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2018-02-25张媛媛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政治

张媛媛

(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及青年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做好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是党和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客观选择,是顺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而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前提原则。全面立体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和思想,时机成熟,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固本强基、奠基未来的庞大工程。习近平新时代高校青年政治教育思想是回顾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根本指导思想,系统地记录于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之中。这些讲话深刻阐释了事关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准确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方向和育人规律,不断深化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纲领性文件,其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掩盖且敢于面对矛盾,运用矛盾相辅而行的本质属性,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事物螺旋式上升发展,从而将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实践中也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理念,即承认现实矛盾的客观存在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问题和矛盾是实践的起点和创新的原点,深入认识和分析当前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了做好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国内外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多样性、尖锐化、深层次的特点更加凸显,呈现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的新特点。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使得高校青年的思想观念愈发多元化、价值取向愈发多样化。认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时代问题靠以往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要用科学先进、与时俱进的理论把握前进方向。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同当前高校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欠佳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来注重青年思政教育工作,认为历史中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是历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结果。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将青年思想教育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合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教育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融合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基础,形成了以坚持党管青年为根本原则,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重要引领,以大力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为有力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以促进高校青年立德树人、成长成才,培养优秀共产主义接班人为根本目标,达到知和行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其形成的有力印证

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以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根本指导,积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极不平凡成绩。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获得了根本性的巩固,一举从根本上扭转了之前高校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党的领导不力、思想状况不佳等“宽、松、软”的消极局面。高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青年,使党从根本上掌握了高校指导思想的绝对主动权,牢牢掌控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坚持协同推进,着力提升实效,创新方式方法,核心价值观更“入心”,思政工作创新更“走心”,学科体系建设更“用心”,有力印证了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二、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关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历届领导集体均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布一系列重要讲话,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和时代任务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观多元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己成为需要面对的现实,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中拥护马克思主义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青年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争夺的重点和焦点,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指导教育实践。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主要包括:

从表1可见,随着弹速的增大,产生脉冲载荷的峰值逐渐增大,且在液压缸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脉冲载荷的脉宽始终在92~102 μs,没有随弹速变化而产生明显变化的趋势,这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外部影响

四十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决策,积极参加和应对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取得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杰出成绩,一举摆脱了国力积贫、人民积弱的落后面貌。但是,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将西方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带入国内,加之西方势力利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渐集聚的文化优势,不断输出普世价值观和去意识形态论,企图实行和平演变,高校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身身份认同存在不同程度的淡化和排斥。

高校青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触外来事物最前端的群体,受到这些消极思想影响最大。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互联网上各种社会思想纷纷登场,各种主张观点频频发声,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定方位的难度急剧增大,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绝对领导受到了严峻挑战,高校青年的思想状况迫切需要用一种新思想去引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种新理论去指导。

(二)深刻复杂变化的内部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力强盛和人民幸福,也带来了许多无法避免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现象严重、公平正义缺位、道德伦理滑坡、社会信任度降低等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交替给高校青年的思想状况带来了影响,使其容易出现价值观缺位、错位甚至倒置的情况,甚至致使部分高校青年产生了质疑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推崇西方资本主义等极端思想。党的十八大之前在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意识形态斗争中不敢真正亮剑等问题,导致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巨大的挑战。

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问题更加叠加、凸显,矛盾碰撞更加激烈、常见。高校青年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强、脆而易折的特点,表现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游离和波动。深刻复杂变化的内部环境需要一种新思想的出现,给高校青年的思想发展举旗定向,引导高校青年正确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当今的高校青年多为90后和00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深入,受多元思想的影响,高校青年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更加强烈,更注重以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作为前进方向,更关注理性实用而非理想信仰。高校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同时,高校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让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存在着缺乏精心的组织协调和周密的计划安排,“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思想重视和实际落实脱节等问题,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研判新情况、应对新挑战、做出新变化,就必然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不畅、效果不佳。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从问题中而生,为解决问题而来,与时俱进,既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又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三、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坚持党管青年是根本原则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四条坚持”,它成为了新时代继续巩固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与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

2017年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指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将切实有效引领青年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思想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让广大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地用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全面铺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高校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实现党管青年是基础、党爱青年是方式、党靠青年是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改革创新是内部动力

高校青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厌烦老旧事物,而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上仍然延续着目标单一、方式过时、说教为主的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首先要创新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紧密围绕现实问题,立足自身,立足周围,用鲜活的思想、理论和事例,帮助高校青年明确方向、找准道路、向好向善,不断增强教育的时效性。其次要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换思维方式,摒弃僵化思想,学会并善于运用“互联网+”方式,如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和自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新时代的好声音。三是创新互动机制。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教师单向传授多,师生双向互动少。现实形势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互动方式,要在时政要点、理论热点、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等问题上,与学生相互启发、争鸣探讨。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争鸣之机,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其树立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观念。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理想引领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使命,更是青年一代必须勇于挑起的时代使命。回望历史,我们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这个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校青年将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圆梦的过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复兴之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用中国梦想激扬青春梦想,将高校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兴旺、民族复兴有机统一起来;要教育高校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教育青年仰望星空,实现报国之志,脚踏实地,苦学真做实干;要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引导广大高校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力抓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和精神动力,展示着党和国家对核心社会文化体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是必须坚持的思想先导,要在全社会、全群体、全民族中大力弘扬。青年一辈作为党和国家费尽心血培养的伟大事业接班人,更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宗旨和根本目标,将其作为扬帆起航的定向灯塔,内化于信念信仰,外化于实践行动。

五四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观念和信念决定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未来走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逐渐养成的关键阶段,在青年阶段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非常关键。要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将价值取向教育深度融入于各个课程教学之中,既促进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又保证专业课教育坚持正确方向、相生相长。

高校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高校青年积极投身于锻造和修炼自身的活动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引导高校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启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崭新的理论内涵,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还提出了怎样坚持和发展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这一新思想为应对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提供了科学方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和运用新时代习近平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坚持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才能富起来、强起来。当下,高校必须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师作为大学生传道受业、解疑答惑的引路人,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理论成果、制度体制和文化精髓的充分自信,通过创新授课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帮助大学生培育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研讨,引导高校青年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当今社会发展的成果与不足,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等相关理论的教学,帮助高校青年树立理论自信;通过对时代文化和传统精华的广泛传播,强化高校青年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自信。

(二)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推进改革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同样适用于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性是必须坚守的底线,高校要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就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基本原则。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统领和主导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引领高校思潮,对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敢于亮剑,勇于斗争,守好阵地。同时,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把握高校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用创新、成效显著的教育方式不断引导高校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问题是实践的源点和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事物发展的“牛鼻子”,这对如何做好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就是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矛盾、勇于直面矛盾,以更宽阔的眼界和更宽广的内心去审视具体矛盾;要擅于分析矛盾,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更专业的能力找准问题原因,以解决现实问题、化解矛盾;要用实践化解矛盾,坚持以提升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积极投身实践、走入青年之中、了解青年心声,以解决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