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芳香四溢,绽放古诗韵味
2018-02-25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晶桥小学211224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晶桥小学(211224)
赵家芳
古诗教学的本质就是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而如何让学生在意识中存有古诗的气韵,是语文教学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从古诗的词义入手来感悟诗歌的意境,进行诗歌语言的训练,从而有效提高了诗歌教学的质量。
一、多项链接,在了解背景中把握词义
在诗歌的创作中,作者常常将最真挚热烈的情感蕴藏在一些词汇里。在学习古诗时,精准地把握诗歌的核心词语,就能深刻感悟诗歌的情感以及韵味。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对于“孤帆”这个词,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1)孟浩然乘帆船离去,而此时,李白的脑海里出现的都是与孟浩然一起的时光,一起_______,一起_______,一起_______。离别之际,两位好友就要飘零于天涯,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一起_______,一起_______。昔日的时光都和这“孤帆”一同离去了。
(2)“孤帆”逐渐离去,李白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这一望无际的江面上真的只有一艘船吗?诗中的“孤帆”,其实说的是_______。此时,李白心情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_______之情,_______之情,以及_______之情。
纵观整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强硬之别截然不同,同时与《渭城曲》中知己之间的难舍难分的离别也是大相径庭。离别的方式不同主要与诗中的两位人物的性格有关。李白、孟浩然的个性都比较潇洒,爱好大好河山。孟浩然此去扬州,是遵循内心的愿望,伤感是不存在的,而李白对此也是一心向往,更多的是无限的遐想与内心的激动。三月天烟雨蒙蒙,黄鹤胜地,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少年李白心潮澎湃,即便内心对孟浩然的离去终有不舍,但心情确是豁然开朗的,已将离别的伤感淹过。经过这样分析,可见上述的第二个设计,对“孤帆”的词义解读得比较准确,其中隐藏了诗人内心真切的感情。
二、简单转换,在剖析写法中揣测词义
古诗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时,教师应多对古诗进行拓展。
如在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根据诗歌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板块:(1)全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着重把握诗中“异、独、倍”三个字的含义;(2)给出相应的地图,使学生了解华山之东所在的位置;(3)给出茱萸的照片,使学生充分了解该植物的属性;(4)将这首诗与《静夜思》进行对比,对两首诗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
观察上述教学版块,(1)(2)(3)个版块的效益较小。对诗歌的品鉴主要以语言为主,一味地给学生看视频、图片等,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这首诗歌语言丰富,经过推敲后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作者所在的唐朝与今日相比,生活的地方与生活的习惯完全不同,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一句诗,诗人直接将这三个字运用到其中,却没有显得很突兀,反而使诗句的表达效果十分强烈,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使学生感悟深刻。且诗中的“少一人”运用了反置的方法,在全诗中,诗人只字未提远离家乡、思乡心切的感伤情怀,通篇只是述说了与兄弟再难相聚的现状,全诗采用了曲折有致的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值得慢慢研读。此外,教师采用与《静夜思》的对比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但经过类比后,发现两首诗之间难以找到链接点。之后,教师又将杜甫的《月夜》引出,诗歌中“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与“遍插茱萸少一人”相辅相成,起到了相互印证的作用。
三、整合对比,在链接辨析中确定词义
推敲炼字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要。一句简单平常的语言经过不断地推敲炼字后,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使人震惊。在诗歌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繁化简。
例如,在学习张籍的《秋思》时,教师运用名不见经传的 “见”“欲” 两字进行教学。秋风来去均无影,但是作者却用了“见”字。那么,无形的秋风可以在哪里看见?秋风中透着一份萧瑟与忧愁,用“愁”“思”二字能概括吗?诗中用“见”,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字里有着丰富的情感,是解开全诗中心情感的突破口。而在“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句诗中,一个“欲”字表达了诗人强烈地想要写家书的欲望。诗人内心的欲望那么强烈,但拿起笔来,内心的情感却十分复杂,千言万语,种种思绪在心头缭绕,不知从何说起。诗中出现的“欲”与“万重”相互照应,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
总而言之,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品其言、悟其意。教师应从细微的语言着手,对通篇古诗的词义进行解析,使学生充分了解古诗的结构,最终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