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演艺型教学风格的特点与“五为”养成模式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演艺教师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1)

一、演艺型教学风格成为教学重点关注的必然

教学风格在不同的教学场景和不同教师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本人在《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形成》一文中(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将培训风格分为教士风格、学员风格、教练风格和演艺风格四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演艺型教学风格会日益引起人们教学研究关注。[1]

演艺在汉语词典里的定义是:戏剧、影视、歌舞、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舞台表演和课堂教学有本质上的一致性,都是一个知识、观念、信息的交流过程。演艺型教学风格就是将讲台作为舞台,教师像演员一样在讲台上表演。演艺型教学风格的表现出的强劲生命力和影响力,与社会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万众创新的社会要求。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社会背景下,教学创新也成为教学领域非常关注和活跃的因素。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教条化,让教学活动日益缺乏活力。纵观中国教育史,中国人的课堂严谨、严肃的教学氛围让新生代极其不能适应和接受,演艺型的教学风格走在流行与发展趋势的前沿,便受到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提升学习效率的要求。人们吸收信息的通道有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之分。传统的以听觉为主的教学风格,已经不能适应人们高效学习的要求。演艺型教学风格,在以听觉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直观性的教学呈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视觉在信息吸收方面的通道作用,同时深度挖掘人的内在潜能,通过触及心灵深处感悟和体验实现对学生的立体影响,能更好满足学生高效学习的愿望和期待。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性,更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四多会所言:“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李明的《教育名著评价(外国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演艺型教学风格注重影响学生的内在感受和体验,从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深度体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快乐学习的人本要求。愉快教育成为人们广泛共识的理念和认知。倡导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社会期待让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娱乐性特点有了更广阔的展现空间和可能。演艺型教学风格也在很大程度适应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感受中进行学习,不论从学生快乐成长还是营造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显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典型特点

1.演艺型教学风格的教学组织

演艺型教学风格特别注重学习的气氛营造,教师会用开场词、灯光、音响等多种手段和方式烘托教学气氛。

通过气氛的烘托,用独特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教学,尤其是教师的兴趣,开场的热烈和紧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意识水平,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好的开始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演艺型教学风格并不局限于此。教师会通过提问、角色扮演、生动的故事讲解等提升师生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通过自己的性格和教学呈现方式影响学生,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强烈、振奋的情绪,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切身的体验。

2.演艺型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

演艺型的教学风格受启发式教学的深刻影响,在教学方法上更惯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知。因此演示法、参观法和角色扮演法就成了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常用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3]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4]

角色扮演法就是根据对教学内容深入剖析,设计相应的表演情境和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来领悟和感受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方法

当然,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呈现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演艺型教学风格在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运用中,通过生动的语言表现、更具表演性的角色扮演和情境化的语言环境营造将上述方法呈现的更有欣赏性、娱乐性和生动性而已。

3.演艺型教学风格的教学呈现

演艺型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典型的表演性和娱乐性。表演性的课堂就更加注重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呈现。演艺型的课堂多以表演形式为主,通过多媒体等娱乐方式娱乐性的课堂就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课堂气氛一改传统课堂拘谨和严肃,学生能够更加亲近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与肢体动作,以及语言上生动活泼的表述,注重营造一种活跃、放松的课堂气氛来带动全体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演艺型教学风格的课堂更好地呈现出轻松、愉快、欢乐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演过程中,更为愉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享受教学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认知。特别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教学活动的互动和表演性。

三、演艺型教学风格的适用人群和内容类型

1.演艺型教学风格对教师群体的要求:

演艺型教学风格要求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感受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思维广度、深邃的思维深度、机敏的灵活性、充分的条理性等特征。具体表现在教学思维中善于观察和评估课堂上学生的心理表现和内在心理活动,善于果断而迅速地调整课堂教学进度、表现形式和相关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开展的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演艺型教学风格要求教师必须具体较高的表现力和专业的艺术表演才能。路易斯.奈泽曾经说过:”一个用他双手工作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工匠,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和心灵工作的人是艺术家-由此,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的独特魅力.”在演艺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更象一名魅力四射的演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表演和艺术能力,要掌握舞台艺术的表演手法,借助手、眼、身、法、步的巧妙运用,带着情感,带着体验去教学。当然,有不同才艺的演艺型教师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优势,将相声中的说、学、逗、唱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感受知识的丰富和深邃;有些教师则在教学中分饰情境中不同角色,通过不同语言特征和肢体表情呈现诠释相应的知识和理论;更有些教师直接将讲台变成了舞台,通过情境化的戏剧设计,和学生一起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参演或观摩中更为戏剧性地理解和接受相应的知识和感受。

演艺型教学风格对教师的个性也提出了外向、热情,兴奋,具有感染力的个性化要求。生理学内分泌理论认为,人的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爆发力好,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力,意志力坚强,工作热情高。多血质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活泼好动,讨人喜欢,交际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显而易见,胆汁质和多血质类型的教师在呈现演艺型风格时有明显的个性优势。

2.演艺型教学风格与学生群体的匹配

因材施教原则非常强调教学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风格的选择也不例外,演艺型的教学风格也有自己最适合和匹配的学生群个体。根据学员学习习性的不同,我们把学员分为感受型、反思型、理论型、实用型。其中,感受型学生是演艺型教学风格的最佳学生群体。

关于感受型学员的具体特点我在我的相关论文中有详实的描述,再次就不再赘述(详见《新教育时代》2017年第30期“论培训师的培训风格的有效养成”一文)。

除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差异外,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娱乐性、表演性特点使让其对学员的年龄没有特别的局限,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小学低龄学生还是成人高龄学生对演艺型教学风格都呈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近年来,演艺型教学风格受到更多教师追捧的原因之一。

3.演艺型教学风格与教学内容的匹配

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类、技能类和态度类三个大类。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类可以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描述客观事物特点及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一套关于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就是介绍解决问题或采取何种行为的手段、思路和方法的知识

技能类内容是学生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的不同,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和熟练。

态度类内容是学生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演艺型的教学风格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类和态度类的教学内容呈现和传授,对技能类内容在表达和呈现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认为知识类内容和态度类内容更适合演艺型教学风格,尤其是态度类内容,用演艺型更能充分地将其情感因素进行表达。

四、演艺型教学风格的“五为”养成模式提出

我们从教师对自身风格意识水平和风格表现特点两个维度将培训师的风格形成分为无意识风格阶段、意识风格形成阶段和随心所欲风格表现阶段三个阶段(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张松“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有效形成”)。

在演艺型教学风格的意识风格形成阶段除了要:“坚定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操守,奠定培训风格形成的坚实基础;全面客观进行个人评估,确定自身的培训师风格方向;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师综合素养;树立自身风格偶像,在模仿中提升,在继承中突破。(详见《新教育时代》总第30期,张松“论培训师培训风格的有效形成”)外,选择有效的训练和养成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关键。

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以整体构建为规划前提、理论指导为发展方向、实践养成为训练手段、重点突破为发展契机、移植兼容为整合思路的演艺型教学风格的“五为养成模式“。

以整体构建为规划前提要求教师在训练和养成自己的演绎型教学风格时,有意识并系统规划自己的演绎型教学风格的适用学生对象、适用教学内容,适用的教学方法。在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切忌为了展示演艺型教学风格而展示教学风格,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和不当。

理论指导为发展方向,要求教师在训练养成演艺型教师风格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指导的重要性,遵循风格养成基本规律,扎实搭好表演基本功,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提升,避免拔苗助长式饮鸩止渴的速成。

实践养成为训练手段强调技能的获得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个从认知、理解到操作实现的过程,一定要抓住基本练习点,克服训练过程中枯燥、简单重复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的强化性的实践训练,实现得心应手的应用和呈现。

重点突破为发展契机提醒教师在训练和养成演艺型教学风格过程中,一定要找准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激发风格养成的兴趣和信心。要摒弃自己的喜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及时发现突破口,实现演艺型教学风格的高效养成。

移植兼容为整合思路则是要求教师以兼容并蓄的心态,以表演性为主要努力方向且不囿于具体的表演形式,创造性地结合自身特点,提炼和形成有自身独特魅力和个性特点的演艺型教学风格,为演艺型教学风格呈现的增添新的风采。

结语

在上述论述中,我们更好深刻地感受到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巨大潜力和魅力,“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可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教师的结晶”。我们期待有更多有志之士,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演艺型教学风格的发展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演艺教师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最美教师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