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发展理念审视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内涵建设

2018-02-25张光生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生态

张光生,力 莎

(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论述。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国目标[1],这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以后,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它是人类在精心剖析和深刻反思人地关系所经过的发展历程以后所做出的明智之举和正确选择。旅游与生态文明紧密关联,两者和谐共建,既能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能促进区域环境优化,而两者异化发展,则会加速区域生态恶化。因而坚持以绿色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社会核心问题之一[2]。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旅游绿色发展的文献[3-5]。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绿色崛起的绝佳渠道、手段和方式[6]。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学习型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最根本目的。生态旅游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最佳载体、最好形式、最优路径之一,但是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到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生态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之中,值得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者、实践者及管理者等努力研究和主动实践。

国际生态旅游的实践证明[7],无论对于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的管理者,对于旅游者和登山者、当地居民,还是对于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等自然保护区域的领导者,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在经济利益上都是有利的。而且,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游客消费行为等考虑得越缜密、限制得越严格、管理得越细致,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小,景区景点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就越显著。本文以微观视角,针对生态旅游者普遍比较喜欢、居住人口相对稀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山地区域与干旱半干旱区域,围绕吃住行等不同旅游要素,探讨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应用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如何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一、食物选择与餐具清洗

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其中食品营养与健康是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8]。由于我国游客的总量巨大,虽然旅游过程中食宿问题的解决是短时间的、暂时性的,适用对象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是,食宿作为部分游客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障游客的健康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必须有效处理和合理解决好旅游过程中的吃住问题。

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中,吃是首位。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旅游,吃总是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对于我国的旅游者来说,非常讲究也来不得丝毫马虎。但如何解决吃的问题,要做到既能保证正常的旅游过程的吃饭问题,又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食物的选择、加工、加热等具体的做法不同将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吃和住的问题尤为关键,解决不好就会对环境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尤其以增收为主的利益诉求直接导致经营者纵容不环保的消费行为,也是国内食宿业高耗能、高浪费的经营现状主要原因,对旅游绿色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力[4]。一般来说,在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者在野外应该尽量减少食物的加工,以减少燃料的使用,同时要严格限制明火的使用,因为那样有可能会造成森林火灾。如果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食物加工活动,那最好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内进行,或者在指定的区域或者地点进行,食物加工所需要的燃料最好使用天然气或电能等。在野外使用的餐具一般是以用高压锅或压力锅为佳,同时做饭的地方要建立能够挡风和进行热反射的墙壁等等。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食物加热,它既会影响食物的口味,又会导致不必要的燃料浪费。比较好的做法是将事先准备好的熟食尽可能放在能够保温的器具当中。准备的食物应该尽可能多一些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事先已经清洗好并且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蔬菜,以及水果、面包、饼干或者快餐食品,这样对人类的健康和对大自然都是有益的,因为植物性食物废弃物的处置也明显比动物性食物的处置容易一些。

在野外就餐,应该尽量彻底清除食物残渣,目的是为了减少冲洗;要尽可能减少使用热水洗碗,所有的餐具要一次性地快速清洗,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单独清洗,这样可以减少提供热水的能源消耗和减少洗涤污水的数量;实践证明,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每一天的晚上集中清洗餐具。清洗和清洁餐具应该距离小溪、河流、水库、湖泊等最近的水体至少50米以上,因为如果生活污水泼到地上就会通过土壤渗透到水体当中,大量的或者长期积累过多的生活污水将会对当地的土壤、水体等产生污染。

作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先导者,生态旅游者在野外应尽量带头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当然,旅游组织者和管理者最好在进入景区景点旅游开始之前就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彩色的个性化的玻璃杯,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和不锈钢餐具等。每个旅游者都使用容易辨认的自己的玻璃杯,这样就可以一天只需要清洗一次,从而可以节省时间、资源、能源和金钱,从而营造一个环境友好型的营地形象。

二、驻地布局与资源节约

发展生态旅游对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内容都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区域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客体和人文景观等具有生态、历史和审美价值,能够开展旅游、环保、教育、科学和文化等各种相关活动。但是,由于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不科学、不规范、不到位等原因,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等遭受破坏的情况,旅游区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旅游环境保护形势紧迫又严峻。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必须在各个环节、各个细节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生态旅游区域的居住地布局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不可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各地实际采取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布局方式和节约方式。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和方式,其本质都应该是一致的,即绝对符合中国的国情、发挥区域的最大优势、真正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临时停留地、小型旅馆、季节性和长期露营地的建造及其各种设备设施的选择等是生态旅游过程中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方面,其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节约能源、减少燃料消耗、增加游客的舒适性。特别需要重视的内容包括建筑地址的选择、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应用等。一般来说,建筑地址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比如海拔高度、交通区位、温度湿度、长年风向、日照时间等等。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当然是必须选择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环保材料,又称绿色环保型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以无毒无害天然产品为原料,只经简单加工未受生产过程污染的材料。二是以加工、合成方式形成,虽然含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但可通过技术手段有效控制其积聚,或通过生物降解缓慢释放,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的材料。三是以现有科技水平为基础的检测手段评估,属于无毒无害的材料。

旅游居住地应该尽量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包括节能空调、清洁冰箱、节水洗衣机、节水节能用水器、智能清洁用具等,通常表现为用尽量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代价,制造出具有同等效用或更大效用的产品。它要求从构思设计、制造加工、包装入库、储藏运输、使用消毒,直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资源特别是能源的利用率最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轻。

各种房屋或者临时驻地的局部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凉台、多层旅馆的阳台建造非常关键,也很有讲究,因为阳台在温度调节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同时往往也是很受游客青睐的地方。研究表明[6],透过窗户的热损失比透过墙壁的要高达10倍以上,因此,在山区建设的旅馆和各种居住小屋都要求是双层窗户,这样可以保证在相对寒冷的天气状况下窗户上窗帘和百叶窗能够反射热量,而在炎热的季节则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门窗的朝向等等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山谷风、焚风、微风等盛行风的情况。

居住的地方应该广泛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自然能源。房间的照明最好使用充电电池的荧光灯。其它效率比较高的是天然气灯和煤油灯。房间的暖气不应该采取中央供暖,因为不是所有的房间同时使用暖气。因此,最好是有自己独立的有不同自动调温器和定时器的加热器。这样能够保证休息室、酒吧等每个区域和客房的加热。

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应该更加广泛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适合洗浴的地方(冲洗、淋浴)必须充分合理地使用计量设备,实践表明,最有效的设备是保障每分钟供水6-9升。淋浴房应该有很好的保温装置,以避免通风和防止热量损失。洗浴时最好使用液体肥皂、洗发水,并装在特殊的容器中。如果污水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的情况,建议洗浴时不使用洗发水和肥皂。含有洗发水和肥皂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的距离应该不低于50米。

为了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传统的旅游消费行为必须加以改变,牙膏牙刷等一次性用品尽可能用完才进行更换,毛巾、床单等也不应该经常更换,而是根据客人的需求适时更换。宾馆中纸巾、微波炉、烤箱、小冰箱等设备的选择最好根据客人的要求确定,不需要配备齐全。

三、废物回收与处理处置

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般相对偏远,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处置确实是一个难点问题。有关研究表明[7],在一些国家,多达80%的玻璃用于包装,尤其是酒精饮料的包装。在游客休息区域,酒精饮料包装的大量存在可能会产生非常糟糕的情况,不仅影响景观,而且会对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实际上玻璃是不可能被自然吸收的,塑料外壳永远都是废物,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旅游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和塑料制品,改用纸和纸板包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燃烧塑料,那样会产生有害物质。

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必须清除油漆和化学金属容器,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特别是气溶胶容器。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动物性食物垃圾,大多数植物性食物残渣大自然自身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应该避免脂肪和油腻食物残渣进入陆地水体。因此,清洗餐具最好不要用油腻的抹布,或者使用滤油器。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生活垃圾特别是剩余食物堆肥坑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需要采取专门的技术进行处理,因为堆肥坑处理不当常常产生令游客不舒服的气味并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固体废弃物是旅游景区最主要的污染因素之一。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要做好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和官员环境责任追究机制,严令禁止和坚决查处各类破坏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旅游生态的行为;要提倡生态旅游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态旅游者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切合各地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旅游产品、服务和管理标准,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设施与节能降耗

近年来,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是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国各个景区都建设干净、无味而且免费的厕所。国家旅游局还希望在今后的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评审验收时,如果旅游厕所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将实行一票否决。而公厕革命在我国城市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充分认识到,城市的宜居程度、文明程度虽然涉及到许多要素,但公共场所是一个不可忽视、必须重视的要素。布局在城市各个区域的公厕,虽然不大甚至很小,但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厕所的数量、档次和管理服务水平都会影响城市的形象。但是,在乡村、在非旅游景区,公共厕所、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安排,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厕所“男左女右”的常规形式仅仅运用在游客比较少的区域,在游客比较多的地方,这样的厕所布局本身会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厕所的布局距离最近的水体应该在100米以上。对于厕所确实无法布局的地方,粪便埋藏深度至少在15厘米以上,而且需要用石块等重物压制好,如厕使用过的纸张也应该被填埋或者放到袋子里面。必须记住,即使微风也可能将带有粪便的卫生纸吹得到处都是。简易厕所坑只能布局在深层地下水的区域,它们不应该在水体附近,或者布局在洼地区域。厕所坑具体位置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当地的风向,其目的是不能发生让游客不能够适应的情况。厕所的排气管最好涂成更加醒目、更加容易辨认的颜色。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对于游客相对较多,或者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减少白天交通的运输成本和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旅游区域,还是应该鼓励适当建立一些让游客居住的永久性的旅游基地和临时性的各种营地。

在山地区域应该积极使用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交通运输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山地自行车、各种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应该越来越受欢迎。游客的运送应该使用带行李拖车的环保车,而不是不管人数多少,每次都使用汽车巴士。团队游客和散客应该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运输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更加受游客欢迎。同时,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洗衣和洗车尽量使用不含磷或者少含磷的清洁剂。

五、结束语

国际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时间,而生态旅游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杂志上至今也有20多年的时间,不容置疑,当前,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是越来越广、受重视的程度是越来越高、在旅游业中的份额也是越来越大,但是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地,尤其是在理念的更新、意识的强化、内涵的建设和实践的探索等诸多方面还没有从一般旅游发展的程式中完全得到拓展和升华。

不可否认,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生态旅游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比较多的是探讨生态旅游的概念、规划、模式和发展战略等,重视理论忽视实践、重视宏观忽视微观、重视表象忽视内涵。

按照《辞海》的解释,内涵是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总和。也就是说,真正的内涵是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是隐性的,而不是浮于表面、易于发现的显性东西,只有认真探索、不断挖掘才能够看到。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内涵建设,尤其是要从对表内涵建设的关注,转入真正重视深内涵的挖掘和建设。

国外的一些生态旅游目的地往往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视角来深入开展生态旅游的内涵建设,对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有很明确的规范和很严格的规定,他们特别重视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在旅游过程各个环节的应用。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许多地方都可能成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各种类型的生态旅游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微观层面加强生态旅游的内涵建设,严格规范旅游消费行为,加大能够减少旅游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从而保障旅游区及其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旅游成本并减少旅游费用、吸引新的游客。同时,要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定量研究,从而真正实现生态旅游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