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价值意蕴及理论特色

2018-02-25张见瑜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张见瑜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这是新时代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最新阐述,是开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的重大命题,也由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在新时代下,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新态势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准确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长远发展的现实问题。对国家、社会、个人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涵。

(一)国家价值: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持久的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功能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在社会转型期,习近平从国家发展层面出发,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功能进行重新解读,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国家意识的表达以及人民认同感的增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国家政权的巩固。“政党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各社会群体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即国家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共同性,那么该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2]P10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应,是占统治地位的党和人民观念的集合。习近平科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将意识形态建设同经济建设统一起来。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认同并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而构成了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良性互构和促进。使党的意识形态发展为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社会信念,为政权的巩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保障。习近平还创造性地运用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设计,为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优势,为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了稳定的思想氛围。

第二,国家意识形态的表达。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述,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表达国家意志。在新挑战下,习近平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中心,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国家意志的辩证关系。将人民需求同国家意志表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更充沛的激情、更准确的目标、更坚定的信念做好意识形态的表达职能。同时,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又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内在动力,使其同国家意志相一致。在过去的五年,他对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志表述这一职能的话语特点进行了有别于其他领导人的改变,这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这一相对空洞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而,使得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及作用在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中得到了认可。为国家意志的表述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氛围。

第三,人民认同感的增进。“所有社会都需要某种集体认同感和共识,缺少这种共识,就会很快分崩离析。”[3]P5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国家的认同问题一直十分严峻。因此,习近平将意识形态工作同党的命运、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进行了合理统一,不断强调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民族的中轴作用,使人民群众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国家认同感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更是立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它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所以这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述,在一定意义上定会增进人民的认同感。

(二)社会价值: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的新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在不同场合就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而且也提出了理论上的继承和实践上的贯通。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彰显出了中国风骨。

第一,维护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现实中稳定地呈现出其最根本的维持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天然职能”。习近平在多样社会思潮的交织碰撞下,运用意识形态准确的反映出新时代下我们党的阶级意蕴、道德准则、理性信念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使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相信我们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决策。为有效地团结各方力量提供了思想基础。习近平以史为鉴,通过强调教育和宣传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化解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坚定了环境基础。此外,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和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缜密性更是为社会不同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更加合法和合理的通道,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引导社会心理。目前,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前所未有的艰巨,这就要求全国上下必须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正是以人民群众的心理价值为制高点,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同人民群众的诉求紧密结合,起到引导人民群众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身力量的心理意愿。通过理论。思想、教育、法规和习惯等各种方式,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在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称谓上拥有更加稳固的地位,更在引导社会心理的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在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心理,引领多样社会意识使其形成主导价值共识,从而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引领社会变革。在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内改革深化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这就给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恰逢其时的为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统一了思想,最大限度的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我们应当认识到,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新时代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总体定位,这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更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变革的方向性给出了明确的阐释。同时,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借助精神文明的建设来论证物质基础发展的正当性。这就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合法性,树立了新标准,找到了新方向。

(三)个人价值:构成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力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666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为个体价值的实现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第一,促进个人能力提升。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逻辑,当前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以物质基础为依赖性的人的独立性时代。这表明实现个人精神解放,还要立足于物质基础的满足。习近平通过分析国情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问题,将个人精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使个人精神生活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满足,而从个人主体性来看,个人能力的提升需要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正是突出个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明确个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使个人在不断自我认知和自觉扬弃的基础上,不断迸发符合新时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追求个人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构筑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为个人能力的提升提供新可能。

第二,引导个人梦想实现。梦想通过意识形态的指导最终得到实现,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和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个人梦想的实现统一在辩证思想下,形成了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在凝聚中华民族整体力量去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坚守下,最大限度地将个人梦想囊括到国家梦想中。让每一个个人梦想的实现都能够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光明前景中找到实践基地。使个人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为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找到有利辩护点。从本质上说,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将“个人梦想”、“国家梦想”、“民族梦想”凝聚在“梦想共同体”的大树下,在焕发实现共同理想力量的前提下,为个人梦想的实现找到了光明之路。

第三,优化个人精神生活。个人精神生活是指:“社会成员个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以物质生活为基础并与之相对应。”[5]P221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急剧转型,使个人精神生活更加鲜明。习近平将个人精神生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反应,这不仅体现出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抽象理论的升华,同时也将个人精神生活的优化蕴含于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将个人精神的优化融入到我国文化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对“观念形态”的转化,将个人精神的提升作为国家精神进步的原动力,在满足国家精神表述、民族精神展示的前提下,以不同层面的价值为个人精神的满足提供了最优的环境氛围,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开拓了新思路,找到了新视野。

二、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新内容,更是在新时代下如何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指南。因此,对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进行梳理,为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历史逻辑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坚持从认识论的高度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深刻阐述了做好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6]P1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变革而来。在新时代下,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以继承传统为前提,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指导中国人民以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7]习近平在继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不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和部署,对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功能进行新探索。由此可见,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并不是割断历史的“创新说”,而是坚持历史传统的“接着说”。因此,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不断创新,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历史逻辑”的本质体现。

(二)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实践逻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精髓。面对国内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在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感。他所提出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是需要在新时代的指引下,审时度势地观察国际格局形势、中国社会民意等问题,在整体把握新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掌握发展形势,实事求是分析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以此为“顺势而为”提供稳定的前进支撑。民族的从来是世界的,传统的永远是时代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想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特色、民族精神的实践特点。习近平从中国视角出发,始终以讲清楚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作为他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源泉。这不仅反应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更适应了中国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以时代特征为背景下对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发扬,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实践逻辑”的基本方向。

(三)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现实逻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在多种社会思潮的斗争中,在人民意识多元的情况下,通过正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入新时代的主导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堡垒更加坚固,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更加明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前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广泛和频繁,习近平始终在建设“社会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领下,在以坚决抵御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世界思想文明的不同成果,使之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思想相互交融。这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也展现出中国优秀文化的兼容性。因此,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现实逻辑”的拓展深化。

(四)党性与人民性的生活逻辑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统一”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经典诠释。历史唯物史观指出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就是其鲜明的党性,即“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9]P365习近平坚持意识形态中的党性原则,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性原则在党员和干部中更加坚定。“意识形态建设事业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0]P287事实证明,只有将我们党意识形态的表述转化为人民群众能理解的意识形态话语,意识形态工作才能真正的达到效果。习近平率先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形式,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更能顾及到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党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统一。党的就是人民的,人民的需求就是党工作的方向。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是在充分尊重人民性的基础上对党性社会化的植入,更是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对人民性具体化的体现。因此,党性与人民性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生活逻辑”的根本遵循。

综上所述,新时代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信息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的本质体现,是在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对我们党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做出的顶层设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凝聚了更多力量,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