吴岭澜(陈楚生饰)英文成绩第一,而物理成绩“无列”,他正面临实科与文科的两难决择,校长梅贻琦劝他转学,他陷入了迷茫困惑,因为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是,优秀的人要学实科。影片看到这里,观众可能还一头雾水,因为,还不清楚这部电影讲述的这四段故事之间有何关联。并且,讲述的每个故事也都不完整,每个故事都只是开了个头,故事后续如何发展?故事结局如何?这四个时空的四个故事之间会有关联吗?会如何关联上的呢?这些疑问沉淀在观众心里,期待电影后面部分能够作出解答。

影片的后半部分是影片的第二大板块。如果说前一个板块虽然是倒叙,但还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从现在时空按照倒叙顺序来讲述四个故事的,还是一条理性的叙事线索,仍然属于传统叙事。但是从第二个板块开始,叙事线开始了跳跃性。影片不断使用“闪回”镜头,叙事在四个时代四个故事之间不断切换跳跃,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充满情趣时而激荡,时而阳光明媚时而血腥残酷,有如演奏的一曲激情饱满的交响乐,让人酣畅淋漓。这种叙事手法属于意识流,是按照心理意识的流动而展开的叙事。意识是一股连绵不断的“流”,我们日常的意识只是这个“流”的一部分而已。“意识本身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段。像‘锁链’或‘系列’之类字眼,不足以描述它最初呈现的状态。它并非被连接起来的东西;它是流动着的。‘河’或‘流’乃是最能逼真地描述它的比喻。”[1]意识活动具有统一性,任何意识总是一个人的意识。“意识流”表面看起来似乎不合逻辑,不按顺序,实际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更高层面的心理真实的体现。

这种意识流般的穿插于四个时空的叙事,却神奇地把四个故事紧紧地关联在了一起。原本看似独立分离的四个故事渐渐展现出了它们的关联:第四个故事中的吴岭澜(上世纪20年代清华学生)是第三个故事的主角沈光耀(上个世纪30年代西南联大学生)的老师,第二个故事的主角陈鹏(上个世纪30年代西南某地的孤儿)就是第三个故事中沈光耀投送食物所救助的孩子,而第一个故事中的张果果父母的救命恩人又是第二个故事中的李想(上个世纪60年代支边大学生,与陈鹏是同学)。人物之间的关联只是情节串联的外在线索。真正使四个时空四个故事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是一种内化于心的精神,即“真心”精神。“真心”一代一代清华学子的精神传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学子吴岭澜遵循自己的“真心”选择文科,后来成了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清华学子沈光耀难忍看到国将不国之痛,遵循自己的“真心”选择了投笔从戎,慷慨赴死。同为清华学子的陈鹏和王敏佳也勇敢抛弃世俗看法,遵循“真心”出发去寻找爱人。而李想不忘陈鹏在王敏佳假坟前的告诫“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最终舍己救人,回归了自己的“真心”,也以此方式传承了清华的精神。第一个故事的张果果在李想的墓前,受到自己父母话语的启发,心里一直疑惑的问题也豁然开朗。他放弃了职场争斗,而选择遵循“真心”继续资助四胞胎。影片中,四个清华人关于“真心”故事的彼此连结,互为因果,正是这样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方式,如剥洋葱般,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渐次解开心中的悬念和迷惑,不断积累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最终达成心灵的共鸣。

二、写实与浪漫的人物塑造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人物形象都被置于具体的时代环境背景之下,不同时代的人物都体现着各自时代的烙印,都是具体“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又充满浪漫气质。与近年很多青春电影人物塑造相比,这部电影中的人物,不是小情小爱、没有青春期叛逆、也没有强调集体怀旧……而是既有情怀、励志又充满诗人气质。

影片中,吴岭澜文科优秀,实科很差,纵使严重偏科却不敢选自己喜欢文科。他认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这也是那个时代世俗的普遍看法。一方面是世俗的观念,一方面是自己的真心,他陷入迷茫。梅贻琦校长告诉他:“什么是真实呢?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当他听到泰戈尔在清华演讲时,站在泰戈尔身边的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他们的自信、从容、淡定深深打动了迷茫中的吴岭澜,他幡然醒悟,做出遵从自己真心的决定选择文科,成为清华老师后的他言传身教,向学生讲述着他的人生感悟。

沈光耀,文武双全,家族显赫,“三代五将”,沈光耀是孝子,一方面他的母亲不允许他再去参军,另一方面国难当头,为国效忠乃内心所向。如何做出选择呢?在选拔飞行员过程中,空军教官掷地有声的训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最终推动了他做出了坚定的选择,遵从本心,毅然加入了空军。在与日军一次空战中,为保护队友,英勇撞向敌舰而殉国。

陈鹏一直深爱着活泼、善良、正义和耽于幻想的王敏佳。王敏佳由于信件之事被批斗和围殴,他救回几乎丧命的王敏佳,面对奇迹般苏醒过来的王敏佳,陈鹏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情的力量重新托起了王敏佳生活的勇气和希望,陈鹏没有因为王敏佳的毁容而变心,依然固守着自己爱的真心。

与王敏佳一起参与“写信”事件的李想,为了实现支边的梦想,没能站出来承认,而是“与反动旧势力做彻底切割”。在王敏佳的“坟前”,陈鹏对着痛哭的李想忠告:“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不要被表面的外在的荣光和功利埋葬了自己的内心的善良正义。这句彻底改变和救赎了李想。在边疆的一次大风雪中,李想把所有食物留给张果果父母亲,自己独自去寻找搜救队,在找到搜救队后,李想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用生命践行着“真心”的精神。在李想的坟前,张果果的父亲把这段经历和这句话又告诉了张果果,又再次救赎了张果果。在现实的职场争斗中,他看穿了人生的迷雾,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笃定了自己的选择。他没有出卖David,退出了职场的尔虞我诈,用真心去对待和帮助四胞胎家庭。当他选择真心的时候,一些困扰他的误解也消除了,原来一直以为四胞胎家庭一直是在纠缠他,后来才知道四胞胎家庭寻找联系他的目的是送给他用四胞胎胎毛做的胎毛笔,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电影开始的时候,张果果送给四胞胎父母的名片是他秘书的,这个时候张果果的内心还是犹豫的有戒心的,电影快结束的时候,张果果送给四胞胎父母的名片是自己本人的,他发自内心地说:“有事情直接找他”。张果果选择了内心真实后,自己是快乐的,坦然的。

四个时代四个不同类型,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其实讲述的都是“真心”的故事,并且用“真心”把它们串联起来。最终传达出“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的电影主题。本片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个人情怀、探讨家国情怀,且给大众传递非常正能量价值观的电影。历史是写实,精神是浪漫的。写实与浪漫的完美结合,使整个影片让人回肠荡气,酣畅淋漓,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与时下各种表现青春时期主人公感伤、怀旧、迷茫、叛逆的电影相比,这种命题在现在青春电影中还是非常稀有珍贵的。

三、民族精神的铸就与个人选择的初心

首先,影片展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

影片片名《无问西东》源自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其本意是:做学问,无问西东。其潜台词是,做学问,只要守住内心真实,不要管它出处。百年来这一治学的校训,也从对治学的要求,熔铸为清华人的精神品格:无论做什么事,做什么选择,都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做出选择。只要出自本心的选择,都是有价值的,人生都是精彩的。历史是由人物群体塑造的,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清华人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舞台上,把这种精神品格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的宝贵财富。电影结尾,有一段长达7分钟的彩蛋,彩蛋中一一展示了电影中曾经悄然出现的,次要或背景人物,并配以文字说明:梅贻琦、梁启超、王国维、孙立人、冯友兰、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这些如雷贯耳、世界闻名的大师,无不是遵循自己真心的力行者,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标杆人物,他们在学识、研究、创造上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时代。而影片最后带观众回顾这些当今泰斗级的大师在那个年代镜头中的呈现,随着一个个人物镜头的闪现,观众再次生动、深刻地体验到,原来故事主角人物命运的进行时,也正是这些大师们命运的进行时,他们的人生应该更加卓越和精彩。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正是这些秉持了“立德立言,不问西东”真心精神的人物群体塑造的。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民族魂。它也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

其次,影片回答了我们面对困惑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

影片开始,深陷职场争斗的主人公“张果果”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样的疑虑和问题其实常常摆在所有人面前。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时代背景、生活内容不同,但是都会面对类似的选择:是选择明哲保身而隐藏内心,还是选择本心的真实而违背世俗?沈光耀本可以选择不参军,那样可以孝顺父母,延续香火,保存性命,但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血战沙场,以身殉国。王敏佳如果选择不“惹是生非”给师母写信,也不会被批斗毁容,她选择了出于本心的善良与正直。李想本可以不把全部食物留给张果果父母,那样也不至于付出性命,但他还是选择了把食物全部留下来。他们选择的根据就是遵循自己的真心,他们的选择比明哲保身的选择显得高贵,他们的选择也让他们生活得更安心更快乐。

影片结尾,张果果看着阳光下婴儿床上欢笑的婴儿,再次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用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出生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次独白,张果果是找到了选择方向之后对影片开始提出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人生应该听从你心,摆脱世俗束缚,爱你所爱,做最珍贵的自己。

最后,“真心”可以相互传递。影片中,梅贻琦校长的谆谆教诲把真心精神传递给了吴岭澜,吴岭澜又传递给沈光耀,沈光耀传递给陈鹏,陈鹏的真心之爱又传递给了王敏佳和李想,李想再传递给张果果,代代相传。其实,吴岭澜选择文科还是实科的迷茫,沈光耀关于享受人生还是奉献自我的抉择,陈鹏不顾一切坚持真爱的举动,张果果放弃职场的尔虞我诈,真诚帮助他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少也有共同的经历,是否我们也做出了合乎我们本心的抉择。如果我们民族的成员都能被这种多本心少世俗的真心精神所感染,都能从自己的内心真实出发做出选择,不忘初心,都去做珍贵的自我,我们的民族精神会少一些世俗和虚 伪,多一些强大和高贵。

影片讲述的故事虽然都有真实故事原型,但是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沈光耀空投救助的儿童,长大后就是陈鹏,陈鹏心灵感应到王敏佳出事,又能见证王敏佳起死回生,李想救助的夫妻居然是张果果的父母,王敏佳工作的医院就是张果果看望四胞胎家庭的医院,张果果坐在水木清华的匾额下,正是20年代吴岭澜听小提琴演奏而驻足的地方,40年代沈光耀开飞机经过的大树正是60年代陈鹏带王敏佳回家时路过的那棵大树……时空穿梭,物是人非。这样的情节安排给人一种偶然性和神秘性。但是,谁能说得清楚我们的生命不是偶然的和神秘的呢?

猜你喜欢

陈鹏西东光耀
陈鹏
涂布率在再造烟草综合品质中的重要性分析
张文华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光耀千年的艺术国宝
无问西东 只因一个热爱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欢乐春节让陕西文化光耀海外
私恨解公愁
雎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