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音乐的内涵及其特性探析

2023-04-29齐冬红

当代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阶级性民族性

齐冬红

[摘 要] 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音乐类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音乐的发展进程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高度重合,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历史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关键词] 红色音乐;阶级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3)12-000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部分中提出要“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在第十五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和血脉需要传承也必须传承,红色资源在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红色资源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红色音乐凭借自身特殊的资源禀赋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红色音乐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红色音乐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更好地理解红色音乐在时代新人培育和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红色音乐内涵的理解可以尝试从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入手。“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据以上划分,红色音乐当属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具体而言,红色音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音乐类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音乐的时间跨度跨越建党百余年,内含着建党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的音乐资源。这些音乐资源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植根于百余年来对于上述目标不懈追求的实践活动。红色音乐内含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主要有红色声乐作品、红色歌剧作品、红色舞剧与歌舞作品、红色器乐作品。除现场表演外,红色音乐可以借助磁带、胶片、光盘等物质媒介进行传播,也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存储并借助网络进行传播。另外,广义的红色音乐还应该涵盖红色音乐创作与表演过程中相关的资源,可以概括为“人、物、事、魂”四个方面:“人”即红色音乐的创作者、表演者及传播者;“物”即以“物”的形态呈现的创作手稿、演出道具、演奏乐器等,以及红色音乐创作者、表演者进行创作和表演的场所、纪念场馆;“事”即红色音乐创作、表演与传播活动;“魂”即红色音乐内蕴的精神内核以及红色音乐创作者、表演者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二、红色音乐的基本特性

艺术的本质属性在其社会性。对红色音乐的基本特性的找寻,也必然要从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红色音乐的发展进程与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高度重合,它既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以其独特的力量积极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红色音乐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深刻的历史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一)红色音乐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将“红色”一词前置于“音乐”之前所标示的正是红色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无产阶级特性,这一特性表现为三方面:

1.红色音乐的创作主体是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文艺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注重以文艺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党的早期领导者瞿秋白曾创作《赤潮曲》并将其刊发于《新青年》季刊。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各部队以连为单位设有专职宣传员,后建立了剧社、剧团及艺术学校,通过较为系统的教学与实践为革命队伍培育文艺骨干。这些革命文艺团体及其文艺工作者主要通过选曲填词的方式将各地民歌、小调、流传较广的一些学堂乐歌等改编成红色歌谣或创作歌舞剧、活报剧等,进行革命宣传。抗日战争时期,为更好地促进政策宣传与开展斗争,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设了一大批文艺团体。这些文艺团体促进了红色音乐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大合唱创作的蓬勃兴起,民歌、秧歌等也形成了有别于民间传统模式的新样态。解放战争时期,各“文工团”随军转战,除演出创作于延安的新歌剧、秧歌剧外,还根据当地民间音乐特点创演红色音乐节目,积极配合军事斗争、新政权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各类专业音乐院校逐步建立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省市和军队系统的综合性文艺演出团体陆续组建,这些音乐院校和文艺演出团体为新中国成立后红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和表演群体。

2.红色音乐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音乐大多取材于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斗争生活实践。《杀敌歌》《不怕白鬼来烧楼》《送郎当红军》取材于苏区军民敢于直面反动军队、顽强斗争的革命实践和开展支前、扩红运动的感人场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的现实生活,为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八路军和老百姓》取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政建设,歌剧《王秀鸾》取材于党在抗日根据地领导的大生产运动实践。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集中反映了东北解放区军民土地改革、思想教育、战场斗争、支前生产以及解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在继续创作革命战争年代题材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方方面面展开音乐创作。《歌唱祖国》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通过声乐作品赞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达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爱国之情。《在希望的田野上》取材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地区的生产建设,展现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建设的成就以及农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3.红色音乐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宣传和群众动员的重要形式

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以纠正红军宣传工作之不足。同时,为加强红军内部的政治教育,他要求将“革命歌”编入政治课本作为士兵政治训练的材料。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革命宣传与文化艺术活动,以此来达到教育和争取群众,开展土改与‘扩红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党和各根据地政府对抗战文化建设极为关注,“具有时代先进意义的抗战文艺运动”“极大地宣传并支持了抗日战争各个阶段的斗争”。“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黄河大合唱》引发全体爱国军民的共鸣,当时的报纸以“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来高度评价这一作品所具有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在继承和发扬抗战文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革命文艺队伍围绕争取“光明与民主”、推翻国民党“黑暗与独裁统治”的革命任务,团结教育和动员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绕不同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红色音乐借助其特殊的要素禀赋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和教育人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红色音乐具有深刻的历史性

红色音乐的历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红色音乐是历史的产物,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另一方面,它记述着特定的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内容。

从百余年来的发展进程看,红色音乐历经萌芽、形成、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创新发展六个阶段。大革命时期“孕育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群众歌咏作品,这些作品进而成为红色音乐的雏形”。红色音乐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红色音乐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以红色歌曲为主,主要通过“依曲填词”的方式进行改编创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音乐有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为红色歌曲数量的增多,还表现为创作方式上的突破,“已经发展到艺术化地提炼与重新整合的水平”。另外,随着新秧歌、新歌剧、歌舞剧以及器乐作品的创作,红色音乐在表现形式上也突破了较为单一的歌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在创作题材上更为广泛,在创作手法更为多样,在创作形式也更加丰富,“逐渐形成了多元性的发展局面”。1966—1976年间,红色音乐遭遇发展的低谷,甚至有些种类和形式陷入空白和断档的发展窘境。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无论是从创演团队的规模,还是从作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影响力来看,讴歌时代“主旋律”的红色音乐都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

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音乐也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百余年来的光辉历程。一方面,百余年红

色音乐的发展史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党的干部的优良作风的记述,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政策主张及其实施和反馈,是研究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生动资料;《游击队歌》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游击战策略实施情况的佐证资料;歌剧《刘胡兰》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敌我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群众对敌斗争情况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百余年红色音乐的发展史是百年中国文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发展历程。土地革命时期,党明确了文艺宣传是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创建了党的文艺工作队伍,红色歌曲成为文艺宣传的重要形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文艺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红色音乐聚焦大众化、革命化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战斗性、群众性、民族性的作品,成为党的文艺宣传的主要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色音乐以“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为发展指针,在历经曲折与坎坷之后,迎来了多元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党的文艺宣传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红色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马克思于《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导言中阐述了艺术的民族性,他认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埃及神话决不能成为希腊艺术的土壤和母胎”。百余年红色音乐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它植根于中华大地、孕育于中华文化之中。一方面,红色音乐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新发展实践,反映着不同时代人民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红色音乐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其音乐元素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族民间、并深深浸润在广大人民群众血液中的音乐旋律与艺术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大多数通过“依曲填词”方式改编自各根据地流传的民歌、小调,这些民歌、小调集中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营养和精华,极富民族性和感染力,以附加革命话语的当地民众熟悉的旋律来动员民众参与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音乐工作者在扎根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现实生产生活与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借鉴民歌、民间秧歌小调、戏剧等传统形式进行红色音乐的创作编排。以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例,这一作品以黄河为主体,就其内容创作而言,是以党领导的抗战实践为主题,抒发了我们整个民族抗击侵略者、收复国土的斗志和决心;就其形式来说,这一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冼星海巧妙地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将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融会贯通于作品之中,从而呈现出独有的中国风——“黄河康塔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特别就音乐的民族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就此问题的思考和主张,他建议音乐工作者可以在学习近代西方音乐的基础上理解和领悟音乐的基本原理,然后“倒行”回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最终运用基本原理“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对这一思想的践行。虽然采用了西洋芭蕾舞的形式,这一作品的主题却取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海南岛革命斗争;在音乐创作上,作品的曲作者既注意到了交响乐的特质,又采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在“以双管制西洋管弦乐队为基础的乐队编制”中,“加入了一套中国打击乐器和一组民族乐器”“使得舞剧音乐更具民族特色和中国韵味”。

结 语

《史记》中认为音乐可以“善民心”,红色音乐在红色基因传承和时代新人培育上也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红色音乐鲜明的无产阶级特性,使其能够以民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其历史性的特点能够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其民族性的特征在帮助民众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中国音乐史》编写组.中国音乐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刘辉.红色经典音乐概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尤 雷)

猜你喜欢

阶级性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偏误与修正
习近平历史评价的三维向度
“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探析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
论正确认识党性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