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确认识党性
2017-01-10史文瑞
史文瑞
摘 要:正确理解党性概念本身是在行动中始终坚守党性原则的基础和根本所在,特别是针对部分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党性无用论”“弱化党性”“人民性高于党性”等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无论是从党性概念本身入手,还是从党性与阶级性、党性与党的性质、党性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性与人民性、党性与党员的个性等辩证关系入手来厘清困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必要的。我们要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在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的统一中、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认识和坚持党性。
关键词:党性;阶级性;党的性质;人民性;党性修养
党性,无论对于党的整体还是党员个人来说,都是其本质和灵魂所在,也是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在。共产党员的党性本身是一个历史范畴,坚持党性,提高党性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理解党性概念本身就是在行动中始终坚守党性的基础所在。
当前对党性的几种错误认识
1.党性无用论
虽然很少有人愚蠢到公开去宣扬“党性无用论”,但它却切实存在于一部分党员的潜意识里,认为“讲党性的人傻”“谁讲党性谁吃亏”,进而在实践中无视党员身份、无视宗旨意识,具体表现在用无原则性代替党性,用好人主义代替党性,用小团体主义的派性代替党性,用个人利己主义代替党性等。从而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1]
2.将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对立起来
主张人民群众从数量上超过党员,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以人民不会犯错误,党会犯错误为理由,认为人民比党伟大,所以人民性高于党性;以“人民比党伟大”为错误的前提,提出“党性来源于人民性”“党性需要用人民性来补充”;甚至有人提出“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在新媒体环境下,还出现了将“自媒体”(We Media)或称“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与“我们”和“人民”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任何以正当性借口干涉网络自由、限制网络发言(包括谣言)的行为都被视为与‘我们对立的、‘反人民的、邪恶的‘他们的专制行为。”[2]上述提法都是将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是对党性概念本身的误读。
3.淡化党性
“淡化党性”主要是要淡化党的阶级性,“淡化”党员的党性观念,与之相伴随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淡化,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渐趋衰退。在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81.4%的受访者认为党员干部党性不纯的主要表现为“漠视甚至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在浙江温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5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党员原则性“一般”,8.5%的受访者认为党员的原则性“很差”[3]。“淡化党性”的突出表现是一些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社会成员,淡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甚至把党员身份当成升迁的“敲门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拿原则做交易,把权力当资本,大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在待遇上本来就已经优先于群众了,还互相攀比、追求享受等。
厘清几对范畴,正确认识党性概念本身
1.党性与阶级性
党性同阶级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党性同特定政党的阶级性密切相关。列宁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4]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5]另一方面,党性又不等同于阶级性。这个区别源于政党和阶级本身的区别,政党是其所代表的那个阶级中的最先进、最觉悟的部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6] “始终起推动作用”和“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认为的共产党之先进性的两项基本内容,凸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无产阶级党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又高于阶级性。
2.党性与党的性质
党性和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将党性视为党的性质的简称,这是对两个概念本身的一种误解。党性和党的性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同。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应该说,这段描述最为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出我们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性则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高度升华的结果,是升华了的阶级性。二是适用对象不同。党的性质反映的是党的整体的特质,是对党的阶级性、地位和作用的最高概括,并不适用于党的局部或个体。而党性则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党性的强弱既反映全党的风貌,也通过个别党员、各级党组织的党性得以体现。三是侧重点不同。党的性质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揭示出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阐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性则更侧重于共产党人在理论认知基础上的身体力行,是侧重于共产党人的行为科学的范畴。
3.党性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根本的特征。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其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也是其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根本前提。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保持和发展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党性融合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性的最好体现和保证。应该说,党性越强,越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越是追求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产阶级党性锻造得就更加坚强。党性的要求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懈追求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保持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过程中锻造坚强的党性。
4.党性与人民性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一个本来在理论上有着明确答案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却被一些人弄得复杂而敏感,突出的表现就是将两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碎片化地理解党性和人民性。党性与人民性关系争论背后的根源还是对我们党的历史、党性,对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缺乏总体性的视角,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个体代替一般。所以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首先,要认识到党性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要从全党而不是简单地从某一个党员、某一部分党员或某一级党组织来理解党性。同时,还要认识到人民性也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要从全体人民而不是简单地从某部分群众或某个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愿望来理解人民性。其次,党性和人民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总体统一性。坚持党性是主体所坚持的人民性的方向保证;坚持人民性,是主体坚持党性原则的动力和意义所在。最后,党和人民在利益和目标上的高度一致、命运的休戚相关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客观基础。
5.党性与党员的个性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就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7]一方面,党员个体的党性与全党党性的强弱是正相关的关系。党员个体的党性越强,党员个体行为与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要求的符合度就越高,党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实现度就越高,从而为党员个性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党员的个性与党性也有矛盾的时候。有的时候,党的工作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及志向、特长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的党性要求共产党员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安排,不能把个性凌驾于党性之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许多自觉的个性集中起来,对一定的问题,一定的事情采取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有统一的意志,这是我们党性所要求的。”[8]否认党员的个性,党员和全党的党性就失去了存身之所;反过来,否认党性基础上的发展个性,党员也就不成其为党员了。
在三个统一中认识和坚持党性
1.要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认识和坚持党性
作为升华了的阶级性,作为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和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的党性是内在的,是深深植根于党的自身基础中的质的规定性。只要党的性质不变,党的纲领不变,党的旗帜不变,共产党的党性就不会也不可能变。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遵守党纪国法等,这些体现党性的总体要求是在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适用的。与此同时,坚守党性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又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动和完善的。坚持党性原则表现为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表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懂政治、业务精,也表现为改革开放时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实践,还表现为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平台掌握话语主动权,传播党的“好声音”,肩负为党发声、为党代言的责任。也就是说,要想赋予党性以时代和环境的具体内涵,就要具体地、历史地来认识党性。
2.要在刚性约束与柔性约束的统一中认识和坚持党性
党性是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的合集。对党章的遵守、对党纪的敬畏是坚持党性的首要原则,即要“讲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使得党性的刚性约束真正具象化。与此同时,党员个体理想信念是否崇高、道德情操是否高尚、工作生活作风是否优良等,也是评价党员个体是否有党性的重要标准。因为这些方面柔性而直接地体现了一个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权力观。党性是一个作为整体的党和作为个体的党员德、能、勤、纪、廉全面提升的过程。
3.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认识和坚持党性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9]在对党性本身的认识上,同样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党性的增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体,是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不断提升的终身努力的过程,更是党员、干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实实在在的业绩体现。唯有此,才能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10]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总体性视域下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KDC04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4.
[2]王维佳,杨丽娟.“吴英案”与微博知识分子的“党性”[J].开放时代(广州),2012(5):48-62.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利益关系多样化条件下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
[4] 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版)(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
[5]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94-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0.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7.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00.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摘编 (中)[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53.
[11]汪家镠,张志新.新时期的党性和党性锻炼[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2]叶笃初.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13]李君如.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
[15]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