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原始社会的教育为什么没有阶级性

2018-02-25王誉仪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阶级性阶级生产力

王誉仪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北碚 400700)

“原始社会的教育为什么阶级性”中有几个关键字,分别是“原始社会”、“教育”和“阶级性”。接下来,就从这几个关键词入手,分析该论题。

首先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为约公元前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发展狩猎、采集经济、渔业等简单等自然农业,简称为部落组织。部落组织这一特征存在于某些原始社会中,换言之不是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原始社会的经济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共同分配,一起劳动。而且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智力发展还不够,对于自然灾害没有抵抗能力,因而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人类劳动所得是为了群体发展。在典型的原始社会中,没有专职固定的首领,年龄与性别相同的人具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年龄越长,经验越多,越受人信服。因此在这期间对社会的约束靠的是传统和家长。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任何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之分。

其次是“教育”。教育总体而言是为了维护在所在时代的统治。但在原始社会,教育是由有经验的人来完成,没有相关的教育机关,没有相应的教师团体,况且那时候根本没有划分老师这个职业,根本不存在这个阶层。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只是为了满足生产力低下的人类从事生产实际,从而生存下来的一种方式。

正是因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生产实践,为了生存,所以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平等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山野、河畔,到处都是授课场地。且教育属于文化,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财产的公有和集体生活决定了教育上的平等。教育的内容只会由于性别、年龄、劳动分工的不同而有差别。

原始社会具有全民性的特征,实行公养公教,因而没有阶级性。

最后是“阶级性”。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过剩的状况由此出现,从而导致贫富分化且产生了私有制,阶级由此产生。阶级社会与原始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对立关系。既然是对立关系,那么原始社会就不存在阶级,原始社会的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阶级性是一种政治属性。这种属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反映着其所在阶级的利益和需求。而原始社会人们的地位平等,何来阶级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就没有阶级性。

综上所述三点,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由处于平等地位的人之间相互传授经验来实现生存的一种方式。因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猜你喜欢

阶级性阶级生产力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
“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探析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论正确认识党性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