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处理的探究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班级差异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江苏盱眙 211700)

一、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1.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课前自学。在这一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找、初读课本、试做例题、学习记录的环节。第二,学生主讲。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在课堂上结合自己自学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要完成备课以及讲课的内容。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与监督。第三,课堂讨论。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有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完善与补充。第四,教师点拨。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与干预,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1]。第五,自我反思。在这一阶段,教师会依照不同学生的自学表现进行作业的布置,学生完成自学回顾后进行反思性报告的编写。

2.自主管理能力

第一,小组的划分。这是双自主教学展开的前提,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中,都以小学为单位进行。第二,小组分工。在学习小组中,设置起小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的职位,对小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扫除情况等进行管理。第三,班级管理制度的强化。要制定其日常班级管理制度,同时对奖励工作进行落实。以每月一次的频率组织班级的总结会,由班级中的各个小组进行轮流的主持。

二、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存在差异

由于班级中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储备,所以必须要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差异性进行关注,才能更好的实行差异性的合理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两种:第一,显性知识。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由于这三种知识所占的比例的不同,会使学生的已有知识存在差异。第二,缄默知识。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缄默知识会比显性知识存在更大的差异。由于这样差异性,学生在面对同一小学数学问题中,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2.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第一,一般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这一差异中,包含着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两种。其中,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高年级的学习能力普遍比低年级的学习能力要强,其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发展的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于同龄儿童之间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第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上的发展程度或发展结构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3.学生认知风格存在差异

第一,场依存及场独立的差异。有关研究证明,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于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于数学以及自然科学更加感兴趣,擅长进行数据的组织与分析[2]。第二,反思型与冲动型。具有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在进行数学题目的作答时,会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充分的计算分析及逻辑推理。对于多种能够替代的答案进行评估,并选出最有把握的答案进行回答;具有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在进行数学题目的作答时,会依照几条线索和直觉进行回答,通常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答案,但是在进行结果解读时,理由并不充分。

三、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处理

1.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的效果,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对以下两点进行重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要建立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进行目标的设立。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的教学时,可以在知识与能力维度上,设置起“理解并掌握植树的颗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设置起“对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特点的灵活解题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设置起“学生归纳规律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2.创建小组,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均等的参与教学的机会与平台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依照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将综合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设置为小组长;第二,确保每一小组内各个层次学生的数量相当;第三,学生的自主调节。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微调,或是由小组长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进行组员的选择;第四,设置组内的纪律组长、卫生组长、记录员;第六,展开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小组运行机制。小组的竞争分为两种,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竞争以及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之间的竞争确保了小组的活力,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得小组成员的进步更快。

3.实施差异化的作业布置策略

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首先要确保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第二,要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以及个人喜好等的差异,布置起较为弹性的作业,避免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有着较难的、较多的作业布置。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设定出必做题以及选做题。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完成以及知识的巩固。

总之,在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思维品质的差异进行差异性教学方式的设定。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的处理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班级差异
相似与差异
班级“四小怪”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