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2018-02-25李春珍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南州书面语言读书笔记

李春珍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青海 海南州 813000)

1 增加阅读总量,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语言学告诉我们: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丰富语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因而要发展我们的书面语言,首先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词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知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外而内的深刻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运用。只有让学生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发展了语言这些都是习作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小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2 做好读书笔记,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目前,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习作时常会碰到无话可写,无材可选。他们习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甚至编造一些假话,极少有作文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培养小学生读书写作兴趣,可以让小学生多读一些儿童故事书,或者配文字内容的漫画、图书、诗歌、散文、课文等等,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学到一些文字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看到好的句式、写作方法、优美片段等及时摘抄下来,同时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写成片段或日记的形式加以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时间久了,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3 养成经常思考的习惯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古往今来,无数成功事例证明,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因此,教师应当教授小学生学会读思结合,提高读写的质量和效率。

4 勤练习,勤应用

观察后有见闻和感受,读书后有心得体会,这些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更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谚语说:“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这些灵感不及时记下来,就会立即消失,因此勤动笔是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关键环节。当然,这种动笔不光包括学生能独立作文,通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包括学生对所见所读较为精彩文章的摘录,还包括学生记日记,写观察笔记等。笔耕不辍,日积月累,不怕写不好作文。

知识来源于读书学习,学得多,积累多,不见得作文就写得好,理论需要联系实际,积累的材料在于写作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实践表明,会写作文的学生通常有如下表现:作文里有某些精彩文章的“影子”,有片断描写的“骨架”,有细节描写的“血液”,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其实小学生平常接触得最多的,还是课本,只要利用好这位默默谦逊的“老师”,边学边用,小学生的素质就会逐渐提高。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教者持之以恒加以指导;更需要学者形成爱好,学会学习。只有勤奋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才能下笔有神。

猜你喜欢

海南州书面语言读书笔记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海南州牧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性评价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海南州交通运输业发展问题思考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