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实验改革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基础计算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创业精神。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学好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其实就是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学习和工作,为学生拓宽思维、适应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进而为将来科技创业夯实基础[1]。

一、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具有极高的综合性,非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对该软件的设计思维和文化内涵作出理解[2]。

然而,由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当前,多数大学电子信息类公共课程安排出现了偏差。教师多着重于教授如何使用一些信息类软件,且多数情况下,所教学的软件都是常见常用的软件。而教师的教案往往充满书面化和程序化的讲解,导致学生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往往将课程理解为“走过程”。尤其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类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具备滞后性,甚至可能不如学生对软件使用得熟练。学生不能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教学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大学信息技术类的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必须从根本观念进行改革,将教学内容提高到素质教育层面,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建设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优秀学生。

二、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进行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教育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进行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使计算机课程始终保持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学科的内容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如何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是新时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先进的计算机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就要不断地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对相关消息、新闻的关注度,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得到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进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速度保持统一步调;其次,教师自身要对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让计算机公教育真正成为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的课程。

大学教育对非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应当始终坚守这一原则,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课程的适用范围,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适用性和泛用性,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用到教学中来。如建立计算机知识问答群、开展网页设计大赛、将微课、小视频等软件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实用和便利。

同时,教师要尤其注意,不能太过依赖计算机操作,把计算机基础教育变成“计算机操作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计算机设计思维原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多安排创造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究和开发中来,一来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操感受计算机知识,二来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3]。

3.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设计配套的课程考核内容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考核通常是以平时课堂成绩加期末上机操作为准。但在平时课程中,很少会涉及到计算机实际应用,而在期末实操考核中,也大多是简单的软件开关和搜索等操作,并不能真正体现出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

对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实验改革,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考题,让学生通过课题立项、团队协作等方式完成考题,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每个考核环节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当适当考量到某些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表现,将实习绩效、竞赛成绩等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真正让考核的内容体现出创新创业的教育背景。

结语

综上可知,高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需要切实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应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电子信息课程作出改革和优化,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基础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不等式”基础巩固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